沐恩
?主持人:近期你一直強調對于指數不用悲觀,本周也實現反彈并且出現了你說的信號。
袁月:歷來持續縮量指數都不具備大幅下跌的空間,反而是預示著可能出現反彈,無非就是反彈的力度如何!這就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也是我說的信號之一。量能現在符合了,這就意味著有增量資金進場,這種反彈的可靠性和持續性就會比縮量時要高,接下來最理想的局面還是持續放量,滬市的成交額不能縮到2000億元以下。
不過,盤面氛圍徹底轉好還需要另一個信號的出現——新熱點。現在只能說題材炒作的人氣較之前有明顯好轉,賺錢效應在增加,但沒到年初的水平,也就是不能無腦亂買,還是要有選股邏輯和方法的。
?主持人:主要的方向有哪些?
袁月:每一波指數的反彈券商股都會打頭陣,這次也不例外,南京證券率先成為龍頭,隨著炒作的深入,券商板塊內的龍頭股也會切換,具備次新、小盤、超跌等特點的品種被資金挖掘的概率較大,但要注意的是龍頭股的炒作的高度會逐步降低,當市值最大的券商開始領漲,就說明板塊輪動基本結束,這個節奏要清楚。銀行板塊也是類似的特點,只是彈性沒有證券大,或者說需要的資金更多。
對于題材股,科技的方向還是要堅持的,主要兩個思路,一是之前走趨勢創新高的品種,這類還是堅持調整低吸的原則。二是近期位置偏低、放量明顯、股價走出小趨勢的品種,以封測、面板等概念為主,類似這樣的形態,有調整也可以低吸,后面還有拉升的機會,同時,也要記住都是偏短期的邏輯,一旦破位不要戀戰。
目前從資金特點來說,相對低位個股的反彈幅度會更大,之前的高位白馬可能會相對弱一些,畢竟位置不同、調整幅度不同,新進場資金輕易不會接力高位票!但這并不意味著白馬股邏輯變壞,只是短期的市場風格導致。中長期來看是沒有必要因此就把邏輯通順的個股換到邏輯沒那么強的個股上,尤其是把自己研究多、看得懂的行業和個股,換到近期漲幅看似大、但自己研究不透徹的個股中,這樣即使短期賺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兒,中期也許還會虧錢。總之,堅持邏輯通順、自己能看懂,中長期都會有回報。
?主持人:本周特斯拉美股股價再創新高,該產業鏈也是你說過多次的,近期有什么契機嗎?
?袁月:新的契機還是上海工廠竣工并投產,畢竟產能一直是困擾特斯拉發展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此前的產能一直未能達到市場的預期,這也限制了特斯拉的業績釋放。如果接下來產能上去了,銷量自然也就增加了,對于公司的營收也是有促進作用,相關的產業鏈需求也會明顯提升,尤其是已經成為其供貨商的公司。
?主持人:有明年特斯拉會降價20%的傳聞,雖然有關人士表態這不是官方的消息,但如果真的降價是不是屬于利空?
袁月:不算利空,以我的判斷,國產化的特斯拉確實是要降價的,但幅度未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中國生產的成本確實要更低一些;另一方面則是剛才說的產能,產能的提升也是有助于降低成本。售價降低的同時成本也降低了,這意味著利潤率并不一定降低,而降價后還會有利于銷量的提升,所以這道算術題應該不難吧!
?主持人:還有投資者擔心特斯拉降價會不會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造成沖擊?
?袁月:可能心理層面會有,但實際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價格區間不同,就好比蘋果手機降價能影響多少國產千元機的市場?目前特斯拉最便宜的車型是model 3,即使降價也是30萬元左右,這還是遠高于自主品牌電動車主流十幾萬的價格,可能形成直接競爭關系的只有蔚來的相關車型,其他廠商重疊的區間很少。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之前市場一直擔心政策支持力度會下滑的比較快,或者說不確定性較大,但通過之前歐洲和本周美國的補貼政策來看,支持力度繼續加碼,這可能會讓市場對國內接下來的政策有更多的期待!目前競爭格局清晰、穩定的細分領域,如隔膜、負極、動力電池等相關公司的股價相對強勢,而類似正極材料這種競爭格局不太穩定的領域,公司的股價走勢就要弱一些,還是堅持首選龍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