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質。無色八面體等軸晶系結晶,或白色粉末。溶于水,不溶于醇、丙酮和濃硝酸。加熱時先分解成亞硝酸鋇,然后分解成氧化鋇。水溶液遇SO42-、SO32-、S2O32-及 CO32-即生成鋇鹽沉淀,沒有含水鹽。有毒。
2)用途。主要用于制光學玻璃,還用于制造鋇鹽、氧化鋇、過氧化鋇和陶器釉藥等。可用于制作炸藥、綠色焰火、綠色信號彈、曳光彈等。也用在防腐、化學試劑及醫藥方面。在金屬熱處理的低溫鹽浴中也用硝酸鋇。
3)生產方法。①硝酸法:將硝酸與碳酸鋇(或硫化鋇、氧化鋇、氫氧化鋇)反應而得。
②硝酸鹽法:以硝酸鹽與可溶性鋇鹽為原料制得,如:2KNO3+BaCl2→Ba(NO3)2+2KCl、2NH4NO3+BaCl2→Ba(NO3)2+2NH4Cl,將溶液冷卻至 30~35 ℃時(NH4NO4則冷至25℃)硝酸鋇結晶而出,然后過濾、洗滌、干燥即得成品。③復分解法:以碳酸鋇與硝酸鈣進行復分解反應而得,工業上較少采用此法。
4)主要制法流程簡述(硝酸法)。先將硝酸鋇母液(或鋇泥洗液)放入反應器中,再投入碳酸鋇,然后注入硝酸,則發生如下反應:BaCO3+2HNO3→Ba(NO3)2+H2O+CO2↑,尾氣排入大氣。 加酸至 pH 為6~7,溶液密度至 1.160 9~1.170 3 g/cm3為止。加入適量NaOH除去Fe3+,然后把溶液加熱至95℃以上。澄清(沉淀的雜質用熱水洗滌以回收鋇),清液在結晶器中冷卻結晶。當冷卻至30℃以下時,過濾,母液供配料使用。晶體在回轉干燥器中于250℃干燥至水分質量分數小于0.1%,用斗式皮帶運送機送入料倉,包裝即得成品。母液經多次循環后,鍶、鈣含量逐漸增加,即可將母液蒸發、結晶,回收鋇以后可供制取 Sr(NO3)2和 Ca(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