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麗
福建省龍海市第一醫院婦產科,福建龍海 363000
產褥期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AM)是臨床中產褥期產婦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見于初產婦[1-2],主要由于產婦孕期缺乏乳腺相關護理知識,不能完全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從而導致病原菌感染至乳腺導管內及導管周圍結締組織,進而發生炎癥反應[3]。為探討鹿角粉輔助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臨床效果,選取2017 年1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產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 例。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產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 例。選擇單胎妊娠足月分娩的產婦,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并同意選擇母乳喂養。其中雙側患病76 例,單側患病124 例,年齡21 ~ 30 歲,病程最短2d,最長6d。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5.3±2.4)歲;平均病程(3.4±1.3)d;平均VAS 評分為(6.72±0.54)分;平均乳房腫塊大小為(6.47±2.12)cm。實驗組產褥期急性平均乳腺炎患者的年齡(26.1±2.8)歲;平均病程(3.1±1.6)d;平均VAS 評分為(6.58±0.76)分;平均乳房腫塊大小為(6.55±1.78)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參考《中醫診斷學》[4]相關標準:患者多為產褥期未完全掌握母乳喂養方法的初產婦[5]。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發熱、全身疲乏不適、食欲差等癥狀,乳房可觸及局限性硬結腫塊,同時伴有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高。如急性期未及時有效治療,最終乳腺內可形成膿腫,局部穿刺抽到膿液即可確診。
選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產婦,排除由于其他病因引起乳腺損傷的患者;排除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功能異常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排除依從性較差,不嚴格遵從醫囑以及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此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均知情同意,同意參與本研究。
1.4.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方案,因預防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關鍵在于有效排出乳汁,所以首先應暫時停止母乳喂養,同時要及時排空乳汁。注意個人衛生,早期可以適當冷敷,可以有效抑制乳汁分泌,并緩解炎性反應。急性期則以熱敷為主,患者如有發熱等癥狀,需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若患者病情較嚴重,乳腺已形成膿腫,需及時切開引流。
1.4.2 實驗組 在常規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給予鹿角粉口服治療,每次以陳黃酒送服2g,連續服用一周觀察療效。同時給予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指導患者擺放相應體位,將電極片粘貼至患者患側乳房,調節頻率及脈沖寬度,根據患者所能承受的強度調節儀器,每日3 次,4d 為1 個療程。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用一條10cm 的線段來測定患者疼痛程度,左端為0 表示無痛;右端為10 表示劇痛;中間則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通過測評,可得到疼痛等級量化評估結果[6]。
參照 《現代乳腺疾病診斷治療學》[7]標準判定臨床療效,乳腺局部紅、腫、熱、痛及全身畏寒發熱癥狀消失,乳汁通暢,乳房結節消散為顯效;乳腺局部紅、熱、痛及全身發熱癥狀基本消失,乳汁較通暢,乳房結節塊縮小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本研究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治療后的VAS 評分為(3.57±0.7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2±1.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比較分)
治療前,兩組的乳房腫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治療后的乳房腫塊為(2.61±1.34)cm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7±2.04)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治療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乳房腫塊變化比較 s,cm)

表2 兩組患者乳房腫塊變化比較 s,cm)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目前,臨床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主要是應用抗生素治療,以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遠期療效不理想[8-9]。以往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在產褥期急性乳腺炎治療中有獨特的優勢。鹿角粉,也稱鹿角帽粉、鹿托盤粉,是采集鹿角柄上殘余的骨化物并研磨成粉的一種內服中藥[10]。鹿角粉極其珍貴且具有多重功效,其內服可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用于腰脊冷痛、陰疽瘡瘍、乳癰初起、淤血中通、陽痿遺精均有較好的功效[11-14]。低頻脈沖電療法(low frequency impulse electrotherapy)是采用頻率小于1000H 的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興奮肌肉神經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及鎮痛的作用。
本研究得出結果,治療前,兩組的VAS 評分與乳房腫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實驗組的VAS 評分為(3.57±0.7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2±1.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乳房腫塊為(2.61±1.34)cm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7±2.04)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張玉潔[15]的研究可知,早期對急性乳腺炎的患者進行中藥外敷及理療等治療,可以促進患者乳房的血液循環,在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上有很大作用,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導管內乳汁淤積的情況,促進乳腺管暢通。
綜上所述,臨床采用鹿角粉輔助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有效改善乳房腫塊的大小,有利于患者產后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