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鋒
東莞三局醫院皮膚科,廣東東莞 523710
濕疹是由于內外因素相互激發引起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臨床發病原因較為復雜,遺傳、體質、環境、化學刺激、日常飲食等均是誘發或加重慢性濕疹發生的內外因素[1-2]。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濕疹反復發作導致,一般表現為局部皮膚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病情易復發,遷延不愈[3-4]。臨床治療慢性濕疹多內服抗組胺藥物配合糖皮質激素乳膏局部外用,雖可緩解癥狀,但徹底治愈難度較高,治療后易復發。本研究以2018 年1 ~10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慢性濕疹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荊膚止癢顆粒聯合常規治療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ng/L)

表2 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ng/L)
選取2018 年1 ~10 月于我院就治的慢性濕疹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0 例。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均符合慢性濕疹診斷標準[5];(2)對研究所用藥物耐受;(3)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亞急性濕疹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癢癥狀者;(2)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或未成年者;(3)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對照組中女28 例,男32 例;年齡22 ~57 歲,平均(33.9±9.1)歲;病程0.5 ~5 年,平均(3.92±1.33)年。觀察組中女26 例,男34 例;年齡24 ~59 歲,平均(34.1±9.8)歲;病程0.6 ~5年,平均(3.99±1.3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1)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口服依巴斯汀(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40119)治療,1 次/d,10mg/次;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湖南迪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83557)局部涂抹,2次/d。(2)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口服荊膚止癢顆粒(四川光大制藥有限公司,Z10970119)治療,1袋/次,3 次/d,開水沖服,持續治療6d 為1 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 個療程,期間做好過敏原防護管理。
(1)臨床療效[5]:采用0 ~5 分對患者皮損面積、瘙癢程度及皮損狀態進行評估,評分高則癥狀越嚴重。無效:癥狀積分減少30%以下;有效:癥狀積分減少30%~60%;顯效:癥狀積分減少61%~90%;痊愈:癥狀積分減少90% 以上。(2)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ELISA 法及配套檢測試劑盒測定血清白介素10(IL-10)、γ- 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3)觀察治療治療期間皮膚反應、嗜睡、口干、頭痛、消化系統反應等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隨訪3 個月,統計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采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IL-10、IFN-γ、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IL-10、TNF-α、IFN-γ 水平改善效果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治療后3 個月內復發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慢性濕疹是一種非感染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常規治療所采用的抗組胺藥物能夠抑制變態反應和炎癥因子釋放,改善患者瘙癢癥狀,外用糖皮質激素可起到局部抗炎作用,在改善皮損中具有顯著效果,配合對刺激源進行有效控制,能夠盡可能減少疾病復發的風險[7-9]。但慢性濕疹與遺傳及過敏體質密切相關,臨床多在特定人群中發生,常規療法難以作用于內部因素,治療后復發風險較高。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率比較[n(%)]
中醫將慢性濕疹歸于“濕病瘡”“浸淫”等范疇,多與體內熱、風、濕未能及時清除,傷及脾胃,血燥脾虛,濕熱內蘊,失養于肌膚有關,同時風、熱、濕、邪侵襲肌膚,形成病癥,遷延不愈。中醫以祛風除濕、養血潤膚為治療本病的要點[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IL-10、IFN-γ、TNF-α 水平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治療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率相當。說明荊膚止癢顆粒聯合常規療法治療慢性濕疹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水平,減少復發風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荊膚止癢顆粒是用于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治療的中成藥,主要成分包括荊芥、地膚子、茯苓、野菊花、防風、魚腥草、山楂等,其中荊芥祛風解表、解熱透疹;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滲濕;野菊花由清熱解毒之效;防風則祛風解表、勝濕止痛;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水通淋之效;山楂有活血化瘀之效。諸藥共用,可起到調理脾胃、安和氣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癢之效,與常規療法聯合應用的療效更佳。現代藥理學證明[13-14],荊芥、茯苓、防風、魚腥草及山楂均具有抗炎、增強免疫之效,且魚腥草還具有顯著的抗過敏作用,口服藥物后均可參與機體炎癥變態反應,發揮其免疫調節和抗過敏作用,針對致病內因,改善患者體質,降低復發風險。藥物安全試驗發現,荊膚止癢顆粒安全性良好,但因其藥物作用妊娠、哺乳期女性及其他體質患者慎用[15-16]。本文在進行研究時嚴格篩選研究對象,排除對藥物不耐受者,故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慢性濕疹患者采用荊膚止癢顆粒聯合常規療法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降低復發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