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梅 黃春優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院婦產科,廣東東莞 523900
慢性宮頸炎為婦科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多、粘稠或呈膿性,部分患者偶伴腰腹墜脹感,相關癥狀在排便、月經前及性交后加重[1]。慢性宮頸炎作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誘發因素較多,包括婦科手術、流產、分娩、不潔性生活、避孕方式等[2-4]。慢性宮頸炎在育齡期婦女中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亦與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密切相關[5]。因此,了解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特征,掌握其發病的高危因素,對預防慢性宮頸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探討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高危因素,以指導臨床預防和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收治的慢性宮頸炎患者126 例作為觀察組,統計其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宮頸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宮頸惡變、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選取同時期于我院接受婦科檢查的健康體檢者126 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0 ~65歲,平均(39.4±6.3)歲;病程10d ~5 年,平均(1.32±1.07)年;已婚108 例,未婚18 例。對照組年齡18 ~63 歲,平均(38.9±7.2)歲;已婚100例,未婚2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回顧性分析126 例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特征,統計其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腺體囊腫、宮頸息肉及宮頸內膜炎等五種臨床表現類型的例數。同時按照1 ∶1 的比例收集同期于我院體檢的126 例健康體檢者的體檢資料。比較在年齡、文化程度、居住環境、工作性質、初次性生活年齡、懷孕次數、流產次數及是否放置宮內節育器等方面的情況。對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及Logistic 回歸分析。
采用SPSS24.0 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 分析對慢性宮頸炎發病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6 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中,以宮頸糜爛發生率最高(57.14%),其次為宮頸肥大(20.63%),宮頸腺體囊腫、宮頸息肉及宮頸內膜炎發生率較低。見表1。

表2 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單因素分析[n(%)]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不同年齡、居住環境、工作性質、初次性生活年齡、懷孕次數、流產次數、放置宮內節育器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臨床特征(n=126)
多因素結果顯示,年齡<50 歲、居住環境為農村、工作性質為體力勞動、初次性生活年齡<18 歲、懷孕次數≥2 次、流產次數≥2 次及放置宮內節育器為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高危因素(P <0.05)。見表3。
慢性宮頸炎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婦科疾病,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婦女健康造成太大威脅,但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腰痛等臨床癥狀會影響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6]。中、重度慢性宮頸炎宮頸分泌物增多、粘稠,往往含大量白細胞,對精子的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不利于受孕;同時,宮頸炎癥病原體上行可造成子宮內膜炎或慢性盆腔炎,當蔓延至膀胱三角區時可引起泌尿系統刺激癥狀;此外,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癌關系密切[7-9]。因此,重視和關注慢性宮頸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慢性宮頸炎的臨床病理機制主要為細菌、病毒、滴蟲、念珠菌、支原體、支原體等入侵導致的感染,多因陰道、宮頸黏膜損傷、機體抵抗力下降及衛生環境差時誘發,通過性交、生育等導致慢性宮頸炎的發生[10-11]。慢性宮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腺體囊腫、宮頸息肉及宮頸內膜炎五種形式[12]。本文對126 例慢性宮頸炎患者臨床特征的統計結果顯示,宮頸糜爛(57.14%)發病率最高,這是因為子宮頸黏膜褶皺較多,病原體很難被徹底清除,導致慢性炎癥的形成;同時,宮頸局部白細胞、淋巴細胞增多,上皮細胞、間質水腫,伴隨宮頸表面鱗狀上皮脫落及柱狀上皮的增生,并向宮頸外延伸,呈現局部細小顆粒狀紅色區域。因此,在臨床預防和治療慢性宮頸炎中,應當把宮頸糜爛放在首要位置,有效控制宮頸糜爛的癥狀和發生,以降低慢性宮頸炎的發生率。

表3 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誘發慢性宮頸炎的原因較多。陰道、宮頸黏膜受損、機體抵抗力降低、衛生條件差等因素均可能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宮頸炎。本文結果顯示,慢性宮頸炎患者與健康體檢婦女不同年齡、居住環境、工作性質、初次性生活年齡、懷孕次數、流產次數、放置宮內節育器情況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多因素結果顯示,年齡<50 歲、居住環境為農村、工作性質為體力勞動、初次性生活年齡<18 歲、懷孕次數≥2 次、流產次數≥2 次及放置宮內節育器為影響慢性宮頸炎發病的高危因素(P <0.05)。性交、生育與慢性宮頸炎的發生密切相關;年輕女性生活相對活躍些,宮頸被刺激頻繁,易引起或加重炎癥;青春期宮頸的鱗狀上皮尚未發育成熟,過早開始性生活易造成鱗狀細胞脫落,引起慢性宮頸炎;不潔性生活可帶入各種病原體,誘發宮頸炎;而流產、分娩可對生殖道直接造成損傷,為細菌入侵深層組織和淋巴管創造條件,易引起病原體感染;放置宮內節育器婦女子宮頸長期受慢性刺激及化學物質的腐蝕,從而誘發慢性宮頸炎[13-15]。居住環境為農村或從事體力勞動的婦女宮頸炎發病率高分析可能與衛生條件相對較差有關。此外,宮頸炎癥會改變宮頸黏膜分泌物粘稠度,易滋生病原菌并使菌群失調,導致機體的免疫應激反應[16]。
綜上所述,影響慢性宮頸炎的發病的高危因素較多,臨床應針對高危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宣教,不過早開始性生活,避免不潔性生活,過早、過多、過頻的生育和流產,避免不潔性生活,注意外陰及陰道清潔,提高對慢性宮頸炎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