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秀麗 唐七妹 梁志娟
1.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血透室,廣東連南 513300;
2.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衛生院內兒科,廣東清遠 511545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受損,患者伴有腎臟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水電解質失衡、酸堿平衡紊亂、代謝物儲留等。該病具有易反復發作、病程長等特征,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并且治療費用高昂,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1-3]。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但不同護理方法獲得的效果不一。本研究以8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 擇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 我 院 收 治的80 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40 例/組。觀 察 組 中 男27 例,女13 例;年 齡38 ~75 歲,平均(51.2±2.6)歲;病 程3 個月~3 年,平均(1.41±0.23)年。對照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37 ~76 歲,平均(51.4±2.5)歲;病程4 個月~3年,平均(1.39±0.2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5]:(1)入組患者均確診為慢性腎功能衰竭;(2)患者的依從性良好,可積極配合;(3)患者自愿參與;(4)隨機分組符合醫學研究的倫理要求。
排除標準[6-7]:(1)基本資料不完整者;(2)合并意識障礙或言語表達障礙;(3)有精神病史或伴有精神障礙。
常規護理(對照組):入院后綜合患者的生理狀況,依據護理常規對患者進行癥狀管理、飲食護理、行為指導等。
優質護理(觀察組):首先,與患者建立良性的溝通關系,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向患者介紹科室和住院的環境,讓患者對治療環境有初步了解,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焦慮感。綜合患者的病情和文化水平,調查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在溝通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對患者的尊重,并承諾會保護好患者的隱私,讓患者不要有任何顧慮,勇敢的說出內心焦慮和恐懼的原因,并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來源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和了解,及時疏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指導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來自家庭和親人的關心與陪伴,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提高其依從性和積極性。其次,開展健康教育。多數患者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了解少,加上治療費用高,導致其對治療存在抵觸心理。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并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采用PPT 講解、畫圖講解、定期舉辦講座等形式,讓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產生正確認知。同時,向患者介紹關于相關藥物和治療的具體操作方法、預期效果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最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并發癥護理。飲食上,要遵循科學、合理飲食的原則,制定的飲食計劃要同時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腎功能情況,以低鹽、高蛋白質、易消化食物為主,可邀請家屬一起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充分考慮患者日常飲食的喜好,盡可能在具備營養價值的同時也符合患者日常的飲食習慣。此外,責任護士與主管醫師要對患者治療期間和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定期監測血糖和血壓,保障用藥方法的準確性。
觀察指標:(1)計量指標: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進行測定,并進行組間、組內統計學處理。(2)計數指標:匯總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重點統計心律失常、低血壓、肌肉痙攣的發生率,計算后進行組間比較。
評價標準:(1)運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于護理前和護理后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嚴重程度,得分與負面情緒呈正相關,得分越高表示不良情緒越嚴重[8-10]。(2)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對于護理工作和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情況,問卷中共包括10 個問題,總分為100 分,得分與患者滿意度呈正相關,滿意度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10-11]。
分析處理數據運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較護理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抑郁情緒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較護理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s,分)
?
相比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23±2.51)分,對照組為(85.24±2.7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897,P=0.000 <0.05)。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腎臟綜合征,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點,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經濟均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常規護理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護理模式,但常規護理不具備針對性,是根據患者的總體特征制定的護理模式,缺乏針對性,臨床應用受限[12-14]。優質護理是一種綜合性、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具備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兩種護理方式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發現,相比于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的優勢較為顯著,對患者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均有明顯的改善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體現在生理方面,經優質護理的患者護理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有明顯改善,且低于常規護理的患者,這主要是因為實施優質護理患者對疾病產生了科學、正確的了解,故在治療過程中體現出積極性和依從性,輔助提高了治療效果,對患者腎功能相關指標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經優質護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在優質護理的內容中有一項是預防并發癥護理,此種護理內容的制定是為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通過監測患者的血糖和血壓等相關指標,可以及時發現機體的不良狀態,并及時制定預防和應對措施。體現在心理狀態層面,實施優質護理的患者經護理后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明顯改善,這主要是因為優質護理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護理內容,即為心理干預,根據每位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措施,這有利于針對性的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改善,在日后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中會體現出積極性,這更有利于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患者對于優質護理的滿意度高于患者對于常規護理的滿意度,這也從主觀層面上再次體現了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真正體現了優質護理的整體性,也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和原則[15-16]。
綜上,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更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的緩解,患者滿意度高,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減少并發癥,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