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法 蘇明蘭 張 斌 李小珠
1.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檢查診斷科,廣東湛江 524045;2.廣東省東莞康華醫院婦產科,廣東東莞 52308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原因復雜,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狹窄所致,患者會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的異常病理變化,進而發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1-2]。冠心病發生率的升高引起臨床廣泛重視,其高效、邊界診斷方式也成為臨床科室研究的重要課題[3-4]。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安全性較高、重復性較高,可以對冠心病并患有心肌缺血進行檢查,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則是一種心電圖負荷試驗,也是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輔助方法[5]。本研究通過分析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2013 年2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冠心病缺血患者110 例臨床資料,探討12導聯動態心電圖與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診斷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2013 年2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10 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檢查方式不同分為三組,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聯合診斷組,男58 例,女52 例,年齡37 ~70 歲,平均(48.3±10.6)歲,學歷: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及以上100 例,納入標準:患者參照《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確診為冠心病缺血患者[6],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胸悶、胸痛、心悸,患者均按照醫院要求完成整個調查研究;排除標準:言語功能障礙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運動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冠狀動脈介入或者是搭橋治療;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患者、精神類疾病患者。本研究在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
1.2.1 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 通過12 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進行檢查前患者需要禁服影響結果的藥物。采用12 導聯動態心電圖[迪姆軟件(北京)有限公司,DMS300-4A]。在檢查過程中,12 導聯動態心電圖ST 段發生水平性移動或是傾斜性的移動;ST 段抬高幅度>0.10mV,降低幅度>0.05mV,移動的時間>2min。
1.2.2 平板運動試驗組 采用平板運動試驗檢查,心電圖運動平板心電圖檢測儀(美國GE 公司,型號:marquette HELLIGE)。在患者運動前、運動中每3min、運動后恢復期每1min 分別記錄、恢復期至少做8min 檢查。運動過程中、運動之后,心電圖ST 段出現傾斜性、水平性向下移動,ST 段移動幅度>0.1mV、持續的時間>2min。如患者發生心絞痛、心律失常、房顫、房室傳導阻滯等表現,停止試驗。
1.2.3 聯合診斷組 結合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平板運動試驗結果共同診斷病例。
1.2.4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檢測設備為大型C 臂數字減影X 線機(美國GE 公司生產)。取冠心病患者股動脈,將動脈鞘管插入,自左側、右側冠脈開口分別置入左右冠脈造影導管,注入3 ~5mL 非離子造影劑,觀察冠狀動脈狹窄秦光。分別取3 個體位觀察每1 個血管,通過直徑法評估各個血管狹窄程度,如果冠脈造影觀察患者左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高于50%,提示結果為陽性,如果冠脈狹窄程度≤50%為陰性。根據血管病變情況,一次分為單支血管病變、兩支血管病變、三支及以上血管病變。
1.3.1 觀察三種檢查方式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情況 計算公式: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準確率=(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
1.3.2 觀察三種檢查方式檢測不同病變的情況 主要觀察單支血管病變、兩支血管病變、三支及以上血管病變情況。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 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診斷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均明顯高于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式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情況[(%)n/n]
聯合診斷組不同病變準確率明顯高于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三種檢查方式檢測不同病變的情況[n(%)]
冠心病作為目前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內科疾病,其也是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疾病[7-8]。其發生原因比較復雜,可能和高血壓、血脂水平異常、糖尿病等密切相關[9-10]。冠心病可能誘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多種類型的并發癥,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風險性[11-12]。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上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檢查方式,其準確率高,但是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可能誘發各類并發癥,一些患者可能無法耐受[13-14]。12 導聯動脈心電圖和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是臨床上常用的兩種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方式,其具有無創、可重復、操作簡單等優點[15-16]。
筆者通過分析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2013年2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10 例臨床資料,依據檢查方式不同進行分組,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聯合診斷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是臨床上提高患者運動量,從而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進而誘導靜息狀態下發生心臟異常,促使患者運動心電圖異常改變,出現心電圖心肌缺血異常表現。冠狀動脈狹窄度范圍在50%~70%時,其冠狀動脈的貯備能力會明顯降低,如患者運動負荷提高,心肌耗氧量也會相應的提高,冠狀動脈血流量則無法滿足患者正常生理需求,當達到心肌缺血負荷閾值水平,患者可能出現一過性的心肌缺血表現,比如心絞痛等臨床癥狀,心電圖也會發生缺血性的ST 段異常改變[17-18]。當患者處在運動早期、峰值運動時、運動剛好結束可能發生心肌缺血性ST 段異常變化,但是在運動停止2min 的時間段,ST 段會恢復正常,此結果可以提示為假陽性。如果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較嚴重,病變支數較多,其在進行運動平板試驗時,心電圖ST 段壓低引起導聯數也會相應的增多,異常改變的時間也會越早,ST 段幅度變化越大,持續的時間也越長。通過比較結果表明,聯合診斷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均明顯高于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聯合診斷組不同病變準確率明顯高于12 導聯動態心電圖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組,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可以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癥狀發生頻率、嚴重程度進行定量的反映,當心肌缺血發生時,患者導聯、冠脈定位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可以對患者24h 連續心電圖情況進行記錄,如果患者因病情關系,不能進行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可以采用此方法進行檢查。
綜上所述,12 導聯動態心電圖聯合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較高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