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春 林勇彬 徐耿填
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廣東揭陽 522095
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系統疾病,尤其是打架外傷者、車禍者容易發生骨折,患者不同部位的骨折以及不同的骨折程度在臨床上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骨折若處理不及時,短時間患者疼痛難忍,患者不當的活動或者自行復位都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骨折的治療一般分為兩種方法,一個是保守治療即外固定,另一個是手術治療,兩者有不同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也各自有不同的優缺點。本研究探討了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及關節內骨折的手術治療及對患者VAS 評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于我院進行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且關節內骨折的患者84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 例。
納入標準[1]:符合《實用外科學》中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且關節內骨折診斷標準者;未采取任何方法治療者;無手術禁忌癥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2]:心腦血管及肝、腎等其它器官功能受損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研究組患者男25 例,女17 例,年齡32 ~76歲,平均(51.3±6.8)歲;輕度骨折5 例,重度骨折10 例,重度骨折10 例,病程(15.3±3.1)h。對照組患者男24 例,女18 例,年齡31 ~74 歲,平均(51.8±5.9)歲;輕度骨折6 例,重度骨折9 例,重度骨折10 例,病程(16.1±3.2)h。本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一般項目檢查,測量血壓、心率等相關指標,對患者進行VAS 評分;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處理,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并發癥的發生進行預防,如對患者機體進行補液治療,以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問題[3]。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采用手術治療:患者均行臂叢麻醉,上臂以止血帶止血,術中以C 型臂X 線機監視復位效果?;颊呷⊙雠P位,橈骨遠端掌側入路,經橈側腕屈肌尺側緣鈍性分離,部分切斷旋前方肌至骨折后,在助手牽引輔助下,恢復橈骨原有長度,在C 型臂X線機透視下,經關節外復位,恢復掌傾角和尺偏角,有明顯缺損者,同時植入人工骨或自體骨,采用 “T”形鎖定鋼板螺釘內固定。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法治療:首先,根據患者病情及身體情況給與同等基礎性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擺好體位,取臥位,并且保持患肩外展90°,肘關節屈曲90°,緊握患肢前臂近端做對牽引,直至患者骨折完全復位,予夾板外固定,注意夾板的松緊度,觀察患肢末梢血運,預防骨筋膜室綜合癥的發生。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治療效果以及患者VAS 評分和住院時間。
治療效果判斷標準[3]:完全緩解(CR):X 線顯示骨折線消失,骨折處無異?;顒樱钦劬植繜o壓痛或縱向叩擊痛。部分緩解(PR):X 線骨折線基本消失,骨折局部稍有壓痛,基本完成功能復位。沒有緩解(NR):X 線顯示骨折線仍明顯存在,骨折處有異?;顒?,骨折局部有壓痛及縱向叩擊痛。
VAS 評分標準[4]:0 分為最佳,無疼痛感;1 ~3分以下為輕微疼痛,可以忍受;4 ~6 分為疼痛較為劇烈,稍微影響睡眠,;7 ~10 分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無法入睡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總例數×100%。
應用SPSS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保守治療的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者的VAS 評分明顯低于明顯對照組,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n V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2 6.3±0.6 8.9±2.0研究組 42 3.9±0.5 5.1±1.4 t 16.651 17.294 P<0.05 <0.05
臨床中,橈骨遠端骨折是很常見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約65%的橈骨骨折為關節內骨折,對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有很多方面存在學術上是爭論。對橈骨遠端骨折要選擇合適的手術時間、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和術后處理。橈骨遠端骨折有很多原因,大多數為間接暴力引起,不慎跌倒,雙手著地,產生強大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橈骨遠端,力的作用使橈骨遠端發生骨折[5]。骨折有多種類型,比如:青枝骨折、成角骨折、粉碎性骨折、錯位骨折,由于外傷或跌倒時暴力作用比較大,很容易就發生粉碎性骨折。骨折后首先會感到劇烈疼痛,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觀的感受,還可以觀察到骨折的表面現象,局部會腫脹尤其是疼痛部位,腫脹更為明顯,另外更顯而易見的是畸形,具有特征的是餐叉樣畸形或槍刺狀畸形[6]。一般骨折后會選擇平片檢查,X 線正側位片可作出診斷,既省錢又方便,患者比較容易接受,X 線正側位片可以很明確地看到骨折部位的成角、移位、縮短、壓縮嵌插、旋旋后等表現[7]。骨折后疼痛感主要是因為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不得宣通又會導致局部瘀腫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現腫脹漸消,疼痛漸減[8]。骨折后若不及時治療將序貫出現以上情況。
根據骨折的病程,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9]。早期可進行手法復位,可能會比較疼;慢慢的疼痛感降低到了中期,此時手法復位就比較困難,可以局部麻醉下手術復位;如果骨折后掉以輕心,沒有及時處理病情有可能加重,就到了晚期,骨痂形成后手法復位就更加不可能了,這個時候必須手術[10]。此時無法手法復位、調整,如有影響功能的嚴重畸形,需手術治療。骨折后的護理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時期護理方法也不同,早期:主要從心理和生活上進行護理,要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恢復,外固定者需要觀察患肢手指的血液循環,以免血液循環不好手指壞死[11]。采用手術者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與術后護理,指導患者及時恢復功能鍛煉。中期:加強一定的營養,并且要特別注意安全,保持有效的外固定十分必要,密切觀察傷肢疼痛及腫脹情況,定期門診復查,不適隨診[12]。晚期:平時注意營養和安全防護,堅持功能鍛煉,預防肩-手并發癥,定期門診復查,不適隨診[13]。
相關研究發現,對于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及關節內骨折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手術治療效果比較理想[14]。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5.7%,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57.1%,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研究組患者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VAS 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劇烈,研究組的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這表明手術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及關節內骨折比單一使用手法外固定更好,治療效果更為理想,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15]。
綜上所述,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及關節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手術治療能夠治愈患者骨折,明顯減輕患者疼痛,使得患者的VAS 評分減小,住院時間縮短,有利于患者的恢復,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