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樹鴻 宋志會 劉翠婷 陳 進 袁健冰 馬俊昌
1.廣東省東莞康華醫院創傷骨科,廣東東莞 523000;2.廣東省東莞人民醫院藥學部,廣東東莞 523000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的一種,其主要是受到高能量暴力損傷而出現,多數為不穩定性骨折[1-2]。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其骨折較為復雜,可導致患者出現疼痛難耐、肢體活動困難等的情況,且多數患者較易出現相關合并癥的情況,若不能為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干預,則會導致出現盆腔臟器受損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4]。臨床主要是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實施治療,雖然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治療后,其骨盆功能恢復的速度較慢,這樣則會增加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5-6]。骨盆前外固定術,其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應用,可使得固定更加穩固,為骨盆提供更加穩定的血供,與內固定治療聯合,可更好促進其解剖序列的恢復,將其骨盆的穩定性提高,同時,強化盆骨結構的固定,可使得患者更早接受功能鍛煉,為其康復奠定基礎[7-8]。為探究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接受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骨科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0 例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以及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分析兩組手術的結果,總結骨盆前外固定術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骨科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0 例為研究對象,以雙盲法進行隨機分組。納入標準:(1)經X 線或CT 檢查確診存在不穩定性骨盆骨折;(2)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骨折者;(2)手術禁忌證者;(3)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實驗組(n=20)年齡22 ~57 歲,平均(38.6±3.8)歲,7 例為高空墜落傷,10 例為車禍傷,3 例為其他原因所致傷,男12 例,女8 例。對照組(n=20)年齡21 ~59 歲,平均(39.0±4.0)歲,8 例為高空墜落傷,9 例為車禍傷,3 例為其他原因所致傷,男13 例,女7 例。兩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實施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保持為仰臥位,在其恥骨聯合上方作切口,切口長度為2cm,將皮下組織切開,對其神經、韌帶等組織游離,剝離骨膜,充分暴露其恥骨聯合部位,通過Weber 復位鉗(上海浦衛醫療器械廠有限公司),對其恥骨支的骨折部位修復,對專用重建鋼板安裝和固定。若患者的骶髂關節存在脫位的情況,則可適當將其髂腹股溝的切口延長,確保其骶髂關節被充分的包括,之后使用專用重建鋼板進行妥善的固定。手術結束后,于無菌條件下對切口實施逐層縫合處理,并對引流管常規的放置。
實驗組則同時實施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在X線機[邦盛醫療裝備(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的監視下,以髂前后上棘連線前部,作為進針的部位,在患者髂嵴中正部位,作切口,最后常規將其骨皮質鉆開,將螺釘擰入至髂骨部位,在實施操作的過程中,確保避開患者的髖臼,使得固定針穿入其髂嵴雙側,對外固定器安裝和固定,確保無誤后,將外支架擰緊。
對兩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作觀察,并分析兩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差異性。
治療效果:參考《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與前路鋼板內固定治療不穩定性骨盆骨折療效比較》[9]中的內容評價,即基本治愈:患者不存在疼痛癥狀,其步態正常,肢體等長,下肢無旋轉;顯效:肢體不等長<2cm,其步態基本正常,下肢無旋轉;有效:下肢旋轉<15°,行走時稍微跛,患者肢體不等長控制在2 ~4cm 的范圍;差:肢體不等長4cm 以上,患者跛行,下肢旋轉15°以上;以基本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并發癥:主要為出血、骶髂疼痛、感染等。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明顯較對照組總有效率(70.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實驗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實驗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2 兩組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人體直立行走中,骨盆起著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其穩定性的維持,主要依賴恥骨聯合、骶髂關節韌帶、骨盆面軟組織等結構的良好性[10]。不穩定性骨盆骨折,其主要是高能力暴力所致損傷,會對患者的骨盆結構造成影響,若不能為患者實施及時和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導致出現相關并發癥的情況,增加其死亡率。目前,臨床為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實施治療,主要的方法為外固定手術和內固定手術,同時可分為外固定架前方固定、經皮骶骨螺釘內固定、C 形鉗后方固定等手術,不同的手術方式,其治療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患者實施治療,應選擇可最大程度對其骨盆功能改善的方式[11-12]。
本研究顯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基礎上實施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的實驗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其總有效率(95.00%)明顯較僅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70.00%)高;實驗組的拔管、腫脹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基礎上實施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可更好提高不穩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療的效果,縮短其康復時間,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劉東平[13]表明,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其接受內固定聯合骨盆前外固定術治療的效果較好,且可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縮短其康復時間。本研究結果與劉東平[13]中的研究結果相比,一致性較高,表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應用,可增加骨折端的相關穩定性,防止對神經、臟器、血管等組織造成壓迫,使得患者的骨盆結構得以恢復,但是患者經治療后,其固定抗應力水平并不理想,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這樣則會對其功能鍛煉造成影響,從而增加其并發癥的發生率[14]。盆骨前外固定術,其可通過外固定支架來促進患者骨折更好的復位,且不存在應力遮擋的情況,可更加持久的固定,使得骨折端更好的生長,且不會導致患者出現出血的情況,應用效果較好[15]。
綜上所述,骨盆前外固定術應用于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其康復的時間,對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控制,以此更好改善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預后,意義重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