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子禾 文

春浩兄的竹筍雞館子,位于成都東郊一陋巷,三個門面,五個員工,以經營竹筍雞、竹筍兔為主,同時還兼營冒菜。雖說小餐館已經開了多年,但生意卻依舊火爆。每當我向朋友提起該店的情況時,就連一些資深的業界朋友也感到納悶:一個門外漢搞餐飲,居然長盛不衰,他究竟擁有什么法寶?
春浩兄以前從事的是電腦推銷工作,十年前,他從電子科大畢業后,一直都在做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當年上大學時,他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個電子專業的高材生將來還會與餐飲結緣,而現在他把自己的餐館做成這樣,他說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個偶然的機會,春浩兄得知東郊有一小餐館要轉讓,于是他萌生了要接手經營的想法,不過他很快又在心里犯嘀咕:自己對餐飲業的技術、經營、管理全都一竅不通,忽然就轉行去當老板,行嗎?心中的疑問讓他有些猶豫不決,不過到最后,他還是把心一橫,硬是花了三萬多元把店面給盤了下來。還好,不僅以前店內的設施和用具都在,而且人家連員工都全部幫他留了下來。雖然接手的第二天照常營業,但春浩兄卻什么都不懂,炒料、熬湯、點菜……一問三不知,甭說是讓他去指揮別人了。那天見客人一下就來了那么多,春浩兄頓時額頭冒汗、心中慌亂,只覺得頭腦一片空白,而這時的他就像是一個剛應招入店的傳菜生。眼看著身邊廚師喊、服務員叫,自己卻怎么也幫不上忙,心里那個急啊……春浩到現在都記得,在接手經營之初,就因為自己不懂才鬧出了一個又一個笑話。對于自己以前所出的那些洋相,他到現在還耿耿于懷。在他當老板的第一個月底盤點,當月凈利潤只有1000 多元,對此春浩兄卻一點都不泄氣,他對員工說:這就全當我們兩口子本月掙的工資吧。其實,這賺來的錢比起他倆去上班掙的工資差得遠!
那么接下來是堅持還是放棄呢?春浩兄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后,最終決定一定要堅持到底。不過這一個多月下來,也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要想指揮別人,就得自己懂行;要想改變現狀,那就得全面學習。從此,他從零開始學起,點菜、調味、服務、傳菜……不僅什么都學,而且還虛心向員工請教。經過半年的學習,春浩兄不僅對餐館的各個環節都熟悉了,而且對餐飲經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時候他才弄明白一個道理:我現在掌握了出品的技術流程還不行,還必須在經營管理方面去改變。于是,春浩兄開始在客人的需求和經營的方式上找原因。經過他的調查和分析,店里竹筍雞的鍋底口味還需要改進,同時又因經營品種太單一,營銷形式太簡單而導致經營狀況不佳……春浩兄在找到原因后,便立即著手整改,首先是解決鍋底的味道。當我有一天應邀去春浩的竹筍雞館品嘗新味道時,吃第一塊雞肉就被其辛辣的味道嗆得咳嗽不止,多搛了幾塊入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等他隨后把炒料的配方給我看了才明白,里面加的丁香等辛辣味香料,要比其他香料的分量還重,實為配方之大忌。另外,他炒制鍋底的方式也很不合理。最后還是在我的指導下才做了調整。為了保證鍋底味道的純正,像底料炒制、熬湯調味這些事,他都會親自去操作。為了保證原料的新鮮,每天清晨,春浩兄都要親自駕車去三環路以外采購鮮雞、鮮兔等生鮮食材。為了改變店里以前經營形式單一的狀況,他不僅增加了冒菜這類新品種,同時還調整了菜品的分量或價格,讓人感覺更實惠,有更多的選擇性。此外,他在店堂內還增設了一些方便消費者的設施設備,進而采取了多渠道的營銷形式,既穩定了老顧客,又爭取了新客源。
經過對原有小餐館“內功”和“外功”的全面修煉,春浩兄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當原有的兩個門面已經明顯不夠用時,他又從隔壁租下了一個門面。而今,春浩兄那間小小的竹筍雞館每年都能盈利30~40萬元,雖然這不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但對于一個從外行走進餐飲業的人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最近一次見到春浩兄,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閑聊中我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籌劃開竹筍雞的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