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宏超

在羅布泊沙漠深處死寂的荒蕪里,幾萬平方公里不見人煙。難以想象,除了搏命的盜墓者,還有人遵從內心的召喚,孤零零誓守在此處。羅布泊鎮是全世界最大的鎮,沒有常住人口,周邊地區均為高度鹽漠化的鹽殼,寸草不生,氣候變化無常。
2016年5月,我途經此處,準備騎摩托前往中東。躲避肆虐的沙塵暴時,我認識了老許。
他是東北人,46歲了,某個清晨從吉林白山出走,輾轉到了羅布泊。
出走前,他是白山一家兒童服裝店的老板,卡里有200萬,人們喊他“許總”。這一切在妻子離婚后都已成過往云煙,加上當地同行結成聯盟打壓,生意落敗。
一夜風沙之后,羅布泊恢復平靜,我和老許下到路邊的鹽堿地上,地面如石頭般堅硬,降水量幾乎為零,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無法生存。
“真是可惜了這么一大片地,要是能在這里種上樹,”老許撿起一塊結晶物,“如果每一個來羅布泊的人都帶一包土,死亡之海也是能見到綠色的?!?/p>
我沒當回事,猜想他很快就會離開羅布泊。結果第二天他說,在鎮子外面發現了一個地窩子,“比旅館便宜,才30塊一天。而且,那里有一片地適合種菜?!彼呀洶训胤艘槐?,大蒜和洋蔥也泡好了,土堆被風吹散就完了,讓我趕緊騎著摩托跟他一塊去。
“種菜?你這是走火入魔了吧,種出來又怎樣,有意思嗎?”
“怎么沒意思,出門就可以看到一片綠,難道這不足以鼓舞人嗎?沒時間解釋了,快開車吧?!?/p>
地窩子也叫地窖,是戈壁和荒漠中最簡陋的居住方式,地面挖個坑,再弄泥巴蓋頂。住進地窩子的第二天,沙塵暴又開始了,這一次比幾天前更為猛烈。
老許拉著我出門。頂著風騎車,嗚咽著的沙塵暴吹起沙礫,打在臉上生疼。天地間一片昏黃,魔鬼似乎再次統治了黑沙漠。
老許全然不顧被風揚起的灰塵,抄起一個啤酒瓶,使勁把土刨進塑料桶。把土運到地窩子后,老許用鐵鍬翻土、灑水,將一把大蒜和幾個洋蔥埋了進去。整個過程相當熟練。
老許看著這不到一平方米的土地,下面埋著一個中年男人孩童般純真的夢想和倔強?!暗戎?,七天后,這里將誕生羅布泊的第一片綠,”老許說,“我要請全鎮的人來看,所謂的死亡之海,照樣可以綠起來?!?/p>
離開的前一天晚上我才知道,老許的47歲生日就要到了,而他的愿望便是在生日時看到自己種出的綠色。
“人要是不想,活著就沒有意義。我要把羅布泊都種上樹、莊稼、蔬菜,后半輩子守護這些綠植,到時候這里就不是死亡之海了,而是一大片的綠洲。”
在老許種下大蒜的第二天,羅布泊漫天的黃沙終于偃旗息鼓。我在一條指示“樓蘭村”的路牌下駐足?!皹翘m村”其實并不存在,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上100多公里,穿過無人區的腹地,在雅丹風蝕巖的映襯下,有片殘破不堪的城闕,便是傳說中的樓蘭遺跡。
和樓蘭保護站那兩個孤獨堅守的漢子比起來,老許不是最不可理解的人。
在羅布泊深處死寂的荒蕪里,樓蘭古城以及神秘墓葬群的光芒,吸引著幽靈般穿梭其中的盜墓賊。由于缺乏保護,一時間,樓蘭的盜墓之風盛行。
2002年,央視攝制組進入樓蘭古墓群拍攝,居然“偶遇”七個盜墓賊。他們正躺在一個被掏空的貴族墓里睡覺,墓室里到處是散架的干尸、棺材板,陪葬品已被同伙運走。
2003年,一個探險隊發現一輛逃竄的無牌白色汽車。它留下幾座被盜的古墓,彩棺被劈開,干尸及綢緞碎片散落地面,精美絕倫的壁畫慘遭損壞。
這兩起轟動一時的盜墓大案發生后,為了反擊日益猖獗的盜墓賊,失落的樓蘭古國在千年之后,迎來了第一座人類建筑——樓蘭保護站。
保護區內,幾萬平方公里都是蒼茫的無人區,誰會愿意駐守這里,忍受難以想象的寂寞呢?
一間老舊平房上掛著“樓蘭工作站”的牌子,保護站里那兩個漢子是方圓數百平方公里僅有的居民。
楊俊和崔有生要在保護站整整蹲兩個月,才能返回若羌縣城,過上一個月的現代人生活,然后又返回樓蘭,如此反復。
漫長的值守歲月里,狗成了保護站工作人員最親的“家人”,最老的那條已經陪伴他們八年了。
到了晚飯時間,崔有生給我端來一碗泡面,里面加了兩塊馕餅?!耙煌肱菝鎯蓚€馕,兩個馕一碗泡面……”崔有生念叨著,多年以來,泡面和馕是他固定的無人區套餐。所有的補給都是換班時一次性從380公里外的若羌縣拉過來的,一路顛簸,到站里時已經壞掉一小半。羅布泊夏季地表溫度高達六七十攝氏度,即使是凍了一夜的羊腿,立刻用車送往保護站,也會在路上腐爛。所以夏季的保護站里沒有肉,食物是蔬菜、米飯、泡面以及馕餅。
崔有生和楊俊還要在這里待上四十多天,才能調班回若羌縣。而都市的繁華,由于離開太久,更像是一片虛妄的海市蜃樓。
當晚我住在保護站里,夜間風聲大作,嗚咽之聲不絕于耳。在只適合死亡生存的地方,你不敢去想明天,更不敢回憶過去,最孤獨的守候莫過于此。
修路隊一個月前駐扎進來,要修一條從保護站直通若羌的公路。習慣了寂寞的崔有生和楊俊,并沒有因為人多而變得興奮。
“這方圓幾百里,平時連個鬼都沒有”,最長的一次,由于沒人換班,崔有生在無人區待了八個月,出去后蓬頭垢面的他三天沒說過一句話。而楊俊則連續堅守過整整半年。
白2003年設站以來,很多看護人員都被艱苦的環境嚇跑。有人第一天來了,第二天跟著補給車回去了,有的人連工資都不要就辭職了。
眼前的老男人已經在這片無人區孤獨守護了13年,沒有人知道這13年里,面對茫?;脑约皟汕昵暗臉翘m遺跡,他會生出怎樣的情緒。
四十三歲的崔有生直到最近才結婚,幾年前,每次從無人區回到縣里,親朋們都會給他介紹一個女朋友,可是等到他再次返回,女孩已經選擇了別人。
年復一年面對荒蕪,時間已經死去,而他依然在這里堅守。
近年來,隨著百米高的瞭望塔建成,加上工作人員巡邏設備加強,盜墓現象越來越少。但在此之前,楊俊和崔有生面對的可不只是進來采石頭的人。
2009年12月13日晚,崔有生夜間瞭望時發現墓葬群方向有車燈。次日一早,他便開始尋找盜墓賊,終于在下午兩點多找到了兩輛摩托車。四個盜墓賊棄車步行至五六公里外盜墓,三人挖墓,一人用望遠鏡望風。
“這伙人鬼得很,摩托車放在遠處,這樣我們即便發現摩托,卻找不到人?!贝抻猩驯I墓賊摩托車的氣、汽油全部放掉,行李也燒掉,回到保護站打衛星電話向文物局匯報。由于路太爛,接到報警后,汽車開了8個小時,警察深夜才到保護站。
當他們第二天趕到盜墓賊停放摩托車處,卻發現車不見了。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在來的路上,每隔幾十公里都藏有汽油和食物。
沿著摩托車的車痕繼續追趕,盜墓賊卻故意在小型雅丹間穿行,甚至來回行駛,制造混亂的車痕。這場生死追捕持續了四天,終于,蒼茫的戈壁灘上出現了兩個黑點,正是那兩輛摩托車。警察鳴槍示警,終于將二人抓獲。當時他們已經吃完了食物。幾天后,另外兩個逃脫的盜墓賊也被抓獲。
自建站以來,他們一共抓獲盜墓團伙五個,繳獲盜墓所用車輛三輛,驅趕盜墓團伙四個。若不是他們,整個樓蘭早已被盜掘一空。
第二天一早,崔有生和楊俊便起床了,檢查越野車,準備出發巡邏墓葬群。
我打算和他們一起去,但崔有生拿著一部衛星電話走過來:“剛接到電話,部隊和文物局今天下午要來視察,你趕緊走,被他們逮到,車子都給你沒收了?!?/p>
我沒有辦法,畢竟這里名義上仍屬于軍事禁區,我也沒有任何申請單,只好匆匆離去。離開之前,我問了楊俊最后一個問題:“你后悔來這里嗎?”
“有啥可后悔的?這地方總得有人保護。”楊俊淡淡地答道。隨后老崔發動了越野車。
在兩個平凡、孤寂靈魂的守護下,樓蘭古國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天。
(常鑫摘自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