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志

獵頭圈曾流傳這樣一句話:阿里的人才最難挖,能留下的都是死忠粉,不認同的早跑了。
這句話并非毫無根據。
2018年,脈脈數據研究院對31家國內知名IT互聯網及電子通信公司員工平均工齡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BAT三家中,員工平均在職時間最長的是阿里巴巴,2.47年;其次是騰訊,2.28年;百度則為2.19年。其中,螞蟻金服技術崗員工流失率不到5%,低于行業平均值。
找到合適的人才,然后留住他們,在這方面阿里巴巴沒少下功夫。這一點,從最初的招聘選用環節就可以看出來。
2015年,阿里巴巴提出新的人才戰略——“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什么是“非凡人”?在阿里巴巴,“非凡人”需要具備的特質有4點:聰明、樂觀、皮實、自省。
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前首席人才官彭蕾對這些特質做過專門的闡釋。聰明,即“專業的能力和開放的思維,智商與情商都高”;皮實,即“經得起折騰,棒殺和捧殺都沒關系,能抗壓、不驕傲”;樂觀是指“充分客觀理性了解當下真實情況之后仍充滿好奇心和樂趣,愛折騰”;自省則是“經常反省自身,建議采用團隊復查的方式,不自大傲慢”。
阿里巴巴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全球負責人陳蓉介紹,這幾個特質成為HR團隊在招聘過程中選人的精髓。
2019年第一季度(自然年),阿里巴巴的股權獎勵支出達到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得益于對人才投資的持續增加,阿里巴巴如今的人才戰略已經顯示出全球化、多元化、可持續化等特征。
阿里巴巴在福利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一直提倡有溫度的福利。陳蓉特別介紹了阿里巴巴為年輕人量身定制的一整套福利方案。“iHome置業計劃”“iBaby計劃”,這些計劃的實施有效緩解了年輕員工的生活壓力。
同時,阿里巴巴還推出“康乃馨”關愛父母計劃(員工除了自己每年一次的公費體檢外,還享有2名公費體檢的名額用于父母體檢)、“iHelp蒲公英計劃”(員工或員工家屬得了重大疾病的援助金)、“iHope彩虹計劃”(為家庭特別困難的員工提供特困援助金)。
一系列福利方案的推出,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企業的凝聚力,“把員工和組織連接在一起了”。
事實上,關心員工就是關心企業。按照國際上普遍認同的定義,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的責任,改善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讓員工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更能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關心員工,為阿里巴巴帶來了更多的認可以及良好的口碑。2019年,領英(LinkedIn)在中國首次發布“頂尖公司排行榜”,阿里巴巴名列榜首,成為中國職場人最向往的公司。
不僅為在職員工提供優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對已經離職的員工,阿里巴巴同樣給予關懷。
阿里的同事間互稱同學,而從阿里離職,被稱為畢業。阿里給離職員工定期組織聚會,稱為阿里校友會。雖然校友們畢業離開了阿里,但是阿里仍然為他們保留工號和花名。此外,阿里巴巴合伙人蔣芳曾表示:“要給阿里的校友們也提供福利啊,現在阿里的體檢系統已經向校友和校友家屬開放了。以后,包括阿里集團協議價格采購的酒店機票等,也會讓校友共享。”
(宋四銘摘自《特別關注》2019年第11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