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大晴天
和航天領域毫無交集的我,竟親眼見證了中國首枚可回收火箭發射。
一個月前,飛啦影業的朱人偉跑來問,有沒有品牌需要植入火箭箭身,因為好兄弟胡振宇的火箭要發射。
火箭箭體植入品牌LOGO,聽上去確實很酷。
更意外的是,這件大事的創造者胡振宇出生于1993年,微信頭像照片一臉的稚氣未脫。同齡人還在泡吧打游戲、排隊買喜茶的時候,他已經帶領一群80后90后的專業技術人才造探空火箭整整五年,夢想是帶領人類進行星際移民。
埃隆·馬斯克曾夢想,2024年人類將開啟火星移民計劃。2019都到了,2024還遠嗎?
我決定去現場看一看。
除了好奇26歲的火箭少年、新穎的商務模式,還有就是聽說劉慈欣也會去。
這位《三體》《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出了名的低調。他的微博只有寥寥9條,其中一條就是有關這次火箭發射,還帶上女兒一起來現場助威。
事實證明劉慈欣老師非常和藹可親,嘴里嚼著饅頭還答應合影…… 他看過很多次火箭發射,這次卻要擔當起倒計時的口令任務。劉慈欣認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
火箭試飛的制造技術和材料億元是基礎單位。所以火箭回收利用技術,對于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全球僅有的民營企業火箭回收技術,成功研發的只有美國Space X和Blue Orign這兩家企業。

這次,胡振宇的翎客航天也進入了這個階段,帶著RLV-T5新型火箭完成了首次公里級回收試驗。
火箭發射地在青海冷湖鎮。冷湖小鎮位于柴達木盆地,敦煌以南、可可西里以北、西寧以西,有著火星地表一般的奇特的雅丹地貌。
站在這個“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氣溫驟降,目之所及都是形狀怪異的石頭,仿佛置身于火星。
見我沒有外套瑟瑟發抖,有個皮膚黝黑的工作人員說:要不是我身上這件工作服幾天沒洗,就脫下來給你了。后來才知道,他是翎客航天的聯合創始人楚龍飛。
電氣經理蔡德淮借了外套給我。這件中國第一枚可回收火箭首次發射任務服,背后有祖布林博士的簽名。
“人類遲早有一天會登陸火星的,而登陸火星的方式一定是按祖布林博士提出的方式執行的,到時祖布林這個名字一定會聲名大噪。”
抵達基地時,胡振宇興奮地在大巴車門前迎接大家。后來才知道,他已經連續一周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了。
“你好,我是馬晴……”上前握手做自我介紹。
“一下子沒認出來,真人比照片好看太多。”典型的直男措辭。
這次見到他,腳上還是那雙前兩年青年論壇上,作為演講嘉賓時穿著的略顯老氣的皮鞋。黑色皮鞋配襯衣,對他來說就是在重要場合的“行頭”。
當大多數90后每個月花成千上萬“改善生活追求個性品位”的時候,胡振宇更像是一個來自火星的少年,對原本屬于他這個年紀的繽紛世界幾乎沒有感知。而這么一個簡單純粹的少年,卻在做著影響中國航天、改變人類的事情。
在前年香港福布斯論壇上,胡振宇描述了他們未來幾年的發射計劃,臺下坐著香港特首等。在活動結束后,胡振宇和團隊成員陳書釗兩人一同扛著火箭模型,趕著七月最后一班地鐵回酒店。
胡振宇出生于江西九江普通家庭。
16歲剛開始學化學,胡振宇就愛上了炸藥。初三在調配炸藥時,整瓶炸藥瞬間劇烈燃燒,胡振宇的手燒熟了。從此父母對胡振宇這個愛好進行了嚴加管制。這些并沒有遏制胡振宇的喜好和探索。
高中之后,胡振宇和同樣喜歡化學的同學組建了一個實驗室來做炸藥。2008年4月,胡振宇引爆了指甲蓋大小的炸藥,在學校“一炸成名”。沒想到隨后又從胡振宇的家中搜集出了五公斤炸藥,胡振宇母親大義滅親報了警。
當時校長堅持要開除胡振宇,公安局卻表示“這孩子流入社會危害更大”。于是胡振宇得以重返校園。
整個中學,胡振宇都貼著“叛逆”的標簽。胡振宇的書桌上只有化學書,最終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和一個很差的高考成績進入華南理工大學。
上大學后,胡振宇在一個科技論壇上當版主,通過IP聯系了一些廣州的小伙伴一起做火箭。 2011年9月,胡振宇聯合廣州一群大學生組建了一支研究探空火箭的團隊。初期項目做得很簡陋,用市面上最容易買到的一些PVC管去做箭體,燃料在走廊里面熬制。
2013年,他組織火箭愛好者在內蒙古發射了國內首枚由大學生自制的探空火箭,被稱為“火箭少年”。2014年,他創立中國首家私營航天公司翎客航天。這次前去冷湖觀摩火箭發射的酒泉基地專家感慨:換作國營單位,完成這件事至少要兩百人、十幾年時間,他們核心團隊13個人,花了五年就做到了。
有客戶擔心萬一發射失敗怎么辦,他大手一揮:“我來賠,我來兜底!”
火箭發射現場,劉慈欣喊出“3,2,1……點火!”
觀望火箭穩穩歸位后,胡振宇像個孩子一樣大哭起來。十多個成員圍在一起,像一群孩子跳著轉起了圈。有些人早已淚如雨下。吳曉飛跑到火箭面前,跪著親吻滾燙的發射現場,久久沒有起身。
冷湖鎮夜晚一如既往地寂靜。
抬頭看到滿天星光,這樣的美景用相機能拍下來嗎?
胡振宇說,調到光圈2.8f,感光度25600,快門時間4s就可以。
火箭發射前幾天,他和小伙伴們半夜在戈壁仰望銀河流星,心潮澎湃。
從被人誤解當成忽悠、嘲笑他們做的是“躥天猴”“賣情懷”到代表中國可回收火箭新高度——這其中經歷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點開他手指星空的微信頭像,簽名寫著Fly me to the moon,帶我去月球。
“我們的夢想,真的,是星辰大海。”
這個少年,昂首闊步,眼里全是執念。
終有一天,你會替我們實現。
(梁衍軍摘自微信公眾號“晴聽Ta講”圖/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