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王 灑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遵義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將開展主題教育與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注重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發揮,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認真抓好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等,推動廣大黨員立足崗位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確保主題教育有序、有效開展,力促基層黨組織夯實基層基礎、建強戰斗堡壘。
仁懷市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著力開展軟弱渙散后進村(社區)黨組織集中整頓,形成“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工作局面,不斷落實“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工作目標,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效體現到推動工作、解決問題上來。
配強支部“領頭羊”。“領頭羊”的強弱是筑牢支部戰斗堡壘的關鍵因素。采取從創業能手中“請”、到返鄉大學生中“選”、在鄉鎮干部中“派”等模式,著力調整撤換能力不足、消極怠工的黨組織負責人7名;對村“兩委”干部實行動態管理,調整不勝任現職的村(社區)“兩委”人員13名;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庫,每個儲備5名以上后備干部,破解“有村無官”“后繼無人”難題;扎實推進支書主任“一肩挑”工作,完成8個軟弱渙散后進村(社區)“一肩挑”;選派6名軟弱渙散后進村(社區)“兩委”人員到廣東、浙江沿海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幫助提升“領頭羊”履職能力。
筑牢帶富“黨支部”。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帶富能力強不強、群眾威信高不高,是衡量黨組織戰斗力強弱的重要標準。解決村級“無錢辦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黨支部首要職責,仁懷市進一步聚焦產業“八要素”,針對軟弱渙散后進黨組織實行分別把脈就診、逐個對癥下藥,因地制宜,積極引導村級組織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村級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聯合社17家,發展經果林、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水產等3000余畝,充分運用“五聯五強”機制,17個軟弱渙散后進村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累計達到3091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雙提升”。
幫帶整頓“全過硬”。“先進帶后進、強村帶弱村”工作方法是著力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后進黨組織有效抓手,全市采取“一帶一”“一帶多”“多帶一”的方式,25個先進村與17個后進村結成幫扶對子,以“組織共建、平臺共用、資源共享、產業共謀”的模式,打破以往村域界限,實現共同發展。三合鎮以堰塘片區聯村黨委為載體,對亭子壩黨支部采取“四帶一”的模式,即由聯村黨委下轄其他4個先進村開展幫扶,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聯合開展專題黨課、主題黨日、黨性教育等,提升后進黨組織組織力,整合資源,發展養殖、種植大棚等產業,形成“先進模范帶動強、后進追趕超越忙”的良好局面,實現村與村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目標。
獎懲結合“不反彈”。落實“正向激勵、負向約束”機制,是解決軟弱渙散后進回潮反彈的“重要法寶”。仁懷采取“雙掛一獎勵”方式開展集中整頓,對軟弱渙散后進黨組織掛警示黃牌、掛圖作戰,明確責任主體,按時整改銷號,整頓合格的由鄉鎮(街道)初步驗收,再由市級進行復核抽查,對整頓達標的黨支部,從市管黨費中安排經費,給予每村(社區)3萬元的補助,專項用于黨支部建設。對排查識別不精準、整頓措施走形式、效果評審不實或弄虛作假的,對黨組織書記堅決進行嚴肅處理,并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保證責任壓緊壓實,著力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確保整頓提升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近日,赤水市長沙鎮黨委書記肖艷同志帶隊,遠赴千里來到赤水市駐廈門長沙流動黨支部,召開流動黨支部主題教育第二次集中學習會。
在主題教育中,如何解決流動黨員分布范圍廣,集中教育難等問題,確保主題教育覆蓋到每一名流動黨員,赤水長沙鎮通過給流動黨員打一次電話,與流入地基層黨委進行一次溝通,給流動黨員寫一封公開信,給流動黨員送一套學習資料,給流動黨員上一堂黨課等“五個一”舉措,要求每一位流動黨員積極參加主題教育,確保主題教育學習“不漏一人、不落一人”。
“我們要求每名黨員和積極分子在主題教育中要為群眾辦實事,每月要參加一次黨員志愿者活動。”會上,赤水市駐廈門長沙流動黨支部書記文澤明向鎮黨委匯報主題教育開展情況。
為群眾辦實事,為家鄉作貢獻,流動黨支部一直堅持這樣干。近來,共協調解決1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問題,10余起民工工傷、糾紛等問題,為務工人員爭取獲得賠償100余萬元。為反哺家鄉,該黨支部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人脈、技術、資金等優勢,引導其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返鄉創業。與廈門市集美區赤水市商會合作,引進廈門奮力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宋思元在長沙投資上千萬元發展旅游產業、引進在外創業人士鐘方華回鄉投資建設酒店等項目,培育譚仕強等4名外出致富黨員回鄉創業、流動黨員袁華春返鄉擔任村干部。
遵義名城醫院作為一家誕生于紅色遵義的民營醫院,于2004年成立黨支部,2010年組建“紅飄帶醫療隊”。在開展主題教育中,院黨支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守護和踐行好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特別是4名黨員醫生組成的紅色醫療隊,傳承紅軍長征時期犧牲在遵義的紅軍醫生龍思泉一心為百姓看病的“紅藥箱”精神,經常奔波在鄉村和社區,為居民提供在家門口看病就醫和健康咨詢“零距離”的醫療服務。
9月6日,“紅飄帶醫療隊”來到正安縣樂儉鎮遼遠村、長興村、迎接村,為三個貧困村的170名學生和18名教師進行健康體檢。近段,還開展為期20天涉及10個縣區19個貧困鄉鎮的送醫下鄉。為播州區洪關苗族鄉捐資修建公路,并為患者任天保一家做檢查診斷;到鳳岡縣王寨鎮官塘村送醫下鄉開展基層醫務人員技術培訓;到朝陽小學、中山辦幼兒園對2340余名兒童,市聾啞學校對280余名殘疾兒童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為紅花崗區海龍鎮貢米村90歲高齡的陳桂倫老人骨折和白內障制定專業治療方案……他們深入山村,走進社區,開展健康義診和醫務培訓,積極為群眾提供體檢、健康咨詢和各種疑難病癥篩查等服務,把健康知識和醫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紅飄帶醫療隊”為民開展義務診療的服務得到了社區居民、山村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