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 王高巖

美國猶他州首府鹽湖城,位于美國西部內陸海拔1300多米的高原上,因緊靠鹽分僅次于死海的大鹽湖而得名。那里山巒疊嶂,水豐林密,自然風光旖旎,與其相距不遠的“黃石國家公園”、“錫安國家公園”、“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更是以精致秀美的景色而聲名遠播,每年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賓客紛至沓來。
鹽湖城的美麗早有耳聞,于是抵達鹽湖城,到在網上預定好的酒店稍事休息,便迫不及待的在移居當地的朋友陪同下走上街頭,欣賞起這座城市的風光來。漫步街頭舉目四望,目光所及之處干凈整潔,尤其綠化美化特別好,城中到處綠意盎然,姹紫嫣紅。大路兩邊載種的行道樹,一株株、一棵棵直立挺拔,枝繁葉茂,沿著道路走向排列著,猶如一個個英俊的儀仗隊員禮貌的注視著來來往往之人。一些小街,由于路面相對狹窄,行道樹碩大的樹冠探身向道路一側伸展著,在中間相互交織在一起,葉吻枝繞,仿佛兩個情人手牽手親親熱熱的互訴衷腸。高高矮矮的各種建筑周圍除了栽種著蓊郁蒼翠的綠植和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鮮花外,都因地制宜鋪滿綠茵茵的草坪,這些草坪大小不一,大的上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幾平方米,但不論大小都修剪的如同毛茸茸的地毯一樣平整,精心打理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公園里的水平。許多沿街居民家露臺上,則擺滿形狀各異的花盆兒,盆中的鮮花,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競相綻放著笑臉向路過的人展示著自己的嬌媚,為城市平添了一抹亮色,遠遠望去就像一幅精美的油畫,許多路過的游客情不自禁停下腳步舉起相機拍下這優美的畫面。
行走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鹽湖城作為一州首府,與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美國大城市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高樓大廈不多,城中除了一些大型公共場所和西方人不可或缺的教堂外,大都是低層歐式建筑,最令人稱道的是,盡管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新建筑越來越多,但仍保留著一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建筑,它們中不少經過歲月風霜的洗禮,外墻有些斑駁陸離,充滿滄桑感,但建筑結構那獨特的風韻、房屋正面那粗壯圓潤的立柱、房檐下那精美的雕刻,卻折射著昔日的豪華,反而把建筑的藝術之美襯托的更加深沉,這些悄無聲息矗立在洋溢著現代氣息的建筑群一隅的老屋,散發著濃郁的悠悠古韻,仿佛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這座城市的歷史,不要忘記先輩的聰明才智。駐足在這些老屋前,靜靜凝望,我突然想起了俄國著名文學家果戈里的一段名言:“建筑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還依舊訴說。”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化形態能像建筑一樣,超越時光的局限,歲月的洗禮,久遠且直觀的撥動著人們回憶的神經,深深觸動人的心靈!
到鹽湖城第二天,朋友說:“今天我帶你參觀猶他州議會和州長辦公的議會大廈吧!”“議會和州長辦公的地方也可以參觀?”我詫異地問。“當然,而且不用預約,不用安檢,完全免費。”“哦!”我有些不可思議,朋友的建議徹底顛覆了我腦海里固有的認識。
猶他州議會大廈坐落在鹽城湖一座小山上,第一眼見到它我不由自主脫口而出:“怎么那么像華盛頓的國會大廈”。朋友聽了微微一笑回答:“你說的沒錯,這座建筑和國會大廈都是用白色大理石筑成,都擁有花崗巖圓柱,都建有恢弘大氣極為醒目銅制圓頂,并且都建在城內的小山崗上,因此猶他州議會大廈也有小國會大廈之稱。”
猶他州議會大廈高約90米,共5層,始建于1912年底,歷經近4年于1916年10月竣工,1978年被列入美國國家史跡名錄。2004至2008年,大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翻新,共花費了2.6億美元,僅此足見這座建筑內外裝修的富麗堂皇程度。大廈正門入口兩側各有一只漢白玉雕成的臥獅,體型碩大、神態威嚴,四目圓睜,炯炯有神的注視著前方,儼然大廈的守護神。經過它們步入大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大廳,整個大廳寬敞明亮、恢弘典雅,一二樓之間佇立著22根兩個人才能合圍過來的大理石柱子,這些大理石柱子每根價值高達100萬美元,奢華至極。大廳穹頂四周拱形交叉處,鑲嵌著多幅精美壁畫,主題主要反映鹽城湖祖先們開疆裂土的場面和猶他州發展歷史,畫面中有開拓者、狩獵者等,每組人物都栩栩如生,充滿艱辛奮斗氣息,仿佛在告訴人們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前輩為城市發展的付出。
游覽完一樓大廳,沿著平滑的白色大理石樓梯登上二樓,便來到辦公區。長長的回廊,裝修十分考究,墻面全部由大理石鑲就,每塊大理石上的天然花紋都流暢優美,看上去頗具中國潑墨山水畫的韻味,給人一種寧靜美的享受。沿著回廊排列著一間間辦公室,每間門邊墻上掛著介紹其職能的銅質標牌,讓人一目了然。整個辦公區特別安靜,各個辦公室的門均關著,偶爾有人進出,毫不夸張地說,回廊上,除了參觀游覽者外,很少能見到走動的工作人員,即便身佩槍支的安保人員,也靜靜地待在不顯眼的大廈一隅。
大廈3樓回廊布置的像一個小型展館,以實物、圖片、雕塑等形式介紹著鹽湖城建設、發展的歷史,以及為這座城市建立與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這種在莊嚴的議會大廈中設置歷史展覽的形式可謂創意非凡,朋友告訴我:“這樣布置,設計者的初衷有二:一是為讓參觀游覽者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對鹽湖城歷史有個基本了解;二是為了提醒在這里辦公的公務人員,要像前輩那樣為鹽湖城的不斷發展盡心盡責。”聽完朋友的介紹我想:“第二種可能或許更大一些,設計者可謂匠心獨運。”


鹽湖城民間有一種說法:“鹽湖城因大鹽湖而得名,到了這里不去大鹽湖看看,就好像到了紐約沒去華爾街就不算到過紐約一樣。”
大鹽湖位于鹽城湖西面大約40公里處,坐落在瓦薩奇山和內華達山之間的盆地中,形成于距今14000年前,是一個面積近3600平方公里的巨型咸水湖,湖水含鹽度高達22%左右,為北美第一大鹽水胡。由于含鹽度高,湖水浮力極強,即便不會游泳的人掉到湖里也不會下沉,堪稱大自然中一大奇景。
我們驅車來到大鹽湖畔,舉目望去,只見湖水在微風吹拂下蕩起陣陣漣漪,泛起的涌浪輕輕拍打著湖岸,發出啪啪的聲響,湖面上下一群群被當地人稱為海鷗的水鳥結伴嬉戲著,不時發出歡快的鳴叫聲,這叫聲與湖水拍打湖岸的啪啪聲融合在一起,宛如一曲悅耳動聽的大自然交響曲,給人一種難得的聽覺享受。
關于大鹽湖的海鷗,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大約150多年前的一天,正在大鹽湖附近地里辛勤耕耘的鹽湖城先民們,突然發現湛藍的天空中遠遠飄來一片烏黑的云朵,開始大家并沒在意,可當烏云越來越近時,他們不約而同的驚叫起來——“蝗蟲!”看著那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蝗蟲,蝗蟲到達后,瘋狂的吃起地里的莊稼。先民們拿起工具,有的甚至脫下衣服撲打蝗蟲,但消滅了一批,又一批飛奔而至,根本撲打不及。正在大家疲憊不堪感到絕望之時,一群海鷗從大鹽湖中飛來,直撲蝗蟲美餐起來,沒多久,蝗蟲被海鷗吃得精光。先民們見自己得以活命的莊稼得救了,一個個喜上眉梢,連稱海鷗是自己的救命鳥,從此決定絕不捕殺海鷗,并在城內立起一座海鷗紀念碑,以表達感激之情。
站在大鹽湖岸邊,望著這遠山下幽藍的湖水、漂浮著朵朵白云的藍天,呼吸著略帶咸味的空氣,一種心曠神怡、醉人之美的感覺油然而生。那湖水與天空之藍,藍得深邃、藍得厚重、藍得純凈、藍得如晶瑩剔透的寶石,美不勝收,這種美,無一絲一毫人工雕琢之痕,美的那么自然,那么和諧、那么原汁原味原生態,我情不自禁發出由衷的感嘆——美哉大自然的杰作、美哉大鹽湖!
離開鹽湖城,那優美的小城風光、開放的議會大廈、彰顯著自然之美的大鹽湖,如同一幅幅精美畫面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成了永遠難忘的記憶,每每再現出來都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