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威 戴追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較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 方法 方便選擇2017年2月—2019年3月間入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的50例進行分組治療比較。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研究,依據數字表法分組后,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采取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對比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裸眼視力為(0.71±0.05)、角膜平均散光值為(1.13±0.14),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裸眼視力為(0.72±0.07)、角膜平均散光值為(1.12±0.23),以上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前后以上指標的組間對比結果均提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65、0.307、0.581、0.186,P>0.05)。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幾率,結果也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2,P>0.05)。結論 超聲乳化術以及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均可有效改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情況,治療效果相似,且并發癥發生幾率均較低,可依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法。
[關鍵詞] 超聲乳化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老年性白內障;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7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0(c)-006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convenient enrolled in a group therapy comparison. All patients were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fter grouping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2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ompare treatment effects.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71±0.05) and the average astigmatism of the cornea was (1.13±0.14). 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0.72±0.07) and the average astigmatism of the cornea was (1.12±0.23), the above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Howeve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0.565,0.307,0.581,0.186,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no difference(χ2=0.222,P>0.05). Conclusion Bo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 of senile cataract patien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simila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The treatment can be rational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Senile cataract; Clinical effect
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老年人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會導致患者視力水平降低,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曾有調查研究發現老年性白內障是導致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臨床對該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1-3]。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療法為主,小切口非乳化術以及超聲乳化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最為常用的治療術式,為探析以上兩種治療術式應用于老年性白內障的效果及價值,該次研究方便選擇2017年2月—2019年3月間入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的50例進行分組治療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入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的50例進行分組治療比較。所有病患均為自愿參與研究,依據數字表法分組后,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例。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白內障。②年齡≥60歲。③無其他眼部感染性疾病。④符合手術治療指征。⑤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⑥意識清醒,了解治療流程及目的后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暫時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②精神異常者。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為(68.7±3.6)歲;患病時間:3個月~5年,平均患病時間為(2.5±0.6)年。觀察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齡:62~86歲,平均年齡為(68.8±3.8)歲;患病時間:4個月~6年,平均患病時間為(2.6±0.9)年。對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前對患者淚道、睫毛以及結膜囊等進行清洗。進行散瞳,將500 mL的林格平衡液作為灌注液。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起效后在鞏膜上方做橫鞏膜隧道切口,對板層鞏膜進行分離處理,穿刺進入前房,將房水放出后注入黏彈劑,進行連續環形撕囊。水分層、水分離后采用旋轉法促使晶狀體核進入前房。將手術切口適當擴大,在晶狀體核下方注入黏彈劑并將晶狀體核取出。對殘留皮質進行沖洗,并在囊袋、前房中注入黏彈劑,并在囊袋內置入人工晶狀體,并將黏彈劑吸除。
觀察組:采用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術前處理同對照組一致。局部麻醉后在角膜緣2點位置做側切口,寬度為2 mm,向內注入黏彈劑。在距離角膜1.5 mm的位置做切口,長度為3 mm。向前分離至透明角膜。穿刺進入前房,并注入黏彈劑,環形撕囊處理,進行水分離、水分層。使用攔截劈裂法進行囊袋內超聲乳化,乳化將晶核吸出,吸凈皮質并注入黏彈劑,置入人工晶狀體,將切口封閉則可結束手術操作。術后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裸眼視力。②角膜平均散光值。③并發癥發生幾率。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裸眼視力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的對比分析
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裸眼視力水平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的組間對比均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1個月兩組患者裸眼視力水平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均有明顯改善,比較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幾率的對比
比較并發癥發生幾率,結果均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極易導致患者眼盲,對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均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手術是臨床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常用療法,但老年人機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對手術治療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差,故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為患者選擇安全性更高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超聲乳化術以及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均為臨床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常用治療術式[4-7]。超聲乳化術手術時間較短,且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更快,但有研究調查發現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超聲能量若高則可能會對角膜內皮細胞造成損傷,且超聲能量大小與患者晶狀體硬度存在極大關系,一般而言晶狀體硬度越高則表示所需超聲能量越高,所需時間也會明顯延長,易增加角膜內皮細胞損傷風險[8-11]。另外該種治療方法對術者操作水平要求相對較高,且超聲乳化手術治療所需設備價格相對較高,治療費用較高,因此在基層醫院推廣存在一定難度。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近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調查發現該術式可得到與超聲乳化術相近的治療效果,但同時該種術式的操作更為簡便,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超聲,因此有利于避免超聲乳化術存在的弊端[12-14]。另外該術式也可應用于白內障的任何階段,無論是硬核還是軟核均可進行該手術治療。該手術切口也相對較小,安全性相對較高,且術后患者鞏膜隧道切口閉合良好。劉致力[15]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超聲組與小切口非超聲組裸眼視力恢復水平相似,角膜散光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2.27%、小切口非超聲組為4.55%,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研究證明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大體相同,但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更為簡便。該次研究也得出相似結論: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裸眼視力為(0.71±0.05)、角膜平均散光值為(1.13±0.14),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裸眼視力為(0.72±0.07)、角膜平均散光值為(1.12±0.23),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裸眼視力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較之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但治療后組間對比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并發癥發生幾率也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超聲乳化術以及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對老年性白內障均具有良好療效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術以及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均可有效改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情況,治療效果相似,且并發癥發生幾率均較低,可依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法。但相對而言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操作簡單且治療費用相對較低,因此更適宜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鋒,歐陽君.老年性白內障給予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的臨床對比[J].當代醫學,2019,25(7):166-167.
[2] ?梁松茹.白內障給予超聲乳化術與現代囊外摘除術治療的療效對比[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5):50,52.
[3] ?曾洪波,宋春華,彭璟,等.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8,47(11):1400-1402,1437.
[4] ?金大龍.角膜切口超聲乳化術與角鞏膜緣切口超聲乳化術對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8,37(29):16-18.
[5] ?秦二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與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9):1032-1033.
[6] ?馬紅.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硬核白內障患者角膜散光度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8,39(8):54-55,60.
[7] ?羅亨明.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術與角鞏膜緣切口超聲乳化術對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5):3514-3515.
[8] ?張爽,高玉敬,洪云.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5):440-441.
[9] ?龔曉英.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療效比較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5):166-167.
[10] ?萬德輝.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在硬核白內障中的治療效果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2):93.
[11] ?董萍.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與超聲乳化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5):85-86.
[12] ?周新洪,鄧微娜.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障患者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學,2018,24(20):55-58.
[13] ?梁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44例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1):40.
[14] ?布阿衣夏木·阿布里孜.白內障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和超聲乳化術治療的療效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6):79-80.
[15] ?劉致力.超聲乳化術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對老年性白內障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169-170.
(收稿日期: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