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立
摘要 ? ?為研究小麥新品種在嵩縣的表現,篩選出適宜在嵩縣種植的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新品種,2018—2019年度在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對新引進的38個小麥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周麥36、懷川919、新麥30、洛麥34、周麥32、鄭麥369、百農4199、豐德存20、新科麥168、百農201等小麥新品種在試驗中產量突出,綜合性狀較好,適宜在嵩縣擴大示范推廣種植。
關鍵詞 ? ?小麥;新品種;生育期;產量;河南嵩縣;2018—2019年
中圖分類號 ? ?S512.1.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1-0045-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篩選出適宜在嵩縣種植的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新品種,2018—2019年度在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對新引進的38個小麥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試驗田內。該試驗地交通方便,地勢較平坦,地力均勻,黏壤土質,肥力中等,灌溉便利,前茬作物為玉米。該試驗地土壤有機質含量14.5 g/kg、有效磷13.0 mg/kg、速效鉀140.1 mg/kg,機耕深度為23~25 cm,施45%小麥專用復合肥(26-12-27)750 kg/hm2。
1.2 ? ?試驗材料
參加試驗新品種共38個,分別是天民198、新麥29、偃高21、西農529、百農201、偃展4110、鄭麥113、囤麥257、駐麥305、周麥32、周麥36、百農4199、懷川919、豐德存20、鄭麥379、鄭麥369、鄭麥583、濟麥22、周麥18、中麥895、中麥175、中麥578、中育1428、新麥30、新科麥168、濮興5號、濮興8號、囤麥127、華成麥1866、西農20、西農511、西農583、百農207、洛麥34、許麥318、機麥210、高麥167、錦繡21。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8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采用隨機排列[1-3],不設重復,每個處理為一個小區,小區面積66.7 m2(16.67 m×4.00 m),小區四周設走道寬1 m,走道外四周設保護區。
1.4 ? ?調查內容與方法
田間觀察調查記載各品種的物候期、抗逆性、生長情況、苗期群體結構,收獲后抽樣進行室內考種,各項調查標準按國家小麥試驗記載標準進行。6月9日人工收獲,收獲后分區脫粒、曬干,稱取小區產量,折算出單位面積產量,并稱取千粒重[4-6]。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各參試品種生育期在231~241 d之間,生育期最短的品種是天民198,為231 d;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西農511、許麥318,為241 d。
2.2 ? ?群體結構
各參試品種苗期群體基本苗為199.5萬~255.0萬株/hm2。基本苗最多的品種是鄭麥379,為255.0萬株/hm2;基本苗最少的品種是新科麥168,為199.5萬株/hm2。各參試品種穗數為589.5萬~730.5萬穗/hm2,穗數最多的品種是囤麥127,為730.5萬穗/hm2;最少的品種是高麥167,為589.5萬穗/hm2。各參試品種的穗粒數在25.3~39.8粒之間,穗粒數最多的品種是高麥167,為39.8粒;穗粒數最少的品種是鄭麥369,為25.3粒。各參試品種的千粒重在32.02~45.25 g之間,千粒重最高的品種是鄭麥369,為45.25 g;千粒重最低的品種是天民198,為32.02 g。
2.3 ? ?產量
參試品種產量為7 000.5~10 231.5 kg/hm2,各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產量最高的品種是周麥36,為10 231.5 kg/hm2;產量最低的品種是西農583,為7 000.5 kg/hm2。
產量在9 000 kg/hm2以上的品種有周麥36、懷川919、新麥30、洛麥34、周麥32、百農4199、豐德存20、鄭麥369、新科麥168、百農201、濮興5號、囤麥127、鄭麥583、鄭麥113、中麥895。
產量在8 250 kg/hm2以上的品種有偃高21、駐麥305、鄭麥379、中麥175、濟麥22、偃展4110、囤麥257、中育1428、華成麥1866、百農207、許麥318、機麥210、濮興8號、周麥18、中麥578、西農20。
產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品種有高麥167、錦繡21、天民198、西農511。產量在7 500 kg/hm2以下的品種有西農529、新麥29、西農583。
3 ? ?品種簡評
本文僅對產量在8 880 kg/hm2以上的18個品種進行評述。
3.1 ? ?周麥36
周麥36屬半冬性小麥品種,周口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全生育期237 d,產量10 231.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位。株高69 cm,株型松緊適中,莖稈蠟質層較厚,莖稈硬,抗倒性強。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高抗條銹病和葉銹病。穗數724.5萬穗/hm2,穗粒數37.1粒,千粒重41.83 g,通過2年示范種植,高產穩產。建議嵩縣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3.2 ? ?懷川919
懷川919屬半冬性中熟品種,河南懷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產量9 846.0 kg/hm2,居參試品種第2位,全生育期237 d。株高70 cm,幼苗半匍匐,葉片較長,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表現一般,春季起身早,抗倒春寒能力較好;株型較松散,旗葉上沖,穗層整齊,莖稈彈性較好;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穗數783萬穗/hm2、穗粒數36.4粒、千粒重39.78 g,高產穩產。建議嵩縣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3.3 ? ?新麥30
新麥30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38 d,產量居參試品種第3位,為9 616.5 kg/hm2。株高72 cm,幼苗半直立,苗葉寬短,葉色綠色,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型較松散,旗葉較長,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紡錘形大穗,穗層較厚,長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耐熱性中等,成熟期略早,落黃較好。穗數757.5萬穗/hm2,穗粒數33.9粒,千粒重43.12 g,高產穩產。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4 ? ?洛麥34
洛麥34屬半冬性品種,洛陽農林科學院、洛陽市中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40 d,產量9 616.5 kg/hm2,與新麥30并列居參試品種第3位。幼苗半匍匐,苗期葉色黃綠,苗勢壯,分蘗力一般。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1 cm,株型松散,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旗葉窄長,穗下節長,穗層整齊。較耐后期高溫,熟相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穗數798萬穗/hm2,穗粒數37.3粒,千粒重43.06 g。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5 ? ?周麥32
周麥32屬半冬性品種,周口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全生育期236 d,產量9 538.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5位。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分蘗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69 cm,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高感葉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紋枯病,高抗條銹病。旗葉短小、上沖,穗層整齊,熟相好。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穗數738.0萬穗/hm2,穗粒數34.7粒,千粒重37.93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6 ? ?百農4199
百農4199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河南科技學院選育,全生育期235 d。產量9 231.0 kg/hm2,居參試品種第6位。幼苗半匍匐,葉片短寬,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好;分蘗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早;株型偏緊湊,旗葉小、上舉,株高62 cm,莖稈彈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對春季低溫較敏感,有虛尖現象;穗紡錘形,上部穗碼較密,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度好;不耐后期高溫,熟相一般。成穗數817.5萬穗/hm2,穗粒數31.7粒,千粒重37.75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7 ? ?豐德存20
豐德存20屬半冬性品種,河南豐德康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37 d。產量9 231.0 kg/hm2,與百農4199并列居參試品種第6位。中感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高感紋枯病和赤霉病幼苗半直立,苗期葉片窄長,葉色濃綠,苗勢較壯,分蘗力一般。春季起身拔節略遲,兩極分化快,苗腳利索,抽穗晚,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60 cm,株型松緊適中,莖稈蠟質重、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旗葉寬短、上沖,穗下節較短,穗層整齊。葉功能期長,較耐后期高溫。穗紡錘形,小穗排列較密,結實性較好,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穗數817.5萬穗/hm2,穗粒數32.4粒,千粒重40.6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8 ? ?鄭麥369
鄭麥369屬半冬性小麥品種,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生育期229 d,產量9 231.0 kg/hm2,與百農4199、豐德存20并列居參試品種第8位。株高83.1 cm,株型稍松散,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旗葉細小、上沖,穗層較厚,熟相好。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抗病性鑒定,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紋枯病,中抗條銹病。穗數867.0萬穗/hm2,穗粒數25.3粒,千粒重45.25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9 ? ?新科麥168
新科麥168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河南國育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38 d。產量9 231.0 kg/hm2,與百農4199、豐德存20、鄭麥369并列居參試品種第6位。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幼苗半匍匐,葉片寬、短,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株型偏松散,旗葉寬、長,上舉,株高69 cm,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對春季低溫較敏感,有虛尖現象;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耐后期高溫,葉功能期長,熟相好。成穗數645.0萬穗/hm2,穗粒數35.4粒,千粒重41.85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10 ? ?百農201
百農201屬弱春性中熟品種,河南科技學院選育,全生育期235 d。產量9 154.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0位。中感條銹病、葉銹病、紋枯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幼苗半匍匐,葉片較長,冬季抗寒性弱;分蘗力高,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較快,抽穗較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松散,旗葉短寬,上沖,株高69 cm,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較強。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耐后期高溫,熟相較好。平均穗數709.5萬穗/hm2,穗粒數39.2粒,千粒重37.35 g。建議嵩縣中等肥力地種植。
3.11 ? ?濮興5號
濮興5號屬半冬性品種,河南省民興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38 d,產量9 154.5 kg/hm2,與百農201并列居參試品種第10位。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黃綠,分蘗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66 cm,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蠟質層較厚,旗葉寬長、上沖,穗層厚,熟相較好。穗長方形,白殼、短芒、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穗數780.0萬穗/hm2,穗粒數31.9粒,千粒重40.71 g。中感條銹病,慢葉銹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建議嵩縣中肥地力種植。
3.12 ? ?囤麥127
囤麥127屬半冬性晚熟品種,河南省金囤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36 d。產量9 154.5 kg/hm2,與百農201、濮興5號并列居參試品種第10位。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灰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中等,成穗率偏低,春季起身拔節遲,兩極分化慢,抽穗晚;株型偏緊湊,旗葉寬長、上舉,株高66 cm。莖稈彈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成穗數880.5萬穗/hm2,穗粒數26.9粒,千粒重38.6 g。建議在中肥地力種植。
3.13 ? ?鄭麥583
鄭麥583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全生育期237 d,產量9 039.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3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抗倒春寒能力強。株型偏緊湊,株高61 cm左右,莖稈彈性較好,較抗倒伏。根系活力好,具有一定耐旱性,耐高溫,落黃好。中抗白粉病、條銹病、葉枯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籽粒角質,飽滿度好,籽粒品質優。成穗數835.5萬穗/hm2左右,穗粒數30.4粒,千粒重39.4 g。建議在中肥地力種植。
3.14 ? ?鄭麥113
鄭麥113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全生育期234 d。產量9 000.0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4位。幼苗半直立,葉片較寬,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強,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早,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偏松散,旗葉短而上沖,穗層整齊,株高64 cm,莖稈彈性好,抗倒能力強;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耐后期高溫,熟相好。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高感赤霉病。穗數732.0萬穗/hm2,穗粒數35.1粒,千粒重39.39 g。建議中等肥力以上種植。
3.15 ? ?中麥895
中麥895屬半冬性中熟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全生育期238 d。產量9 000.0 kg/hm2,與鄭麥113并列居參試品種第14位。株高70 cm,穗數772.5萬穗/hm2,穗粒數273粒,千粒重44.06 g,幼苗匍匐,長勢好,分蘗力強,成穗率一般,抗寒性一般,抽穗遲,葉功能一般,春季葉片有干尖現象,耐后期高溫能力好,灌漿速度快,成熟落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黑胚率高。中感葉銹病,高感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建議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3.16 ? ?偃高21
偃高21屬弱春性品種,偃師市金高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全生育期234 d,產量8 923.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6位。幼苗直立,葉片寬長,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4 cm,株型稍松散,稈質彈性中等,抗倒性較弱。旗葉寬短、上沖,穗層整齊,熟相較好。穗長方形,白殼、長芒、白粒,籽粒粉質,飽滿度中等。中抗條銹病,中感紋枯病,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穗數667.5萬穗/hm2,穗粒數36.7粒,千粒重38.5 g。建議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3.17 ? ?駐麥305
駐麥305屬弱春性品種,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選育,全生育期234 d,產量8 923.5 kg/hm2,與偃高21并列居參試品種第16位。幼苗半匍匐,苗勢壯,分蘗力強,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早,苗腳利索,耐倒春寒能力較好。株高66 cm,株型松緊適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好。旗葉長、上沖,穗下節長,穗層較整齊。灌漿快,較耐后期高溫,熟相好。穗紡錘形,小穗排列較稀,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高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穗數724.5萬穗/hm2,穗粒數36粒,千粒重38.44 g。建議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3.18 ? ?鄭麥379
鄭麥379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全生育期238 d,產量8 884.5 kg/hm2,居參試品種第17位。幼苗半直立,苗期葉片寬長,葉色濃綠,長勢好,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一般,成穗率偏高;春季返青早,起身快,兩極分化快,春季抗寒性一般;成株期莖稈、穗部蠟質厚,株型偏松散,旗葉偏長、卷曲,穗下節長,穗層整齊;平均株高79.5 cm,彈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穗長方形,長芒,結實性稍差;籽粒橢圓形,大小均勻,黑胚少,角質率高,飽滿度中等,外觀商品性好。中抗葉銹病、紋枯病和葉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條銹病,高感赤霉病。平均成穗數688.5萬穗/hm2,穗粒數33.5粒,千粒重44.2 g。建議中上等肥力地種植。
4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周麥36、周麥32、百農4199、懷川919、豐德存20、洛麥34、鄭麥369、鄭麥583、新麥30、新科麥168、濮興5號、囤麥127等小麥新品種在試驗中產量突出,綜合性狀較好,適宜在嵩縣擴大示范推廣種植。
5 ? ?參考文獻
[1] 馬芳芳,馬義勇,董廣同.嵩縣小麥新品種試驗結果與分析[J].種業導刊,2013(3):15-17.
[2] 劉春生.克山縣大豆品種栽培技術試驗示范[J].農業科技通訊,2009(6):85-87.
[3] 宋繼娟,柳金來,周柏明,等.玉米穗部性狀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06,31(4):11-13.
[4] 韓緩芬,李明毅,張愛玲,等.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及示范[J].陜西農業科學,2011(6):79-82.
[5] 王西成,趙虹,曹廷杰,等.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氣候特點及小麥品種利用建議[J].河南農業科學,2013,42(9):29-32.
[6] 付亮,蔣志凱,李洋.河南省小麥新品種(系)品質性狀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2(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