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摘要 ? ?本文闡述了冬小麥凍害發生的原因,結合臨渭區的實際提出了選用抗寒耐凍品種、適期適量播種、因苗分類管理、適時冬灌、凍前防御、凍后補救等凍害防御措施,以期為小麥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凍害;原因;防御措施;陜西渭南;臨渭區
中圖分類號 ? ?S512.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1-005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常年種植小麥面積逾3.33萬hm2,是陜西省小麥主產區之一,自然條件優越,小麥產業優勢明顯,歷年小麥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糧貢獻率位居全省前列。近年來,在小麥生產中由于受暖冬、寒潮等自然因素影響,凍害發生較為頻繁,尤其以晚霜凍害(俗稱“倒春寒”)危害最為普遍,是小麥穩產、高產、優質的一大障礙因素。因此,分析總結凍害發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御及補救措施,對提高冬小麥防御凍害能力、減輕凍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具有重大意義。
1 ? ?凍害發生的原因
1.1 ? ?品種冬性偏弱
小麥品種之間抗凍耐寒力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小麥品種冬性越強抗寒能力越強,冬性或半冬性品種抗寒性優于春性或弱春性品種。
1.2 ? ?越冬前后氣溫突降
引發小麥凍害的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越冬前后溫度劇烈下降,植株體內的水分突然結冰,導致麥苗發生凍害。特別是在冬季較為溫暖的情況下,小麥播種早,長勢旺,對寒冷的抵抗性降低,更容易發生凍害。
1.3 ? ?春季倒春寒
小麥春季開始生長后,麥苗對寒冷的抵抗性降低,若遇到倒春寒天氣時,容易受到凍害,晚霜凍越晚小麥受害程度就越重,對產量影響就越大。
1.4 ? ?管理措施不當
一是整地質量差,耕層淺,鎮壓不實,土壤空隙大,使麥苗根系懸空,未及時澆灌越冬水等,均易使麥苗遭受凍害。二是播期。播種過早,氣溫偏高,麥苗生長速度快,形成旺苗,易遭凍害。若播種過晚,麥苗長勢慢,形成弱苗,也易發生凍害。三是播量。合理控制好小麥的播種量,根據品種特性及當地氣候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播種量。四是播種深度。播種過淺,深度不足2 cm,種子萌發時易出現缺苗斷壟現象,降低了其抗凍能力,易導致凍害的發生。若播種過深,小麥在出苗的過程中過多地消耗了種子中的營養物質,導致麥苗長勢弱,也降低了其抵抗寒冷的能力。
2 ? ?凍害防御措施
2.1 ? ?選用抗寒耐凍品種
選用抗寒性較強的品種是防御凍害的有效措施,冬性偏弱的品種容易獲得較高的產量,但也容易遭受凍害。因此,小麥生產中應綜合考慮品種的豐產性和抗逆性,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宜臨渭區種植的品種,及時調整品種結構,確保小麥穩產、高產[1]。
2.2 ? ?適期、適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不同類型地區小麥適播期差別較大,只有適期、適量播種,爭取冬前形成壯苗,才能增強植株的抗寒能力。根據多年來試驗結果,結合近年來出現的暖冬氣候現象及農業生產實際,臨渭區兩塬播期宜在10月5—10日,渭北最佳播期在10月10—15日,播量以150.0~187.5 kg/hm2為宜,播深3~4 cm,并做到精細整地、足墑播種、深淺一致、落籽均勻,確保一播全苗。對秸稈還田的田塊要提倡機械深耕,深耕深度25 cm以上,旋耕的田塊要耙實土壤,提高整地質量,打好播種基礎[2]。
2.3 ? ?加強管理,培育壯苗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提倡氮肥后移,基肥要控制氮肥用量,施足磷、鉀肥,防止麥苗冬前徒長,培育壯苗,增加麥苗的抗寒性。管理中要因苗分類管理,對播種偏早、群體大的旺苗,或者即使播種適期,但因特殊年份,冬前氣溫高,進入越冬期晚而形成的旺苗,在管理上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出現旺長趨勢時,采取深中耕、鎮壓等措施,控旺轉壯,同時澆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春季在小麥起身前后進行化學調控,控制旺長。對群體小、長勢弱的麥田,要采取中耕等措施,春季及時澆水施肥,促進分蘗和生長[3]。
2.4 ? ?適時冬灌
澆灌越冬水可以防止小麥冬季發生凍害死苗。冬灌能踏實土壤,粉碎坷垃,防止發生凍害死苗。冬灌時間一般從日平均氣溫降到3 ℃時開始,在麥田上大凍前完成。冬灌過早,氣溫較高,蒸發量大,達不到效果;冬灌過晚,土壤凍結,水分不能及時下滲,地面積水結冰,麥苗在冰層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形成冰凌,抬起土塊,拉斷麥根,吊死麥苗。灌水量不宜過大,但也要澆透,一般灌水量為750~900 m3/hm2即可,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地面積水結冰。對于弱苗和晚播的單根麥苗,一般不可進行冬灌,否則容易發生凍害[4]。
2.5 ? ?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凍前防御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凍前澆灌麥田是防御凍害的有效措施。澆水能提高地溫和濕度,減少地面的輻射散熱作用,對冬、春季凍害都可減輕危害。沒有灌溉條件的兩塬干旱地區,可在霜凍來臨前,在小麥行間撒施麥糠、碎麥秸等,或順壟施土雜肥,不但有保墑、防凍作用,還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也可于傍晚在田間地頭堆麥糠、秸稈等熏煙防霜,使煙霧覆蓋麥田,阻止地面輻射散熱,提高地面溫度,也能有效地預防凍害發生。
2.6 ? ?加強管理,凍后補救
小麥受凍后,體內養分消耗過多,苗勢很弱,長出新的莖蘗需要大量水分和養分。因此,要加強管理,采取促進生長的措施,如及時澆水,追施速效氮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優質葉面肥,及時中耕并做好病蟲害防治,促使小麥恢復生長,發揮其自身的調節能力,尤其是追施速效氮肥和澆水,對增加穗粒數和粒重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3 ? ?參考文獻
[1] 謝紅梅.2018年春季商丘市小麥凍害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基層農技推廣,2019,7(1):73-74.
[2] 馬利明.優質強筋小麥凍害種類發生特點及防御補救措施[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11):20-22.
[3] 周兆基,冀濤.漯河市小麥生長期主要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34-35.
[4] 陳襄禮,李林峰,王重鋒,等.小麥倒春寒發生特點及防御措施初探[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