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衛 楊增軍 楊建利

摘要 ? ?為了掌握氣象條件對花椒蚜蟲發生、危害程度的影響,運用2013—2017年花椒蚜蟲資料與同期氣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溫度和降水是影響蚜蟲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春季氣溫回升早有利于卵孵化;氣溫偏高、少雨、干燥的天氣有利于蚜蟲的發生和擴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溫、多雨、濕潤的天氣不利于蚜蟲的活動和發展,危害減輕;4—5月降水偏多的年份蟲害輕,春末夏初干旱少雨時蟲害會大面積發生;5—6月高溫天氣、強降水對有翅雌蚜遷飛、繁殖不利。因此,生產中可用積溫法對蚜蟲的孵化開始期進行預測,為蟲害防治提供最佳時機。
關鍵詞 ? ?花椒蚜蟲;發生;氣象條件
中圖分類號 ? ?S435.73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1-013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花椒蚜蟲屬同翅目蚜科,又名蜜蟲、膩蟲,是韓城花椒的主要害蟲,分布廣、危害重,當發生嚴重時會對花椒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韓城市共栽種花椒4 000萬株,年總產量達3 萬t,2017年產值逾30億元,經濟效益顯著,是我國重要的花椒生產基地。但是,花椒大多是在20世紀80—90年代種植,花椒樹已進入中老期,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變弱,且隨著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方式的改變,蚜蟲對花椒的危害日益加劇,是影響花椒生產的主要害蟲。據測算,2013—2017年韓城市每年用于防治蚜蟲的費用在2 000萬元以上,占花椒生產成本的5%。王有科等[1]、蒲淑芬等[2]對花椒蚜蟲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和防治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但有關氣象條件對蚜蟲發生的影響研究較少,未對氣象因素進行具體系統的分析,而蟲害的發生以至大發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防治蟲害時也需要選擇適宜的天氣條件才最有效。本文通過統計2013—2017年的花椒蚜蟲發生期氣象資料,研究分析相關氣象條件對花椒蚜蟲發生、發展的影響,并對其發生危害期進行預報,以期為相關生產管理部門提供參考。
1 ?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的2013—2017年花椒蚜蟲蟲情資料來源于韓城市花椒局和花椒研究所,降水、溫度、高溫日數、相對濕度等氣象資料來自韓城市氣象站觀測記錄資料。將蚜蟲的危害程度分為5個等級:Ⅰ級為輕發生,蟲口密度<200頭/株;Ⅱ級為中等偏輕,蟲口密度為200~500頭/株;Ⅲ級為中等發生,蟲口密度為500~1 000頭/株;Ⅳ級為中等偏重,蟲口密度為1 000~2 000頭/株;Ⅴ級為重發生,蟲口密度>2 000頭/株。利用Excel 2003統計各要素值。
2 ? ?結果與分析
2.1 ? ?花椒蚜蟲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
花椒蚜蟲為不完全蟲態,分為卵、若蚜、成蟲。蚜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葉片、花、幼果及幼嫩枝梢的汁液,造成被害葉片向背面卷縮,畸形生長,并加重落花落果。同時,蚜蟲會排泄蜜露,使葉片表面油光發亮,影響葉片的正常光合功能,造成樹勢衰弱,并可能誘發煙煤病、枯梢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花椒蚜蟲越冬后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椒芽開放后孵化,4月上旬進入發生始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為大發生期?;ń费料x繁殖能力很強,天氣溫暖時4~5 d發生1代,可產生小蚜蟲60~80頭。6月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飛各處繼續為害;10—11月產生有性蚜,以卵和成若蚜在樹干皮下或野草上越冬。
2.2 ? ?危害情況
氣候變暖、管理人員管理粗放、干旱頻繁等因素導致花椒蚜蟲危害日趨嚴重。據調查,近10年來中度及以上發生的年份有7年。根據2013—2017年蟲害統計資料,累計造成損失近5 000萬元,其中2014年屬中度偏輕發生,2013年、2016年屬重度發生。在實際蟲害調查中發現,花椒蚜蟲危害程度隨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在海拔500 m以下每年都有中等程度的蟲害發生,海拔500~700 m的區域,陰坡靠近溝底、河邊相對較輕,山坡陽面花椒蚜蟲發生相比較嚴重,蟲口密度大。管理較差的花椒樹整個枝條布滿蚜蟲,幾乎看不到幾片葉,坐果率只有10%左右,花椒蚜蟲造成落花落果嚴重,并誘發煙煤病的大面積發生,800 m以上深山地區相對危害較輕,甚至無蚜蟲形成危害。
2.3 ? ?氣象條件對蚜蟲發生的影響
2.3.1 ? ?卵孵化期。蚜蟲開始出現與春季氣溫回升快慢密切相關。鄧先明[3]研究表明,危害花椒的蚜蟲主要是棉蚜和橘蚜,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達到6 ℃時蚜蟲開始孵化,所需有效積溫為100~130 ℃·d,孵化的數量和快慢取決于溫度,在花椒萌芽后無翅胎生蚜出生,在嫩梢上為害。據實際調查,蟲卵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孵化,4月上旬進入孵化盛期?;ń费块_放期大致為3月26日,展葉期4月5日,進入展葉盛期以后,花椒葉片為蚜蟲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此時如果溫度適宜蚜蟲會進入迅速繁殖期。韓城市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氣溫在11~17 ℃之間,是春季氣溫變化最劇烈的時期,花椒霜、凍害常常出現在這一時段,因而對花椒蚜蟲的孵化也影響很大。
從表1可以看出,2013—2017年蚜蟲開始活動日期與氣溫的關系。春季活動最早出現在3月18日,最晚出現在4月11日,相差24 d,平均出現在4月3日。春季氣溫回升快、偏高會導致蚜蟲活動始期提前,如2014年3月下旬,氣溫較歷年偏高3.6 ℃,是蚜蟲開始活動最早的一年。春季氣溫回升慢、低溫天氣持續時,不利于卵孵化,數量少,可減輕危害。如2013年3月下旬氣溫正常,進入4月上旬后氣溫較歷年明顯偏低,不利于卵孵化,幼蟲開始活動日期推遲。
2.3.2 ? ?若蟲期與成蟲期。調查結果表明,蚜蟲對花椒的危害主要時段集中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蚜蟲繁殖能力很強,有世代重疊、蟲態交錯的現象,從春季危害開始到初夏大發生期40~50 d,時間長短隨氣溫、降水條件變化而變化。蚜蟲繁殖量的多少是危害等級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蚜蟲繁殖的適溫為16~24 ℃,當連續5 d平均氣溫超過25 ℃、相對濕度超過75%時、溫濕系數>3時,則繁殖受到抑制[4]。李軍華等[5]通過分析環境因子對花椒蚜蟲發生程度影響發現,發生程度與降水量成極顯著負相關、與平均溫度成極顯著負相關。降水多、濕度大的年份危害面積減少,蟲害輕。在有翅蚜發生期間,如果出現強降水,由于雨水的沖刷作用,會造成蚜蟲大量死亡,日降水量在20 mm以上就有一定影響,過程降水量在50 mm或旬降水量在100 mm左右,抑制作用更明顯。相反,在4—5月偏旱、氣溫偏高的年份,因花椒樹受旱而體液濃度增高,提高了營養成分而有利于蚜蟲繁殖,干旱年份危害更加嚴重,適宜溫度下5~6 d就可繁殖1代,生長發育快,蟲口迅速增加。6月上旬以后花椒果實已經接近成熟,花椒枝條上已無嫩葉、幼芽,由于營養條件惡化,造成蚜蟲取食困難,蟲口顯著減少,6月中旬開始產生有翅蚜,逐漸遷離花椒樹,陸續遷飛到雜草上繁殖為害。炎熱的7—8月花椒樹上基本沒有蚜蟲。
從表2可以看出,危害偏重的年份為2013年、2015年、2016年,其中2015年、2016年4月平均氣溫偏高,5月降水除2013年略偏多以外,其他年份均偏少,相對濕度在40%~60%之間,可見氣溫偏高、干燥的天氣條件對蚜蟲發生有利,危害程度加重。而分析危害程度較低的2014年,4—5月平均氣溫與歷年相當,降水量累計達145.5 mm,較歷年平均降水量偏多60%,相對濕度50%~65%,期間出現中到大雨過程4次,其中1次暴雨,相對濕度63%,說明降水多、濕度大不利于成蟲繁殖危害。降雨會阻止帶翼蚜蟲的遷移,并且會將蚜蟲從植物上擊落使得蚜蟲由于撞擊或饑餓而死亡,影響其活動,對遷移擴散有限制作用。
2.3.3 ? ?停止危害至越冬期。6月中旬后花椒即將進入成熟期,蚜蟲遷移到他處為害。蚜蟲一般會在每年9月中下旬大量遷飛,5~7 d后減少遷飛。在10月下旬,此時花椒樹逐漸停止生長,椒葉脫落,氣溫下降到10 ℃左右進入越冬期,秋季氣溫高會延長成蟲生育期,使危害程度加重。暖冬有利于其越冬,冬季嚴寒則使蚜蟲容易由于遭受不好的天氣(如春季凍融期)影響而死亡。
3 ? ?結論與討論
分析結果表明,蚜蟲開始孵化期日平均氣溫在6 ℃為宜,若蟲、成蟲期適宜溫度為15~30 ℃,停止活動期10~12 ℃為宜。相對濕度<60%對其發育有利。當成蟲期相對濕度 >65%、35 ℃以上的高溫持續天數超過3 d時,不利于其繁殖;日降水量在10 mm以上、過程降水量在40 mm時,環境對蚜蟲的抑制作用明顯。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蚜蟲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因子,少雨、干燥的天氣有利于蚜蟲的發生和擴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溫、多雨、濕潤的天氣不利于蚜蟲的活動和發展,危害減輕。春末夏初溫度偏高,有利于成蟲活動,春季升溫提早,害蟲活動開始早,冬季降溫延遲進入越冬期,危害期延長,加重危害程度。蚜蟲的發生、發展除與春、夏季溫度、降水有關外,還與冬季越冬期間氣溫、濕度等因素有關,溫度、濕度對蚜蟲幼蟲越冬的影響以及對翌年蟲源基數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6-7]。
4 ? ?參考文獻
[1] 王有科,南月政.花椒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 蒲淑芬,厚雙進,馬建興.花椒豐產栽培技術[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 鄧先明.花椒蚜蟲生物學特性及其綜合防治[J].植物醫生,2008,21(3):31.
[4] 呂錫祥.農業昆蟲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5] 李軍華,李紹生,李紹偉,等.環境因子對花椒蚜蟲發生程度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7(6):719-720.
[6] 李小衛.花椒窄吉丁發生期氣象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1(19):304-305.
[7] 黨國剛,郭軍成,孫杜闖,等.渭南市花椒窄吉丁蟲危害風險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7(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