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王成 張中霞



摘要? ? 本文以福州旗山森林公園毛竹林為研究對象,對生長季毛竹林內、林緣空氣顆粒物日變化進行了觀測,結果表明,林內和林緣空氣顆粒物日變化曲線均呈“二峰二谷”型,但林緣出現波峰和波谷時間有所提前或滯后。林內與林緣在11:00—13:00、17:00—19:00出現全天的2個高峰;在7:00—9:00、15:00—17:00出現全天的2個低谷。林內顆粒物以細顆粒(PM1.0、PM2.5)為主,而林緣則以粗顆粒物(PM10、TSP)為主。在毛竹林緣處,4種不同粒徑的顆粒物濃度日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峰值和低谷的時間細顆粒物較粗顆粒物有所提前或者滯后。各粒徑顆粒物濃度與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光照強度均成正相關,而與平均風速成負相關,且林緣處的顆粒物濃度與風速成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 ? 毛竹;生長季;林內;林緣;空氣顆粒物;日變化
中圖分類號? ? X5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1-0141-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空氣顆粒物是空氣中塵埃、煙、霧等物質的主要成分,其是一種用肉眼很難看到的小液滴或微小固體,通常懸浮在空氣中,當數量和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會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疾病[1]。隨著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城市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空氣顆粒物已成為許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2-3]。森林植物的主要功能是改善空氣質量、凈化環境、阻滯粉塵。有研究發現,植物具有很好的滯塵作用。一方面,植物葉片表面的特性以及其本身的濕潤性,使得植物能夠吸附或附著顆粒物,且植物體上的顆粒物經過雨水的沖刷進行重新滯塵;另一方面,茂密、高大的樹冠有降低風速的作用,粉塵顆粒隨著風速的降低飄落到植物的葉表、枝條或地面,是植物滯塵效應的主要機理[4-5]。毛竹以其組織空間性、觀賞性、生態性和環保性等特性在景觀園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對毛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術、景觀功能等[6-8],對毛竹林空氣顆粒物日變化規律研究鮮有報道。本文分析了生長季節毛竹林內、林緣空氣顆粒物日變化規律,以期為毛竹游憩林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研究區概況
旗山森林公園位于福州閩侯南嶼境內,面積約900 hm2,地理位置為東經119°28′、北緯26°08′[2]。年均日照時數為1 700~1 980 h,年均氣溫18~22℃,年降水量900~2 100 mm,無霜期330 d,年相對濕度約80%,海拔710 m。旗山森林公園距離福州市中心約25 km,臨近316國道,交通便捷,景區內綠樹長青、氣候宜人,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公園內植物種類豐富,古樹名木較多,植物覆蓋率達90%以上。樣地內毛竹林地面積達4.3 hm2,密度為5 356株/hm2[2]。
1.2? ? 試驗方法
1.2.1? ? 樣地選擇。樣地選在位于旗山森林公園海拔715 m處的毛竹純林,主要以2~3度毛竹為主,竹高為8~13 m,胸徑為11~25 cm,郁閉度為0.95。地被覆蓋以白楠木、野山茶等為主。在毛竹林內東、南、西、北方向共設置6個樣地,呈“品”字形排列,各樣地間相隔5 m;距離毛竹林1 m、3 m、5 m處的水泥步道作為林緣。
1.2.2? ? 指標測定。2017年4月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10 d,采用英國儀器有限公司(Turnkey)生產、符合國家粉塵監測標準的Dustmate煙塵檢測儀進行定點、同步測定1.5 m處(人體平均呼吸高度)4種粒徑空氣顆粒物濃度(PM1.0、PM2.5、PM10、TSP),林內和林緣每個時刻、每個監測點采用同樣的方法重復觀測3次,并用小氣候監測儀測定每個監測點的氣象數據(空氣相對濕度、空氣溫度、光照和風速等)。每日7:00至次日5:00每隔2 h監測1次,每次3個重復同步觀測。同一時刻的顆粒物濃度取3次觀測的平均值,春季毛竹林內和林緣日變化取10 d觀測的平均值。
1.3? ?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利用Excel 2013和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最小顯著差異法,計算比較不同粒徑顆粒物之間的差異等。
2? ? 結果與分析
2.1? ? 林內和林緣4種粒徑顆粒物濃度總體日變化
從毛竹林內和林緣4種粒徑顆粒物濃度日變化水平來看,TSP與PM10濃度差異較大,而PM2.5和PM1.0濃度差異較小。經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SD多重比較法結果表明,林內和林緣TSP濃度在7:00、9:00、19:00時差異顯著(P<0.05);PM10濃度在9:00、11:00、17:00時差異顯著(P<0.05)。從日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各種粒徑空氣顆粒物濃度變化相似,基本呈“二峰二谷”型,只是林緣出現波峰和波谷的時間有所提前或滯后。11:00—13:00、17:00—19:00為2個高峰期;7:00—9:00、15:00—17:00為2個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