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琴 袁萍
摘要? ? 做好鹽堿地的改良工作,選擇具有良好耐鹽性的優質樹種,有助于提升造林成功率,對改善生態環境大有裨益。本文對鹽堿地樹種選擇方法進行了綜合闡述,提出了不同鹽堿地類型中的抗鹽堿造林技術,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鹽堿地;樹種選擇;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28.5?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1-015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社會民眾環保意識日漸增強,國家也對鹽堿地造林予以了充分的關注度。現階段,我國鹽堿地的面積在土地總面積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已經成為生態環境破壞的主導因素。同時,鹽堿地會對農作物產量產生不利影響,直接關系到農民收入水平。因此,為了促進土地資源價值充分發揮,通過植樹造林對鹽堿地進行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 樹種選擇
在改善鹽堿地土質過程中,植樹造林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鹽堿地主要特征是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有害鹽類物質,對樹木的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在鹽堿地植樹造林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樹種耐旱能力,并將土壤肥力、鹽分種類作為樹種選擇參考依據,為樹木成活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
1.1? ? 合理選擇樹齡
部分樹種在出苗階段對土壤鹽性的敏感度不佳,而在生長階段,則會產生較強的鹽敏感反應,而且敏感反應的持續時間與樹種類型具有較強的相關性[1]。例如,有學者在鹽堿地栽種樹苗的過程中發現,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極容易出現死亡現象,這表明該類型樹種對土壤鹽性的耐受程度較低,而順利經過此階段的幼苗則呈現出良好的生長態勢。可能是因為幼苗根系逐漸發達,其對鹽堿土壤的適應能力增強,死苗現象也隨之降低。
1.2? ? 選擇生長良好的樹種
實踐調查研究表明,根系發達、生長力壯的樹種對鹽堿地的耐受性較好[2]。例如,某地柳樹在海嘯后出現了嚴重的死亡現象,死亡的柳樹大多根莖較細,而根莖粗壯的柳樹均生長良好。因此,選擇根系粗壯樹種十分必要。此外,土壤肥力也會對樹木生長產生影響。因此,在樹種選擇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不同肥力土壤對樹木生長的影響,充分關注土壤鹽分的種類。在不同環境下,樹種耐鹽能力存在明顯差異性,應結合鹽堿地水分條件、光照條件以及溫度條件對樹種進行合理選擇。同時,應盡量選擇根系發達且根莖較粗的樹種。
2? ? 確定造林方案
對鹽堿地進行改良是提升植樹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前提[3]。鹽堿地包含著較多的堿性物質以及水溶性鹽,因而做好排鹽和防鹽措施對增強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形式造林,在改良鹽堿地的同時,發揮造林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2.1? ? 重度鹽堿地造林
重度鹽堿地造林,通常將主干道路兩側作為植樹的主要地段,該地段土壤含鹽量較多。挖掘規格1 m×1 m×1 m的樹坑,在樹坑底部墊置降解膜,做好填土工作,為Ⅰ級苗的定植預留出20 cm的空間,并在定植后大水漫灌,確保土壤中的鹽分能夠迅速滲入苗根底部,營造適合樹木生長有利條件,促使樹苗能夠平穩度過耐鹽性差的階段。例如,造林人員可選擇灌木和喬木混合種植方式,實現丁香等灌木和國槐、紅柳等喬木有機結合,在改良土質的同時,提升樹木觀賞性。
2.2? ? 稻田及灘地造林
針對鹽漬化稻田造林,可完善鹽漬化稻田、農田林網建設。在農田邊設置寬林帶,若網格面積超過20 hm2,寬林帶的寬度應在10~20 m之間,將紅柳和紫穗槐栽種在寬林帶內。針對鹽堿灘地造林應注重實現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有機結合,充分彰顯開溝換土的價值。將溝與溝之間的距離設置為200 cm,溝的深度設置為120 cm,定植距離設置為2~4 m。在定植完成后,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促進鹽分向下沉積。
2.3? ? 中度鹽堿地造林
針對中度鹽漬區造林應加大對經濟林的種植力度。將枸杞作為種植的主要樹種,合理設置壟寬,在種植完成后為其施用鹽堿地專用肥,并在樹坑中置入麥秸,實現對土壤的改良,營造有利于樹木生長的環境。
2.4? ? 輕度鹽堿地造林
針對輕度鹽堿地造林應選擇灌木作為主要的樹種。在土壤中施加生物制劑,設置長為40 m的排水溝,實現對土地的調整,通過施加酸性肥料以中和堿性土壤。
2.5? ? 低洼鹽堿地的造林
針對低洼鹽堿地造林,應加大對寬壟雙行密植方法的應用力度。對溝渠進行疏通,有效排除積水,定期為土壤松土,有效解決排水不暢問題,提升造林的經濟性。
3? ? 吸水劑和菌根接種
3.1? ? 吸水劑
在吸水劑沾根造林操作過程中,主要是對吸水劑的吸水性進行應用,并實現對苗木栽種的有效操作。很多研究人員發現,在鹽的促使之下,沙土或者是沙石可以實現與吸水劑的全面配合,強化植物的生長抗性,避免其生長受到相關因素影響[4]。一些研究人員借助于盆栽試驗,將干旱和鹽脅迫條件結合,證明了顆粒吸水劑以及粉末吸水劑對樹苗的影響,可以將其抗旱、耐鹽特性進行全面強化。
3.2? ? 菌根接種
在實際菌根接種研究過程中,證明了菌根可以強化植物對礦物質的吸收能力,促使植物體內元素保持平衡狀態。在改變細胞生理代謝的同時,強化其抗鹽和抗堿能力。相關研究表明,自然鹽土可以產生外生菌根,強化宿主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抑制其他生物生長。
4? ? 結語
基于不同的環境,樹種的耐鹽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應結合鹽堿地的水分條件、光照條件以及溫度條件對樹種進行合理選擇。同時,應盡量選擇根系發達且根莖較粗的樹種。在鹽堿地植樹造林的過程中,應將合理進行樹種選擇作為基礎和前提。同時根據鹽堿地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造林技術,對土壤進行改進,定期松土,排除積水,為樹木生長營造有力環境,提升造林成功率。
5? ? 參考文獻
[1] 林士杰,張忠輝,張大偉,等.鹽堿地樹種選擇及抗鹽堿造林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28(10):1-5.
[2] 張斌.鹽堿地樹種的選擇與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9,382(10):173-174.
[3] 王合云,李紅麗,陳新闖.濱海鹽堿地不同造林樹種改良土壤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161-165.
[4] 魏賢.兩種保水劑的制備及其在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