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嶸


摘 要:近幾年來,中職學生英語水平日趨下降,雖然師生共同努力,但還是收獲寥寥。為了檢測學生的英語真實水平,更為了今后更好的教學,2018年4月中旬,浙江省在全省的中職學校進行了“人人測”英語常規技能大賽,筆者學校也參加了這次大賽。余音之后,留下了許多思考空間:中職英語怎么教,教什么等諸多問題,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到修正與探討。本文提出幾點建言供大家一起商榷。
關鍵詞:“人人測” “三語”到位 “三化”環繞教學 梯級分布
中職英語不同于普高英語,中職英語有兩個方向,一是為今后的高考作備用的考級;二是特殊專業的要求——比如商務和賓旅,為這些學生打下牢固的基礎。而最近的“人人測”大賽,意在考查中職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目前中職英語的教學目十分明確:首先是夯實基礎,要求人人都必須通過“人人測”大賽,這是首要的任務;然后就是通過考級,增大職高院校的選擇面;三是針對專業英語,大力提高英語水平。
一、中職英語的教學方向
目前以下兩點是今后課堂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三語”到位
它分別是日常用語、習慣用語和諺語。
2.“三化”環繞教學
英語是門語言,語言重在應用,應用重在環境。因此“三化”分別是生活化、校園化、實踐化。
生活化就是貼近生活的衣食住行,包括購物、聚會、出游、交友等等。
校園化是指校園的學習、運動、娛樂。
實踐化就是盡可能地把它應用于生活中,盡可能地口語化。這兩點是對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浙江省的“人人測”
從整張試卷的出題方向來看,浙江省“人人測”考查的就是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換言之,學生的生活就是考場。學生怎樣活學活用,這份試卷可展示教學的主旨。
三、教學方法要求
針對“人人測”,筆者也提出幾點教學的方式方法,共同商榷。
1.夯實基礎,全面開花
人教版對中職學生提出諸多要求,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多數學生不能完成。因此,需要教師從嚴入手,從基礎入手,完成對知識的筑建。
全面開花是指所有的基礎知識,必須學好學早。涉及的知識點,需要精心整理和充分準備,逐一梳理,形成系統化、精細化。
2.有的放矢,各個擊破
系統化的教學,要有的放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要有針對性,主次分明,力量均衡。這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考查。在重難點上,認真取舍;在時間上,精準把握。
各個擊破是指在遇到多個知識點、難點時,教師要耐心講解。在關鍵知識點上的突破,會引起連鎖反應,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驚喜。
3.實用為主,語法為輔,注重語言的應用性和交際性
縱觀整套試卷,其最大的亮點就是語言的實用性。
語言本身具有實用性,是有生命的。因此,浙江省“人人測”考查它的實用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它的閃光點就是語言的交際性。它盡量避開了對語法的考查,更多對語境、情緒、故事背景進行展現。實現對知識應用的最大化。在閱讀理解的篇章中,如第一篇文章的就業,第二篇文章的音樂節的票據的展示,第三篇的請帖,第四篇的對生命與健康的關注,都是相當生活化的。它處處貫徹著語言的應用性這一原則。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語言應用上下工夫。
4.“四會”技能,有機結合
“聽說讀寫”俗稱英文四大技能,它們既呈梯級分布又是相輔相成的。梯級分布是指技能的提升有賴于感官從直覺呈現到向抽象思維的轉化。一般來說,聽容易,說也較易,而形成對文字的識別和應用,自然就上升到一個高級階段。因而把他們進行有機結合,在腦中形成對映像的對應,需要教師對場景的設計、題肢的選擇,做精心的編排。有機無縫的結合,需要教師對場景進行分層設計,多重應用。例如場景為車站可以用作聽力材料。
聽力完成之后,教師給出關鍵的信息,學生還可以寫成一篇短文。應用的目的,無非是告訴學生同一體裁的應用,可以相互轉化,以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教師出題可以隨機應變。
5.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由于各個專業的學生良莠不齊,很難達到統一的標準,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備課實際上不只是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總結,更重要的是需要“備”學生,即對不同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學生進行灌輸和培養。這才是教育的關鍵。教育不只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即俗稱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考驗。
教學歷來是相輔相成的。教,也只有在學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糾正策略,完成教學的進程。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是教師的不二選擇。
6.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而在尋求準確率的同時,還要提高答題速度。精講多練就意味著教師能舉一反三,尤其是對于難題。專題化、系統化的訓練,更是教師考察階段性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7.課堂內外,知行統一
對學生來說,教室是第一課堂;對教師來說,社會是第一課堂,語言重在應用,實踐出真知。
因此,開拓第二課堂,需要把學生拉到崗位上練一練。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勢在必行。
賓旅組的迎客場景雙語連用,熱鬧又豐富;旅游組的導游主講家鄉的名勝,生動又引人;餐飲組的飲食誘人又實用——拿手的家鄉菜旁邊,標注烹飪方法,全部用雙語寫成。結合本專業知識,讓學生產生興趣,再應用于本專業課程,從書本到現實,從課堂到崗位,課堂內的傳授,課堂外的磨礪,把語言的應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8.知識重在積累,不可一蹴而就
知識重在積累,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教師要樹立一種觀念——耐下心來看學生的成長。靜聽花開的聲音。學生的成長就像韓愈說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但在教師的培育下卻又會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一夜春雨中悄然生長。
知識的積累需要時間和努力,教學是雙方的配合,師生合力則雙贏。“愛其師,則信其教”。如果說興趣是先師,那么激發就是興奮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只有成功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把學生推向更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偉.4+1英語學習法系列叢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嚴誠忠,戚元方.中級口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3]孫萬彪.中級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新東方英語編輯部.舌尖上的智慧[M].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臨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