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楊皓淵 劉俊英
第9期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現場
如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12月12日,由山西省科協主辦,山西省期刊協會、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山西省學會學術服務中心協辦,山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太原科技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主題為“科技引領 融合創新 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第五屆山西科技傳播論壇在太原召開。5位專家就如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從國家政策、互聯網新技術、5G技術應用等方面內容與省內外多家媒體進行深入探討。
1、《中國期刊年鑒》雜志社原常務副社長、主編段艷文: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歷史機遇和挑戰
專家簡介
段艷文:《中國期刊年鑒》雜志社原常務副社長、主編
段艷文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須按照《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工作要求穩步推進。如何正確領會文件精神,客觀認識現狀中“短板”、直擊發展中“痛點”、著力把握好發展中的幾個重要關系,是管理部門和全國科技期刊界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流科技期刊人才是引領科技期刊發展的第一動力。無論是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還是科技期刊主管、主辦單位,都要重視科技期刊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開放、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激發中國科技期刊出版單位的內生動力,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規劃。真正為講團結重大局、講學習重修行、講規范重紀律、講責任重執行的科技期刊人才提供廣闊天地。同時,按照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事業發展需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學習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和傳播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工作者工作能力和理論水平。另外創造條件吸納高水平國際編委和經營人才,發揮海外留學生積極作用,為我們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凝聚力量。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個系統工程,要聚集一流學會、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發揮其積極作用,力爭將國內首創的原始性、突破性創新成果首發在中國科技期刊上。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管理辦法,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設立科技文化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科技期刊的出版、經營活動,增強中國科技期刊市場的活力,推動產業界、學術界深度聯合,逐步摸索出“學會+企業”“高校+企業”“科研機構+企業”等多種協同辦刊形式,不斷形成自主的知識服務產業鏈和知識服務體系。發揮社會各方力量成立公益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基金,對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或中國特色顯著的優秀科技期刊予以長期支持,確保其長期穩定發展。
2、中國科技新聞傳播學會數據新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任瑞娟:區塊鏈在傳媒業應用趨勢初探
專家簡介
任瑞娟:中國科技新聞傳播學會數據新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理事長,河北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任瑞娟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這是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列入規劃,此后一些地方也出臺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專項政策,布局區塊鏈產業。今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講話引發資本與金融市場的巨大震動。
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約10年時間,目前較為成規模的應用是在以加密貨幣為代表的金融領域,電子存證是區塊鏈另一個比較成熟的應用。區塊鏈在互聯網的五大應用場景被總結為:數字貨幣、金融資產交易結算、數字政務、存證防偽、數據服務。
2017年3月19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與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了區塊鏈技術融媒體應用合作交流會,倡導在版權保護、企業管理、信息安全技術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這是中央媒體第一次對媒體區塊鏈項目進行探索。2019年7月,人民網在發布的未來三年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出“內容科技”的概念,而這一概念正是基于對內容產品的供給與消費鏈條、內容產業的組織與分工模式,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各種新興技術,以及由這些技術所催生的新業態、新應用、新服務。這將進一步加速內容原創、風控、聚發和運營等方面的內容產業業態的重構,催生新的社會化大分工。近幾年,對于媒體轉型中的問題與艱難處境,學界有著“唱衰論”和“再生論”兩種不同的聲音。區塊鏈技術也不例外,學界在歷數其機遇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它可能給傳媒業帶來的挑戰。
此外,技術在傳媒行業應用實施難度大。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水平還很低,另一方面,是國內區塊鏈技術仍需在性能、擴展性、隱私、安全等多個維度突破,才能真正走出實驗室,以滿足大規模系統應用。區塊鏈雖然發展到3.0階段,但是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目前,區塊鏈技術水平還很低,僅相當于互聯網十幾年前的水平。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離大規模商用和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政企創新業務支撐中心總經理劉軍:5G+科學傳播應用與實踐
專家簡介
劉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政企創新業務支撐中心總經理
劉軍
目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相互滲透的關系。而融媒體是指廣播、電視、報刊等與基于互聯網的新興媒體有效結合,借助于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和形式,將新聞資訊等廣泛傳播給受眾,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容、宣傳互融的新型媒體。
5G是《中國制造2025》中的重點任務,2019年提前商用,2025年將建成國際領先網絡。在中國,5G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17年3月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及5G對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16次提到了5G。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今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中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中國聯通正在借助優質的5G網絡資源、云服務基礎設施、大數據、AI人工智能和綜合集成能力,著力打造融媒體中心解決方案,助力媒體行業轉型發展,不斷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4、《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胡小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資助政策體系發展研究
專家簡介
胡小洋:《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
胡小洋
中國學術期刊出版事業當前的發展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學術期刊格局“全、散、小、弱”;第二,大部分學術期刊出版工作地位“雞肋”化;第三,辦刊經費普遍不足,自身經營能力十分有限。學術期刊資助政策的設置主要是通過改善辦刊環境、提升辦刊人員素養、提高稿源“質”和“量”、完善傳播渠道和平臺建設水平等方面,從整體上提升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
項目資助組織過程將根據不同期刊類別、不同的資助目標而采用不同的資助標準,同時在政策制定工作中定期對資助標準進行調查更新。
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期刊資助體系應該怎么樣去調整?本人有一些建議,雖然從國家層面目前最明顯的資助政策導向來看,瞄準的是前沿塔尖上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但是推動我們國家期刊發展,其實是一個整體的運動,所以在底層期刊應該怎么樣發展,國家層面的資助體系應該積極引導,同時需要相關的一些配套措施進行持續的推進。
從項目的設置布局來看,目前卓越行動計劃已經體現得非常完善,但是對完善的辦刊流程來說,前中后端都是人才技術平臺做,特別是現在大數據時代,怎么樣去用大數據平臺,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幫助我們把刊物辦好。其一是人為的因素,另外一方面技術和平臺的因素,這兩個方面需要在后續制度體系布局上進行推廣。
5、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吳晨:學術畫像對一流科技期刊的作用
專家簡介
吳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吳晨
世界一流期刊、國內一流期刊、省內一流期刊,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決策報項,第二部分是畫像,如何幫助各地期刊來平衡一流,怎么樣利用學術方向辦好期刊。第三部分為系統的演示。通過系統來用好畫像,使得在創辦世界一流期刊的能力提升上起到好的作用。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實踐,主要是講除了畫像以外,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技術方向,能夠在其他的一些方面起到促進的作用。
學術方向就是用數字化的方式對學術對象進行形象化的描述,所形成的具體化的表達,并且對特定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這是學術方向的定義。就是在學術過程中所有可能面臨的對象,用數字化的方式、二進制的方式存儲在電腦里面,使得電腦可以非常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對象它所表達的意義,這個工作叫學術方向。自然而然的它就需要大量數據支撐來訓練計算機對于我們每一個學術對象的特征。這些數據包括文獻的信息、項目的信息、學者的信息、讀者的信息、機構的信息等,只要能夠運用到的一些數據,都可以作為訓練發展資源。學術畫像主要有學者畫像、期刊畫像、機構用戶畫像、基金畫像、學術會議畫像、個人用戶畫像和科研機構畫像。每個方向上對應的都是學術活動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