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輝 趙婀娜
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遙感技術,能在宏觀尺度上“看”到國家的環境變化。與遙感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郭華東,將祖國的變化“盡收眼底”。
研究生期間,郭華東從事雷達對地觀測研究。當時沒有到野外測量的條件,郭華東想了個“二手實驗”的招兒:“國際出版的遙感手冊里有很多雷達遙感圖像,我去圖書館翻拍圖像,再到暗室里去測灰度值,定性地計算散射系數?!?/p>
1988年,郭華東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負責中英遙感找礦合作項目,并建立了先進的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當時使用的計算機內存很小,跟如今的手機沒法比,但當時在國內已經算先進。”郭華東說,“我們下班前用紅絨布把計算機蒙上,上班了再小心翼翼地掀開,十分愛惜?!?p>
郭華東? 資料圖
這些年來,中國的遙感科研進步飛速。郭華東和同事們利用遙感和數字地球手段監測沙漠、森林等,見證了城市發展,還將研究拓展至全球范圍,甚至是太空。
選擇科研,就意味著要甘于忍受寂寞。為何能堅持下來?郭華東笑笑說,如果你真心熱愛它,就會覺得其間充滿樂趣,不用刻意“堅持”。
郭華東說:“祖國給我提供了好機會,我對祖國應該有什么樣的貢獻?這是我經常想到的事情。”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最大的任務應該是將經驗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盡快成長。
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郭華東充滿信心:“再過10年左右時間,我國遙感科研會有大的跨越,有望邁入世界第一方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