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嵐 許易緯
【摘 要】現如今,我國犯罪率居高不下,其中要80%的犯罪分子多為30歲以下的青少年,而青少年中又以社區青少年為主要犯罪分子。社區青少年由于處于“失業”、“失學”、“失管”的“三失”狀態,往往會做出難以挽回的事情。因此需要新的方式來對社區青少年這一群體進行犯罪預防的法治教育,社區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過渡地帶,起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通過建立和完善社區組織,形成一整套青少年犯罪預防的教育體系,能夠更加有效地達到對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目的。
【關鍵詞】社區青少年;預防犯罪;社區組織
一、社區青少年的含義
社區青少年,是青少年中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社區青少年常年處于“三失”狀態即失學、失業、失管的狀態,他們又曾被成為“無業青年”、“問題青少年“。此類稱謂具有濃重有色眼鏡意味,會讓人們自動把這一群體與“不良”相聯系,現今大部分地區將這一類型的青少年群體統一改稱為社區青少年。
二、社區青少年產生的原因和背景
(一)“沒有完成義務教育”
沒有完成義務教育,其內涵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青少年完成了高中學業即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之后,沒有再繼續學習,考入大學;二是由于各種家庭、學校的多方原因(如父母的多次工作遷徙、學校的校園暴力等),最終導致青少年結束了九年制義務教育。
這兩種情況以九年制義務教育來評價社區青少年。其中,第一種情況是指早早地輟學而進入社會,而沒有進行更高等的教育,這種情況在社區青少年中較為普遍。第二種情況是因為外界因素而導致青少年終止學業,但無論是青少年自愿終止還是外界因素導致終止學業都是對青少年利益的一種損害。
(二)“沒有優良社會環境
由于社區青少年過早地輟學而步入到社會中,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難以找到一份較好、較穩定的工作,他們往往會干一些兼職或者小時工,甚至會去一些魚目混雜的地方干活,在那里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社會人士”,環境會深深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過多的接觸那些“社會人士”,使普通的他們逐漸學壞,從而變成了“三失”的社區青少年。
(三)由于社會角色、生活環境改變形成的負面認知
社區青少年對于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期待度普遍較一般青少年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失去優良學校環境、進入社會又遭受諸多挫折后,他們的自我認同感更加低下,具體體現在:
在對自身的態度上,絕大多數社區青少年都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這些青少年中有四成盡管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但仍然認為自己的存在非常有價值,有六成認為自己日后可以成為對社會貢獻的人才,過半數的人相信自身的能力,對自己較有信心。
在對社會的態度上,社區青少年的態度就較為消極,由于他們過早的進入社會,對社會的適應力較差,他們對社會的評價就會普遍過低。因此,他們對社會問題不關心,甚至有點自私,但與之比照,他們反而會對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關注的較多。
在對道德標準的認識上,社區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明顯落后于普通青少年,研究表明,有高達吳晨的青少年認為只要以自己為中,我滿足了就好了,可以不管不顧他人的感受,過于自私自利。三成的人認為自己只要在社會上被人欺辱,就一定要報仇,不能讓別人獲得的利益比我的大。還有兩成的的社區青少年無法忍受別人不認同自己的看法。他們的道德發展水平不同,看待事物和事件態度也截然不同,顯然普通青少年對事件的態度更為積極和樂觀,會客觀評價,而社區青少年會更為偏激。
社區青少年行為既包括普通的青少年的共有特征,又有僅此群體特有的特征。社區青少年追求自我的獨立,但由于長期處于失學、失業、失管,即“三失”狀態,通常在心理上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但是,社區青少年顯然行為上更為偏激,自制力也明顯不足。
三、社區組織對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的影響
社區是青少年除學校和家庭之外接觸最多的場所,他們在這里能廣交好友,接觸到各類不一樣的人,同時在社區這里學習新的知識,而又有很多的社區青少年聚集在這里,他們大多數是三失青年,往往因為法制意識薄弱而容易犯錯,從而無法回頭。因此社區作為一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過渡地帶,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建立和完善社區組織來預防社區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顯得十分有急迫性,但對于這種預防方式,仍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一)社區組織將會幫助更多的社區青少年踏上正途,促進道德發展
社區作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過渡地帶,必須要積極主動的開展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社區組織將使其在青少年犯罪的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社區并不像學校一樣,擁有嚴謹的紀律和苛刻的老師,它會給在其中的青少年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的環境,并在其中能夠激發出道德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道德踐行能力,使他們能夠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
(二)社區組織會彌補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足
現如今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些弊端都讓孩子一定程度的“變壞”。社區是除了學校和家庭外接觸到最多的重要場所,社區可以彌補到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所欠缺的地方,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一起整合起來構筑一整套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社區干預教育體系。
四、對社區組織進行青少年犯罪預防低效性的解決措施
(一)強化社區青少年管理、服務,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針對社區建設的薄弱環節,社區組織要結合不同地區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方式來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就比如可以設立各類青少年活動場所等等。社區組織應該要配合好家庭、學校、基層組織加強管理和教育,做好幫助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的教育工作。建立法制宣傳專欄宣傳專欄和法治宣傳工作網絡,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激發社區青少年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方式提升他們的法治意識與思想道德修養,以此來解決青少年犯罪的源頭,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二)教育社區青少年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創建活動
對社區青少年犯罪預防的有效方式在于要做到“社區青少年群體的生活有人管,思想工作有人做,發生問題有人尋,遇到困難有人幫”。可以讓社區青少年加入組織活動的隊伍中來,讓他們深刻了解活動的流程,對其矯治不良行為有極大的幫助,強化他們的法制意識,達到社區組織預防違法犯罪的最終目的。
五、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青年一代的重要性,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民族才能復興,國家才有前途,在這個大歷史背景下,現今青少年犯罪卻成為了一大難題。在我國,社區是各種青少年群體聚集的地方,他們不同的需求在社區中得到反映,他們不同的矛盾在社區中得到體現,社區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社會應努力發揮在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心理健康保護,加強基層努力,通過社區教育,防止青少年犯罪,讓青少年靈活應用法律,對法律充滿敬畏心,同時加強他們的法治意識和各項生活技能,以此更好地保護他們的權利和利益。因此,我們通過立足于建立和完善社區組織開展相關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活動,形成一整套的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社區干預結構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社區青少年提升道德修養,構筑正確的三觀,間接使國家的犯罪率降低,從基層抓起犯罪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