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炫宇 黃路稀
【摘 要】2012年《刑事訴訟》修改過程中增設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目的在與改變我國逮捕率居高不下的異態。但現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之下,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中卻存在提出的申請缺乏必要的剛性、部分權利缺位以及審查過程中律師參與并非必然等困境。對此,應當提高辯護律師所提申請的剛性、健全辯護律師在羈押必要性審查中的取證權、確保律師能夠實際參與到審查活動中,使辯護律師能夠有效地為被羈押者提供法律幫助,保障其基本權益。
【關鍵詞】羈押;羈押必要性審查;辯護律師參與;困境;出路
當今世界,尊重與保障人權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普遍共識,以審慎的態度采取羈押措施,是人權保障在刑事司法中應有的體現。在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科學、合理地平衡“保護人權”和“懲罰犯罪”二者之間的關系仍是我國亟待考慮的問題。
在我國多年的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夠罪即捕、羈押率居高不下以及一旦羈押時間超出應判刑期就關多長判多長的“一押到底,實報實銷”現象。[1] 2012年修正《刑事訴訟法》時針對此增設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以事后監督的方式審視被羈押者是否還有繼續羈押的必要性。在現行的制度框架之下,雖然也為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提供了法律基礎,但仍然存在著一系列亟待完善的問題。
一、概述
(一)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
羈押,指的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為確保訴訟的進行及刑罰執行而對被告所實施自由的剝奪。[3]由此看來,羈押作為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包括“已決羈押”和“未決羈押”兩種。其中,已決羈押主要指的是經過法庭審判,對被判有罪的人處以拘役、徒刑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未決羈押則指的是還未經法庭審判,但為了保障審判的順利進行而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關押于特定場所的強制措施。羈押必要性審查是建立在羈押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在我國的法律框架之下,該制度被規定在《刑事訴訟法》中的強制措施章節之中,由此可見,我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所審查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未決羈押開展,更準確來說是針對“逮捕”這一強制措施。
綜上而言,在我國現行刑事司法制度之下,我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指的是在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對被追訴者采取了逮捕的強制措施以后,檢察機關仍需對其社會危害性或其他新的事實、情節綜合判斷,對其是否存在需繼續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于經審查之后認定為存在無需繼續采取羈押措施的,應當及時建議辦案機關解除羈押或變更為其他強制措施的一項刑事司法制度。
(二)羈押必要性審查中的辯護律師參與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之下,我國法治化進程不斷深入,辯護律師在司法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開展刑事案件辯護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出臺,確保每個案件都能夠有辯護律師的參與,這既是對辯護律師在司法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的肯定,也是對被追訴者訴訟權益的保障。因此,辯護律師能夠有效的參與到羈押必要性審查之中去,也是時代背景之下的應有之義。
在我國刑事司法體系之中,針對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定主要集中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一些規定之中。例如,在《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以下稱:《試行規定》)第7條4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以下稱:《刑訴規則》)第618條5中,確立了辯護人具有申請人民檢察院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權利。同時,在《關于貫徹執行〈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指導意見》)第9條6中,也明確指出辯護人具有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權利。可見,在我國的制度體系之下,已經為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奠定了法律基礎。
二、羈押必要性審查中辯護律師參與的現狀與不足
雖然,在前述提及到,我國相關法律規范中就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活動進行了規定,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辯護律師真正參與其中。
(一)辯護律師提出的申請缺乏必要的剛性
在我國,針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較為細化和具有操作性的規定主要在《試行規定》、《刑訴規則》、《指導意見》之中。辯護律師在羈押必要性審查中被賦予提出審查申請的權利,并要求收到申請的檢察機關在一定期限內作出是否立案審查的意見并答復申請人。由此看來,盡管辯護律師可以依法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請,但這也僅僅只是屬于一種建議權,而在實踐中也如此,最終是否能夠得以啟動,決定權依然在檢察機關。
另一方面,檢察機關針對辯護律師的申請所作出的決定,不論結果如何,在目前的規定之中卻未賦予辯護律師相應的權利救濟手段,例如向上級機關復議等,也即辯護律師對于檢察機關是否立案審查的意見只能被動接受。同時,若想再次提交審查申請,需提供新的材料或證據,導致辯護律師所提請的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缺乏應有的剛性。
綜上而言,辯護律師提出的審查申請相較而言較為疲軟,無法真正的促使檢察機關積極履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義務。
(二)辯護律師的部分權利缺位
根據《試行規定》、《刑訴規則》、《指導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辯護律師在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時應當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需被繼續羈押的理由,有相應證據的,應當一并提交。在這樣的制度規定之下,辯護律師若想要使得檢察機關能夠采納其提出的意見,并最終得到檢察機關決定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結果,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不可或缺。但是,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之下,刑事案件的辯護律師恰巧在取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阻礙,被賦予的權利不夠充分。然而,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權利不被任意侵犯,協助審查主體機關更為準確、及時和全面地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辯護辯護律師可以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必要性進行調查取證,形成書面調查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提交給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受理并給予反饋。[7]因此,為了獲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確有無需繼續羈押的證據,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賦予辯護律師相應的權利,確保其在證據搜集上得以順利進行,以求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權利。
(三)審查過程中律師參與并非必然
根據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相關的制度規定來看,檢察機關在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過程中,可以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律師關于羈押必要性的意見。然而,在制度設置的過程中,將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作為該項程序中的一環能夠更好地從多角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進行審視,本應當給予肯定,但是由于相應規定中采用的詞語為“可以”聽取,使是否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成為一個未知數。 然而在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為了辦案效率,往往不會主動通知辯護律師。[8]導致辯護律師無法真正參與到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程序中去,難以發表相應意見以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
三、完善羈押必要性審查中的辯護律師參與
(一)提高辯護律師所提申請的剛性
首先,需增強檢察機關與辯護律師之間的良性互動,增設針對提請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的反饋機制。在檢察機關作出不予立案的同時,應當將不予立案的理由一并列明并說理,并以書面形式將不予立案審查的決定和相關理由送達辯護律師。這樣能夠促進檢查機關對申請事項予以重視,并增強與辯護律師之間的交流,也能夠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直觀地了解到不予立案的理由。
其次,確立程序救濟途徑。法諺有云:“無救濟,則無權利。”法律上賦予了辯護律師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的申請權,就應當對此形成的結果也設立相應的救濟機制。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認為檢察機關不予立案審查的決定有失偏頗時,能夠及時得到救濟。在制度的構建上,可考慮在收到不予立案審查的意見后5日內,向上一級相關部門申請復議一次。
(二)健全辯護律師在羈押必要性審查中的取證權
為了使辯護律師提出的申請最終能夠順利地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應當有充足的證據材料來支撐。但是,前述也提及到,目前在我國辯護律師在刑事案件的取證上并非易事。因此,在制度層面應當為律師調查相應的證據提供支持。可考慮通過檢察機關授權的方式,賦予辯護律師在一定權限內到相應的單位、人員處搜集相關證據,以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需繼續羈押,這樣一方面豐富了辯護律師收集證據的權利,另一方面也為檢察機關履行其審查義務提供全方面的材料支撐,可謂雙贏。
(三)確保律師能夠實際參與到審查活動中
在羈押必要性審查活動中,應當轉變原有的“可以”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為在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原因有二:其一,自由權的重要性僅僅次于生命權,對于公民個人而言十分重要,也是人權保障中應當重點關注的領域,因此對其的限制應當抱著審慎的態度,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以求在“人權保障”和“打擊犯罪”之間達成平衡;其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88條中,審查批捕環節中辯護人提取要求的,檢察機關應當聽取其意見,而逮捕必要性審查和羈押必要性審查都可解釋為包含在廣義的羈押必要性審查之內[9],可見二者的重要性不分伯仲,因此在制度設定上也應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 陳衛東.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試點研究報告[J].法學研究,2018,40(02):175-19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95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3] [德]克勞思·羅科信著.吳麗琪譯.刑事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81 .
4 《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第七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申請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應當說明不需要繼續羈押的理由。有相關證明材料的,應當一并提供。”
5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618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時應當說明不需要繼續羈押的理由,有相關證據或者其他材料的,應當提供。”
6 《關于貫徹執行〈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的指導意見》第9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申請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應當說明不需要繼續羈押的理由。有相關證明材料的,應當一并提供”。
[7] 張佳華.未決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1):68-73.
[8] 馬春娟,馬紅雷.我國辯護律師參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法律困境與建議[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4):34-37.
[9] 徐鶴喃.中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法制生成意義上的考量[J].比較法研究,2012(06):82-91.
作者簡介:何炫宇(1995—),男,漢族,湖南郴州人,法學碩士在讀,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研究方向:訴訟法方向。黃路稀(1994—),女,漢族,四川瀘州人,法學碩士在讀,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研究方向:訴訟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