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筑路永無止境,有路方能振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把這一戰略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七大戰略”之一。而交通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型行業,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交通建設;鄉村振興;農村;農業;農民
一、交通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
交通建設繁榮農村經濟。“公路通,百業興”,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來說,交通不便是制約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沒有便捷的交通,引進業主發展產業、擴大種養殖規模增收致富等都將無從談起。交通條件落后,縱使農業資源、旅游資源、勞動力資源再豐富,高昂的交通成本也使有心來此發展的企業望而卻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區因為交通建設而實現了鄉村經濟的繁榮發展,農村要發展、要繁榮,完善的路網設施建設必不可少。
交通建設助力農業現代化。完善鄉村路網建設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在交通不便的地區,農業產業化水平普遍不高。由于交通因素制約,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無法進入,當地農民對于“企業+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產業模式也少有接觸,農民群眾依靠傳統種養模式從事農業活動,農業生產靠天吃飯,農產品外銷,也受中間商層層壓價,低價損民利傷民心,直接影響到他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完善農村地區外聯內通的各條主次干道,不僅能為農村地區帶去新型的農業機械設備、帶去企業和資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也能能帶去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和理念。近年來已有不少地區通過實施“互聯網+農業”、“企業+農戶+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現代農業新形式,成功打響當地土特產品牌,實現了助農增收。
交通建設提升農民幸福感。提起農村地區的道路,很多人會聯想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景象。爛泥路凹凸不平,斷頭路行車困難,外聯通道少,群眾出行不便,對外交流嚴重受限,這些都嚴重影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公路的修建,將帶活一個村的發展,農田變基地,農民變產業工人,帶動家庭增收致富。此外,對外聯系的加強,使原本信息閉塞的鄉村地區老百姓有更多的機會放眼看世界,拓寬視野,提升文明素質,樹立文明新風。
由此可見,完善交通網路建設,才能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喜人圖景,助力提升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二、交通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補齊農村交通運輸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是完成剩余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任務,保障農民“行有所乘”。二是繼續推進貧困地區外通內聯干線公路建設,確保到2020年完成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縣域通二級及以上公路等任務。三是推動交通項目盡量向進村入戶傾斜,進一步優化通村硬化路路線走向,盡可能串聯帶通更多的自然村,便捷農村居民出行,鼓勵部分地區先試先行,采用多種方式解決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推動交通提檔升級,支撐鄉村產業興旺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二是推動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示范縣為載體,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向高質量發展。三是推進交通運輸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通往鄉村主要經濟節點的公路及配套停車設施建設,并適當提高農村公路的建設標準,推動農村公路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三)強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升級,提升高效治理能力
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明確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管理職責和權限,實現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建立較為完善的監督考核管理制度,全面加強鄉鎮管養站管理,指導成立村級養護室或養護組織。二是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效能。結合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持續提高執法效能,全面提升服務水平。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統籌利用現有站(區)資源,積極推進縣級中心養護站建設,推進養護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機械化。
三、交通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交通運輸服務和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覺自律加油干,發揮好先行保障作用。積極推動落實地方政府在農村交通發展中的主體責任,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履行技術指導、監督檢查,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交通建設。
(二)健全治理體系
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與出臺,研究出臺實施“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等。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抓緊制定本區域交通運輸服務和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項規劃或指導意見,建立農村交通事中事后監管的長效機制,加強動態質量監督檢查,完善農村公路“七公開”制度,組織開展“四好農村路”“平安渡口渡船”等督導考評工作,加強政府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
(三)強化資金保障
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爭取地方財政資金、一般債券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的投入力度;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基本支出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繼續加大中央交通專項資金投入力度,規范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推動加大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新增收入用于公路養護轉移支付力度。引導各地實施農村客運地方公共財政補貼制度,用好調整后的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資金,發揮補助資金對建制村通客車、城鄉客運一體化以及平安渡口渡船發展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編寫組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助讀本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張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輔助讀本[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9.
[3]孔祥智.鄉村振興的九個維度[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董娜娜(1990—),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單位:中共揚州市委黨校,助教,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