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如何快速地從這些海量數據中抽取出關鍵的信息做好大數據分析,為企業和個人帶來價值,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傳統數據分析方法,大多數都是通過對原始數據集進行抽樣或者過濾,然后對數據樣本進行分析,尋找特征和規律,其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復雜的算法從有限的樣本空間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隨著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提升,大數據分析學習傳統分析方法的最大區別在于分析的對象是全體數據,而不是數據樣本,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不追求算法的復雜性和精確性,而追求可以高效地對整個數據集的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應用;電費風險防控能力;作用分析
一、大數據分析
(一)大數據生命周期
底層是基礎設施,涵蓋計算資源、內存與存儲和網絡互聯,具體表現為計算節點、集群、機柜和數據中心。在此之上是數據存儲和管理,包括文件系統、數據庫和類似YARN的資源管理系統。然后是計算處理層,如hadoop、MapReduce和Spark,以及在此之上的各種不同計算范式,如批處理、流處理和圖計算等,包括衍生出編程模型的計算模型,如BSP、GAS 等。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基于計算處理層。分析包括簡單的查詢分析、流分析以及更復雜的分析(如機器學習、圖計算等)。
(二)大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數據采集處于第一個環節。根據MapReduce產生數據的應用系統分類,大數據的采集主要有4種來源:管理信息系統、Web信息系統、物理信息系統、科學實驗系統。對于不同的數據集,可能存在不同的結構和模式,如文件、XML樹、關系表等,表現為數據的異構性。
二、大數據提高電費風險防控能力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了“一戶一策”電費風險防范策略
針對存在風險的高壓客戶,一方面,深化建設“一戶一策”風險管控體系,從企業的經營基本面變化、電量變化、宏觀政策變化等多緯度判斷企業存在的風險,逐戶制定收費方式和催費措施,嚴格落實違約客戶執行分次結算、欠費客戶執行“5+7”停電及停電客戶執行購電制的“三必須”風險管控措施,并引入第三方評價等手段,確保電費按時回收。另一方面,采取分層分級管控措施,對于發生10萬元及以上的欠費客戶,由地市公司營銷部直接介入跟蹤、督辦;對于發生百萬元及以上的欠費客戶,由省公司營銷部直接介入跟蹤、督辦,營造電費回收高壓管控態勢。
(二)積極推廣了新型業務
結合積分制推廣開展購電制業務,特別針對專變客戶,推出箱變租賃、節能方案制定等10項專變客戶購電積分兌換項目,擴大專變客戶對購電積分的認知。同時,開展電e寶、掌上電力手機客戶端及95598互動網站交費工作,進一步豐富“互聯網+”的交費形式,實現足不出戶,就能輕松交費。各單位也在年底抓緊組織員工以主動走訪、走村入戶的方式,加大電力法規及電費回收相關文件精神的宣傳,提高廣大客戶自覺按時交費的意識。
(三)拓寬了繳費渠道
拓展了電費回收平臺,突出宣傳“掌上電力”、手機銀行、網銀、支付寶等先進便捷的繳費途徑,引導客戶主動繳費,為電費回收創造有利條件,以優質服務促進電費回收。便民服務活動豐富了服務方式,簡化了辦電手續,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主動聯系村、居委會,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用戶提供上門逐戶收費服務。
(四)差異化服務到位
一是轉變了營銷策略,嚴格高耗能企業的業擴報裝審批,組織人員深入該類客戶,跟蹤摸排高耗能等企業產銷流程、市場運行態勢,了解客戶生產經營狀況。為高新技術及綠色環保企業開通用電報裝“綠色通道”,重要客戶特事特辦,對其增容改造等用電業務主動提供幫助。
二是推行了精益管理,確保電費預警到位。加強了重要客戶電費回收風險防控,借助負荷控制采集系統,對大客戶用電負荷進行實時在線監控。每月召開風險分析會,一方面幫助用戶做好用電分析,促進合理用電;另一方面根據電費回收工作現狀分析客戶電量變化、交費能力、電費風險等綜合情況,部署應對措施。
(五)方便居民繳費
范圍內設立供電營業廳、銀行柜臺網點、社會化電費代收點以及郵政代收電費網點等共計62個交費網點。分布在居民小區密集區及商業繁華區,用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就近選擇交費網點,真正享受“十分鐘交費圈”帶來的方便和快捷。而以前,居民客戶要繳納電費需要到供電部門的營業大廳或在銀行網點辦理電費儲蓄。但是,供電部門的營業大廳數量有限,有的客戶需要跑很遠的路;而在銀行網點辦理電費儲蓄時,客戶經常要排長隊。積極拓展電費交納方式,推廣使用網上交費、POS機交費、郵政儲蓄、微信繳費等新型交費方式,同時努力打造城市‘十分鐘交費圈。
【參考文獻】
[1]劉維民.預控階梯電價電費回收風險[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2 (06):52-53.
[2]翁瑜穗.談談如何從加強優質服務著手,提高電費回收率[J].電子世界,2013 (09):47-48.
[3]梁波,李文修.實行階梯電價給供電企業帶來的風險防范[J].農村電工,20 12,20(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