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類招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通識人才的重要舉措,適應時代的發展,符合人才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也給學生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本文以延邊大學農學院植物生產類專業為例,在大類招生培養體制下,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拓展工作途徑,提升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實施效果。
【關鍵詞】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學生工作;農學院
大類招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通識人才的重要舉措,適應時代的發展,符合人才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也給學生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本文以延邊大學農學院植物生產類專業為例,在大類招生培養體制下,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拓展工作途徑,提升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實施效果。
一、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優勢
(一)有利于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該培養模式是指大一期間所有新生進入一個統一的通識教育學習,不分專業,大二時依照大類招生方案再進行專業分流,這使得學生的公共基礎知識更加扎實,在此基礎上再接受專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
(二)降低志愿填報的盲目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以往高校按照專業招生錄取時,學生一般在高考結束后填報志愿,對專業的了解和選擇相對盲目,學生未必清楚專業真正的發展前景,也未必真正了解自己對這個專業是否感興趣。而實行大類招生后,學生一般經過一到兩年的專業通識教育后再選擇專業,對專業設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未來規劃更加理性地選擇專業。學生進校后通過專業概論課程和專業講座等學習,在分流的時候對專業有更清晰的認識,然后結合自身的專業興趣和就業導向進行專業選擇,實現專業選擇和志愿的高度契合
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對學生工作帶來的影響
(一)面臨的機遇
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習主動性
以延邊大學農學院植物生產類專業為例,自2015年實行“大類招生”,學生生源比例是呈上升趨勢。大類招生,分流培養,一般都會把學生的基礎課成績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這就為學生選擇專業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和理性選擇的機會。學生在在入校后通過努力學習可以結合興趣重新選擇專業,這有利于穩定其學習心態,提高學習熱情,激發主觀能動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為今后的專業分流做好準備。
2.學生管理工作模式靈活性
大類招生打破了原有學生工作的傳統模式,為學生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創新視角。
(二)面臨的挑戰
1.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難度加大
大類招生給學生提供了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從而造成了專業間生源分布的不均衡、宿舍管理存在兩難、班級建設存在斷層,給日常教育管理帶來難度。
2.加劇學生心理壓力問題
大類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后,其中有學生盲目追從“熱門”專業進入相應專業學習,而對于沒有選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學生,可能對新專業的學習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嚴重者可能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無法繼續學業。
3.班級重組,集體觀念缺失
專業分流后,所有班級進行了重新劃分,學生仍習慣
與原宿舍、原班級同學一起學習生活,在新班級里同學們
彼此不熟悉,學生融入新集體的熱情不夠,新班級的集體觀念缺失。
4.理想信念淡化、自我認知模糊
通過分流發現,學生沒有自我認知、沒有理想信念。表現為目標不清、分專業焦慮、選專業盲從等。
三、大類招生、分流培養體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討
(一)全員、全方位、全程化育人
大類招生培養模式,一方面是適應時代發展,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教育對學生的尊重,既能培養學生較為寬廣的知識面,也為學生深入了解專業、選擇專業提供了一個緩沖期,而不是盲目的選擇專業,更加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學生工作方面應著重做好學生的全程化教育工作。其中的重要環節包括:專人負責大類學生、分專業前后專職老師、入學后做好分專業培養的教育、分專業前做好職業心理測試、分專業后做好干預疏導、開展全程化生涯教育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將大大減少學生對于分專業的迷茫、焦慮和無所適從,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二)加強專業思想教育
以農學院植物生產類為例,大部分學生是調劑到本專業,對專業認識不夠,加之家庭、社會的等原因,學生對專業認識需要提高。重點抓住入學時的專業教育、專業導論課,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專業的課程,增強專業自信。
(三)注重分流后的學生管理,密切關注特殊學生群體,加強學風建設
專業分流后,無論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需要過渡進行適應。要及時密切關注特殊學生群體,特別是心理波動的學生、經濟困難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學生、有情感問題的學生等,需要老師們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可通過導師制、學長經驗分享交流會等,對他們進行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分流后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重建班級的學習風氣。
(四)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持續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
學生自主管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高校應大力發展學生社團,強化建設學生會、團總支、樓工委等學生自主管理組織,豐富學生第二課堂內容,完善學生內部組織建設,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發展意識。
“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致力于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高校招生形式的改變,對高校大學生學生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高校大學生工作是一項動態、復雜的過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能忽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因此,要結合高校實際,制定出具有特色的高質量學生工作發展途徑,使“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尹苗苗.高?!按箢愓猩⒎至髋囵B”模式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6):140-141.
[2]石卉.大類招生背景下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以北方工業大學機械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6(10):167-168.
[3]史韻.地方高校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中學生工作的問題及對策——以陜西科技大學機械類專業為例[J].新西部,2019(15):51-52.
作者簡介:陳迪(1987—),女,吉林白城,碩士研究生,輔導員,延邊大學農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