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作者單位:荊門市建筑工程管理處)
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具有節能、環保、節省模板、降低工程造價、加快施工進度、縮短工期等優點。發展裝配式建筑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是一種綠色建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為此,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9月27日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建筑。2017年,荊門市成為30個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之一。全市以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為目標,積極謀劃和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工程質量監管作為確保本地區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對裝配式建筑的深入推進十分重要。因此,為保證新興裝配式建筑產業的健康發展,本地建管部門亟需建立一種新型的質量監管工作模式。
傳統工程監管以工程質量監督為側重點,按照開工前編制了針對性的工程監督工作計劃對工程實體情況進行程序式、計劃式、施工過程中的巡查和工程質量驗收監督。監督內容以參建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涉及工程主體結構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工程實體質量情況為主。
由于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和施工交叉融合的特點,涉及到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施工圖審查、預制構件生產制作、質量檢測等眾多相關單位或機構,只有規范各自的質量責任,才能形成合力,從而保證工程質量。因此,傳統工程監管工作模式難以適應,為確保對裝配式建筑的推進和質量有效監管,荊門市建筑工程管理處作為建設工程監管主體單位,針對裝配式建筑這一新型建筑類型,創新監管工作思路,建立了裝配式建筑監管工作的有效模式。
裝配式建筑質量的監管要求對其在生產、運輸、吊裝及安裝等全過程進行質量監管,從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安裝、構件生產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標準規范體系要求監管人員熟悉和掌握,積極安排監督人員參加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規范培訓,熟悉現行質量驗收規范和技術標準;除了熟悉和掌握其書面內容外,我們還專門組織監督人員到中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陽邏預制構件廠、走馬嶺社區二期建設項目等預制構件生產和安裝現場觀摩,了解預制構件生產工藝流程、吊裝過程和質量控制要點;又與中建三局集團等先進裝配式建筑施工企業和武漢東西湖區質監站等先進質量監督單位開展深度經驗交流,學習管理經驗,解決監管工作遇到疑難點,以此有效提升監督人員業務水平。
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取消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市場準入的背景下,積極探索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重點強化了構件生產的事中事后管理。要求建設單位向生產企業派駐監理,部品構件必須實施首件試拼裝。
一是從預制構件廠到施工現場做到監管全覆蓋。在預制構件廠駐場監理復檢的基礎上,開展隨機抽查預制構件的原材料、混凝土強度、外觀質量、外形尺寸、預埋件、鋼筋位置安裝偏差等項目,保證預制構件的生產制作質量;通過強化預制構件進場驗收記錄的抽查工作,倒逼生產廠家加強運輸中預制構件保護工作,保證吊裝使用的構件質量;通過采取不定期抽查預制構件吊裝的監理旁站記錄和現場巡查等方式,檢查監理單位對吊裝前構件質量的檢查、吊裝方案的審查監督、節點連接及防水施工質量的檢查等工作落實情況。
二是多措并舉提升建筑產品的性能。既對預制構件的生產、運輸、堆放、運輸、吊裝、節點連接及防水施工等施工全程實施有效監管;又積極推廣預制外墻、門窗、外飾面磚、保溫體系一體化預制技術,探索解決了一批門窗、墻體滲水、外保溫、外飾面磚脫離等建筑質量通病問題。進一步提高建筑外窗傳熱系數、樓板設計厚度等技術標準,鼓勵采用降噪靜音管材和同層排水技術,通過上述舉措,推動了內裝工業化和疊合樓板應用。
三是定期開展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質量檢查,抓好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質量管理,切實落實好建設工程五方主體質量終身責任制。
四是在加強現場質量過程管控的基礎上,抓好質量驗收重要補救關工作。依據規范要求把預制構件的荷載試驗納入了驗收審查項目,加強對預制構件的質量抽檢;在監督巡查中,著重抽查預制構件的安裝質量,保證結構穩定;為保證建設單位實現的按期交房目標,根據項目特點,采取了單位工程質量分部驗收分解為多段式隱蔽驗收,既保證了項目質量可控,又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展。
我們對在荊門施工的北京塝花園二期建設項目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裝配式建筑“三化”(功能多樣化、施工裝配化、設計多樣化)特點,主動調整監管工作模式,編制了針對性的監督工作計劃,通過全過程、多手段的方式保證全方位監管,確保了工程質量安全。
通過在每月監理報告內增加連接節點灌漿料、座漿料強度、構件安裝與連接、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連接、防水處理等關鍵部位質量抽查內容,促進監理單位細觀質量管理力度,有效補充監管漏洞;同時,利用信息平臺上現場施工影像實時共享等方式,對項目實施全時段監管,補齊監督工作人力不足的短板。
通過強化旁站監理制度的完善,克服裝配式建筑的放線準確,標高測量精確,預留孔洞位置精確度高等難點。
目前,荊門北京塝花園二期建設項目在參建各方單位共同協作和努力下,項目的工程實體質量受到了各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認可。該項目不但在2018年11月8日承辦了湖北省裝配式建筑質量安全觀摩現場會,接待了全省各地市州監督管理部門、開發企業、監理企業和施工企業等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觀和學習,而且在2019年2月項目的8個單位工程均被評為了湖北省建筑結構優質工程。
雖然建設項目已經劃上了句點,但回顧整個建設過程的質量監督工作,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如質量通病的防控工作還不全面、質量控制的技術手段及預制構件加工與現場施工的聯動機制還不完善等。下一步,裝配式建筑監管工作模式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
一是加強預制部品構件監管。推進由行業協會對部品構件生產企業及其產品流向進行備案登記,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管理作用。合理引導預制構件產能,確保本市預制構件市場供需平衡。
二是強化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加大施工現場巡查、抽查、專項檢查頻次,重點加大預制構件的檢測和構件連接部位的施工質量抽查,重點強化預制構件生產、吊裝施工、安裝質量驗收環節質量管控,嚴控工程實體質量。實施全裝修住宅一房一驗制度,確保本市裝配式建筑質量可控。
三是推進工業化建筑項目評價體系。通過推進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從質量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統籌評判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成效。突出建筑工業化對企業勞動生產效率、綜合協同能力、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考核;突出建筑工業化在工程質量、建筑性能、建筑使用壽命與傳統建筑的比較;突出構件生產基地和施工裝配現場的節能、節材、節水、節電以及噪聲、污染排放的評價。
四是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大力支持施工企業開展裝配式建筑的抗震和能耗減震等關鍵性技術攻關。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筑現場施工工法,推廣裝配化吊裝、構件安裝、節點連接、裝配校正、成品保護及防水等核心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產業的蓬勃發展,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將會日趨完善,以及地方裝配式建筑配套優撫政策的出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裝配式建筑項目開工建設。為了給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亟需建設工程監管單位不斷探索裝配式建筑監管工作的新模式,強化裝配式建筑有效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