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黃倫,余廷輝,郭格桑,朱臘梅,高太利
(1.四川省甘孜州蜂業管理站,四川 康定 626000;2.四川省得榮縣畜牧站,四川 得榮 627950;3.四川省雅江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四川 雅江 627450)
近年來,甘孜州政府按照“政府扶持、合作社牽頭、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養蜂業的適度規模規范養殖,目前甘孜州的養蜂業初具規模,取得了一定成績。
1.1 蜜源情況 甘孜州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沒有任何工業污染,蜜粉源豐富。主要有油菜、蕎麥、玉米、青稞、小麥等農作物類蜜粉源植物,及洋槐、仙人掌、柑橘、野藿香等山林花果類蜜粉源植物,豐富的蜜源植物為中蜂養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1.2 養殖情況 據2018年統計,甘孜州中蜂飼養量約有40 523群,中蜂養蜂戶4 594戶,蜂蜜產量178余噸,產值3 574.3萬元。以傳統養殖為主,活框養殖為輔,活框飼養僅占32.8%。中蜂養殖主要分布在康定、瀘定、丹巴、得榮等11個縣市。人工飼養蜂群量逐年增加,養蜂數量超過50群的養蜂大戶不斷涌現,截至2018年底,全州有養蜂專業合作社20個,蜂產品加工銷售企業3個。蜂蜜產量穩中有升,養蜂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2.1 市場消費需求旺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蜂蜜保健功效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均蜂蜜消費量將繼續呈增長趨勢,消費需求增長空間很大。隨著全州全域旅游業的發展,地方特產銷售量不斷增加和國內需求不斷增長,州內中蜂蜂蜜主要是在州內自銷和通過各種渠道在省內及省外銷售。
2.2 蜜源植物載蜂潛力大 甘孜州擁有豐富的山區(林區),非常適合飼養中蜂。2017年全州林業用地面積65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48%,蜜粉源分布廣范,理論上可承載80萬群中蜂。按照每群蜂每年生產10千克蜂蜜計,能夠生產2 400余噸優質蜂蜜。但目前全州約有4萬群中蜂,僅占理論承載量的16.67%,養蜂業發展潛力巨大。
2.3 蜜蜂授粉提質增效快 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可以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還可為自然界大多數顯花植物傳花授粉,增加植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今后將逐步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務體系,開展蜜蜂授粉,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業效益,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潛力巨大。
3.1 養殖戶缺乏技術 標準化規模養殖程度低,蜂場規模小,中蜂活框飼養只占總飼養量的17.84%,蜂農養蜂基本知識欠缺,養殖技術差。中蜂養殖以家庭模式為主,對養蜂場地選擇隨意性大,缺乏科學依據,蜂蜜的采蜜效能沒有達到最大化。
3.2 中蜂遺傳資源保護意識差 大部地區蜂場沒有從外地引入中蜂,但因精準扶貧中蜂產業發展的需要,近年來甘孜州東部和東南部引入了雅安、成都、眉山的中蜂,南部地區引入了涼山的中蜂,也有放蜂人將意蜂帶入州內飼養。
3.3 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 沒有形成品牌 養蜂行業組織發展還比較滯后,技術推廣、產銷銜接等職能還沒有充分發揮,養蜂者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此外,養蜂條件艱苦、設施落后。蜂農以零售為主,銷售價格不定,蜂產品品種單一,目前只有蜂蜜一種產品,沒有后續產業鏈,沒有達到效益最大化。
4.1 加強培訓,爭取投入 積極組織州、縣專業技術人員和蜂農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增強專業知識技能,提高養蜂技術水平,為全州蜂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奠定基礎。應結合全州實際,積極爭取省、州財政對養蜂業的投入,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確保全州蜂業健康有序發展。
4.2 推進中蜂適度規模規范養殖 加強中蜂適度規模規范養蜂戶(場)建設,加大蜂蜜標準生產基地建設投入,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推廣蜜蜂飼養標準和規范,建立養殖檔案和養蜂日志,提高飼養效益,解決獸藥殘留超標等突出問題。推行蜜蜂強群飼養技術,生產成熟封蓋蜜,切實加強疫病防控,有效降低傳染病、易發病的發病率。
4.3 扶持養蜂業產業化組織化發展 發展以蜂農為基礎、專業合作組織為依托、蜂蜜加工企業為龍頭的蜂業產業化經營方式。鼓勵蜂蜜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蜂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扶持養蜂合作社、蜂業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發揮其在維護蜂農利益、產銷銜接、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4 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 按照《畜牧法》和《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的要求,加大投入,努力完善基本資料,積極申報中蜂遺傳資源審定、中蜂遺傳資源保護區、保種場、基因庫等。對重點中蜂遺傳資源,可申請州級財政予以支持保護,加強資源保護的力度。
4.5 建立和完善甘孜州蜂蜜質量標準 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甘孜蜂蜜質量安全管理,制訂和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建立蜂蜜追溯制度,推廣蜂蜜質量安全標準,提高蜂蜜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