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暢
我們家有四個各具特色的“迷”:“武俠迷”“詩歌迷”“神話迷”和“童謠迷”。
爸爸——“詩歌迷”
爸爸喜歡讀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14部經典小說,爸爸每部都看過數遍。最初給我報興趣班時,爸爸就力薦武術班,并且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教我書中的“絕招”:“凌波微步”“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一提到劍,老爸更是滔滔不絕,像什么少林七十二絕技之達摩劍法、武當派絕學繞指柔劍法、桃花島絕學玉蕭劍法……難怪朋友們說我有“俠女”風范,大概是受了爸爸的俠氣熏陶。
媽媽——“詩歌迷”
媽媽吟誦的詩歌可多啦:湖畔的柳樹正梳妝——“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場毛毛雨飄落——“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今年四月中旬,我們一家去河南太行山踏青。進入深山,在老爺頂的山腳下有一片片粉紅的花瓣,我抬頭一望,趕忙對媽媽說:“快看!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不愧是我的女兒,你也成了 ‘詩歌迷!”媽媽的眉眼都笑彎了。
我——“神話迷”
“俺老孫來也!吃我一棒!”
“還打妖精呢?再不起床,上學就遲到了!”
我揉著惺忪的眼睛,原來又是一場夢呀。我在夢里常和孫悟空一起七十二變,乘著筋斗云去大鬧天宮;和哪吒一起腳踏風火輪、手拿混天綾、舞動乾坤圈,降服龍王三太子;還和七仙女們去參加蟠桃盛會,在瑤池翩翩起舞……除了和夢里的西游人物相約,也從“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身上學到了奉獻精神,從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故事里知道了凡事要堅持不懈。
古老的中國神話不僅給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還給我心中增添了力量。
弟弟——“童謠迷”
“滿天星,亮晶晶,好像青銅板上釘銅釘。”弟弟那奶聲奶氣、一字一字“蹦”出來的歌謠充滿了童趣。看到奶奶家院子里的大公雞,他就興奮地拍起小手說:“紅紅雞冠花外衣。”看到超市貨物架上的大蘿卜,他拉拉我的衣角說:“嘿喲,嘿喲,拔蘿卜!”下雨天,他乖乖趴在窗邊,探著小腦瓜說:“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河里看不見。”
我想,弟弟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一定是靈動的、鮮活的。
俠肝義膽的爸爸、詩情畫意的媽媽、異想天開的我、童謠不離口的弟弟,這四個不同特色的“迷”組成了我幸福的“書香家庭”。
(指導老師:王?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