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果 黃高忠

答:膽固醇屬于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在體內需與載脂蛋白結合才能運輸,主要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等幾種形式存在。體內的膽固醇主要來源于食物攝取(約占1/3)和肝臟合成(約占2/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被人們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血管有保護作用,被稱為“好膽固醇”。因此,如果總膽固醇升高由于其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引起,那就沒有什么不好。
事實上,各種膽固醇均為人體所必需,并無好壞之分,只有當其含量發生異常改變時才會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臨床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需要進行降脂治療,以他汀類藥物為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不需要處理;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往往提示甘油三酯升高,臨床上常用貝特類、煙酸類等藥物。
答:體內膽固醇濃度并非越低越好。這是因為,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細胞膜抵御外界毒素侵襲的能力。膽固醇還是機體其他多種物質合成的原料,如膽汁酸、腎上腺皮贗激素、維生素D、雄激素等,這些物質與人體的糖、脂類、蛋白質、鈣、磷代謝及生殖繁衍等關系密切。因此,膽固醇匱乏會影響人體健康。
答:大量研究表明,小部分高膽固醇血癥是會遺傳的,這與基因異常有關,稱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臨床上有些血脂異常的就診者發病年齡小,升高程度嚴重,具有家族聚集性。這部分人群常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著升高、廣泛的皮膚黃色瘤以及早發的冠心病為特征。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發病率雖然相對不高,但對心腦血管的危害嚴重,臨床上應遵循早篩查、早治療和積極改善生活方式的原則。
答:膽固醇升高與多種因素有關,且不同危險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如吸煙、缺乏體力活動、心理緊張和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癥這類代謝性疾病也易伴隨血脂異常。即使上述因素均正常,也可由遺傳因素導致,如相關基因的異常可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膽固醇升高。因此,膽固醇升高并不是“胖人”和中老年人的專利。
答:《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檢查的對象既包括無癥狀的人群,也包括伴隨心血管相關疾病者。重點對象是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者,伴隨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者,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及家族性高脂血癥者,應每年篩查一次血脂。
正在或準備接受藥物降脂治療的患者,治療前應確定基礎血脂。在首次測定后的1~3個月內于同一檢驗機構進行復測,若2次血脂指標較接近,取其平均值即為基礎血脂;若2次血脂值相差較大,需進行第3次測定,這3次的平均值也可作為基礎值。在開始治療的4~8周內應復查血脂,以調整用藥。如果血脂未能降至目標值,則應在醫生指導下增加藥物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聯合用藥。長期連續服藥的患者及高危患者(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者),宜每3~6個月復查血脂情況。如何看懂化驗單?
答:一張化驗單中,可包括各類膽固醇的含量:HDL-C、LDL-C和VLDL-C等。其中,LDL-C合量最高,約占2/3,是膽固醇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降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降低LDL-C。但飲食和藥物治療的目標值應根據不同臨床狀況而定。比如:無冠心病且無或僅有一個危險因素者,LDL-C應小于3.4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無冠心病但具有兩個或以上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肥胖、男性40歲以上或女性絕經后等)者,LDL-C應小于2.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存在冠心病或等同危險(如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者,LDL-C應小于1.8毫摩爾/升(70毫克/分升)。
另外,由于他汀類藥物除了降低膽固醇外,還具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抗血栓、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心臟事件發生的作用;而患有冠心病特別是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即使治療前LDL-C低于上述范圍,也能從中獲益。由此可知,僅憑化驗單上的一個正常值范圍來判斷LDL-C是否正常和是否需要治療是不夠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綜合判斷。
答:降脂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肝功能損害,發生率約為2%,表現為血清轉氨酶升高,升高程度一般較輕,不產生明顯癥狀,多數在停藥后即可自行恢復正常。另外,約0.5%的患者可出現一過性肌酸激酶輕度升高,有些伴有肌肉(主要是小腿部肌肉)酸痛,極個別情況下出現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癥。患者在用藥前、最初服藥的4~8周及服藥后應分別測定血清轉氨酶及肌酸激酶,以免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血脂異常的病程有些類似于高血壓,一旦停藥,多數會在數月內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一般情況下降脂藥物可以而且應該長期服用。人體膽固醇的攝入和合成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就算終身服藥,也不會導致體內膽固醇過低。
答:運動對血脂的影響是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長期運動鍛煉可促進脂質代謝,改善血脂異常,對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運動強度宜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以每周3~4次為宜,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
答:茶葉含有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可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脂代謝。魚油中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膽固醇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但其療效和安全性均缺乏足夠證據。其他可能具有降脂作用的藥品或食品有燕麥片、山楂制劑、月見草油、藻酸雙酯鈉和絞股藍片等,但均不能代替降脂藥物,以免延誤治療。
食物中的膽固醇并沒有那么可怕,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很多人不敢吃。研究證實,人體自身合成膽固醇的量大于膳食攝入的量。對健康人而言,每天,乞一個雞蛋,其帶來的營養效益遠高干其對血清膽固醇水平的影響。血脂異常者,每周可吃3~5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