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
人體內最多的不是細胞,而是細菌。有研究表明,人體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的10倍,其編碼的基因數目也是人體自身基因數目的100~150倍。人的生長、發育、免疫、代謝等重要生理過程都需要細菌等共生微生物群的參與,它們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主要存在于人體體表或體腔,如胃腸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膚和呼吸道。
·胃腸道腸道微生物群是人體微生物群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數量龐大,占人體總微生物群的90%。健康的腸道微生物在控制代謝、抵抗感染和炎癥、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當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時,很多疾病會隨之而來。有研究表明,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與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相關。生活中,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調理相關微生物群,如適量運動、合理膳食、補充益生菌制劑等。
·口腔目前研究已發現,健康成人的口腔包含600多種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口腔中的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它們有助于維持口腔或全身微生態平衡,刺激宿主免疫系統,協助營養吸收;也可作為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口腔微生物群失衡時,可產生齲齒、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智齒冠周炎、頜骨骨髓炎等疾病。例如,齲齒是由口腔細菌分解糖類產酸導致的,要控制齲齒的發生,應當少吃糖類食物并注意口腔衛生。
·泌尿生殖道無論男性女性,泌尿生殖道中都有微生物群。當這些微生物群的平衡被“打破”,外界細菌侵入,便會引發尿路感染、尿道炎、陰道炎等疾病。因此,日常洗護時需注意私處衛生,但無須頻繁使用私處清潔制劑,以防過度清潔,破壞微生物群平衡。
·皮膚皮膚的常駐微生物寄居在皮脂腺和毛囊,形成了皮膚的第一道生物屏障。健康的皮膚有其特定的優勢微生物群,皮膚微生物群紊亂將導致相應的皮膚疾病。因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膚病有粉刺、痤瘡、過敏性皮炎、牛皮癬、細菌性血管瘤、蜂窩織炎等。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長期使用抗菌香皂、抗菌毛巾等,這類產品可能會改變皮膚微生物群,以致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皮膚的機會。
·呼吸道呼吸道中存在著大量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構成的群落在方方面面捍衛著呼吸道健康。例如,上呼吸道的原住微生物群會通過定植抗力,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于上呼吸道黏膜,從而降低人類肺部感染的概率;呼吸道的正常微生物群還能與宿主的免疫系統配合,共同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微生物群還會影響胎兒呼吸道的生長和發育,自然分娩和母乳喂養更有利于嬰兒形成健康的呼吸道微生物群。
作為人體內最渺小又最龐大的存在,微生物群的作用舉足輕重。為了自身健康,我們應避免外界干擾致其失調,同時合理、適當地補充益生菌,保護好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
導致微生物群失調的主要原因包括陌生環境、疾病狀態、濫用抗生素等。其中,濫用抗生素不僅會導致微生物群失調,還可能使致病菌耐藥,降低宿主抵抗力。因此,應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勿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