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平

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是一個勻速的過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家長應在不同階段的重要節點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帶孩子就診。常常有父母在孩子小學畢業、初中畢業,甚至高中畢業后,才發現孩子身高有問題,此時就診,很多孩子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那么,在孩子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足月兒出生時身長50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身高可增長25厘米左右;第二年身高可增長10厘米左右;從3歲到青春期(男孩11歲左右,女孩10歲左右)開始前,身高增長比較平穩,每年增長5~7厘米;青春期是生長加速期,每年增高8~12厘米,持續2~3年。但由于有性激素的參與,青春期孩子在增高的同時,骨骼成熟也加快,一旦骨骺閉合,身高增長就會停止。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一兩年,男孩的青春期持續時間要比女孩長一些。女孩的青春期從乳房增大開始,男孩的青春期以睪丸增大開始,最終以女孩初潮、男孩遺精結束。
在孩子生長發育的每個階段,家長都應關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家長每個月都要測量其身高、體重;此后每半年測量—次,最好選取早上的同一時間點,由同一個人測量。2~12歲身高的估算公式為:身高=年齡×7+75厘米。孩子入學后,家長可以通過以下簡便方法來大致判斷孩子的身高情況:如果孩子所在的班級有50名同學,孩子的身高排在倒數第5名,提示孩子可能存在生長遲緩;如果排在倒數一二名,提示孩子可能存在生長落后情況,家長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骨齡、生長激素等指標。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因素,除遺傳、內分泌外,還有營養及環境等。其中,睡眠和運動對孩子身高的影響不容忽視。
睡眠是否充足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是因為,促進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在一天中呈脈沖式分泌。比如,孩子晚上8時睡覺,到晚上10時進入深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幾乎占一天分泌量的一半;早上五六時又是生長激素分泌的另一個高峰。現在很多學生普遍睡眠不足,家長應設法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晚上早點睡,早上晚點起。
合理運動能幫助孩子長高。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應從嬰兒期開始。不同時期可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在嬰兒期、幼兒期,可通過嬰兒操、游泳等促進生長發育;3~5歲兒童,可以選擇跑步、騎自行車等;上小學后,選擇范圍越來越廣如跳繩、踢毽子、打籃球、踢足球等。
孩子生長發育異常,經診斷存在生長激素缺乏或多種非生長激素缺乏,可通過合理應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安全有效地改善身高。但必須由兒科內分泌專科醫生診治,并在治療時嚴密隨訪監測。
“聞激素而色變”的恐懼心理讓不少家長有顧慮,導致我國矮小癥患兒接受治療的年齡一般比較晚,70%的患兒在10~13歲才接受治療。而開始治療年齡越大,生長期就越短;只有及早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兒的成年身高。大規模臨床應用證實,生長激素治療可使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癥患兒平均每年增高8~13厘米,嚴格規范使用生長激素是安全的。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身高偏矮時,會首先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殊不知,這樣做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目前市面上標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在營養方面做文章。實際上,因缺乏生長激素而身高不足的孩子,靠吃營養品是沒有用的。有些保健品或所謂的補品甚至可能非法添加了某些藥物成分,導致孩子骨骺提前閉合,甚至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在某段時間會長得快,比同齡孩子高,但很快就“不長了”,最終身高往往較矮。目前,我國未批準過任何具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