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被纏入美中貿易戰的圣誕燈飾凸顯越南的掙扎窘境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起居室內,今年的圣誕燈飾講述了一個延伸到越南的復雜貿易戰故事。多年來,此類節日燈飾幾乎都在華生產,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已令許多買家轉向別處采購。越南顯然是一個贏家。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從越南海運到美國的圣誕燈飾同比翻番。與此同時,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燈飾下降49%。
但深入分析這些數據并與貿易專家交談后,一個復雜的故事浮出水面。圣誕燈飾正沿襲一種常見模式:中國供應商想辦法擺脫“中國制造”標簽來規避懲罰性關稅,利用越南等鄰國轉運并重新貼標,然后再裝船運往美國。新加坡的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黛博拉·埃爾姆斯說,中國人“非常擅長通過一些技能來大批量生產低價(商品),而這些技能不容易被轉移或復制”。她說,企業有“巨大動力”以不同渠道運送商品,以規避侵蝕利潤率的高額關稅。
這個結論在越南得到生動體現:每年這時候,河內老城中3個連成一片的街區內,到處都是圣誕用品零售店。“一些當地企業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將它們組裝成燈具出售”,34歲的店主阮氏霞(音)說,“那些企業本身沒能力生產,因為生產成本要遠高于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并組裝。”
這里的多名店主都表示,貿易戰壓力意味著今年有更多中國供應商涌入當地市場。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圣誕燈具加征25%的關稅,且該產品并未被納入美中在本月早些時候達成共識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截至11月,今年中國對越直接投資增長三位數。今年越南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有望達350億美元。但相伴而至的是一種代價。今年前10個月,越美貿易順差攀升至463億美元,這令越南成為白宮的靶子。與此同時,越南仍受困于痛苦的自身供給鏈“修正”。“就規模經濟而言,這是一場需多年才能完成的大規模顛覆”,從中國進口節假日飾品的佐治亞州冬綠公司營銷總監斯金納如是說。▲
(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