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改變弟弟命運的一年。
那一年弟弟高考,他的成績很不錯,大家都說絕對能上重點本科線。再三權衡下,弟弟在志愿上填報了東北一所重點大學的會計專業,不僅是因為他數學考了149分(滿分150分)的傲人成績,更是因為他從小喜歡數學且對數字敏感。我爸卻偷偷改成了歷史專業,原因有兩個:一是會計分數線每年都很高,弟弟的成績有點懸;二是他覺得學歷史將來考公務員更有優勢。
結果,會計專業分數線出來后,竟然比我弟弟的成績低了十幾分。看著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了歷史系里,弟弟第一反應是不是學校弄錯了。我爸淡定地說:“沒有,是我改的,我怕你考不上會計學。但是,學歷史也不錯,將來考公務員容易。”
那個時候,弟弟可能還不知道學會計和學歷史的區別,不知道這會影響將來的命運,所以他并沒多大反應。那年秋天,弟弟選了個漂亮的行李箱,乘著轟隆隆的綠皮火車,鉆進了人生的象牙塔里。進了大學后,因對專業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目標,也沒有人指點,弟弟和室友們喝酒、打牌、逃課。四年的時光,他虛度了大半,更沒有按照父親的期待考上研究生,唯一的成績是追上了班里最漂亮的女孩。
弟弟畢業后曾經一本正經地報考了公務員,奈何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爭取到。因為沒信心,他便從此放棄。那一年,他開始了漫無目的地東奔西走,兜兜轉轉根本不知道干什么,唯一清晰的就是不想當一輩子歷史老師。那就做銷售吧,這個門檻低,不需要特別的技能,肯吃苦耐勞就行。弟弟開始嘗試,幸好他天生口才好、對錢敏感,漸漸做得有聲有色,也如愿地娶妻生女。
很多時候,看著別人生活穩定,弟弟也感慨:“干銷售這行要經常出差,真的很累。”我偷偷問過他,有沒有怨過我爸。弟弟不置可否,只說:“怨有什么用,這樣也挺好。”
我覺得弟弟很成熟。因身為公務員,我爸深諳中庸之道,他一直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但他對我和弟弟這兩條魚有清晰的期待,他認為自己對我們有“支配權”,所以才會以極端的方式在關鍵時刻為我們“撥亂”,只是不知道后面的多米諾骨牌影響有多大而已。
我爸一定也后悔他的行為。所以,就算滿腹委屈,我們也不能再揭開這層傷疤,過去了就過去了,把將來的抓住才好。何況,弟弟大學里的荒唐,并不能全部由換專業來買單。
前不久,弟弟的女兒開始上幼兒園。小姑娘喜歡蹦蹦跳跳,對讀書寫字卻不感興趣。我問弟弟有沒有打算給她報興趣班。弟弟想了想說:“學舞蹈吧,她喜歡這個。至于讀書,慢慢引導吧,我們不強求。”我很為弟弟點贊。只是,誰能說弟弟現在的“開明”,不是源于他自己心底里的傷呢?
楊瀾——媽媽無法設計孩子的未來
知名電視主持人楊瀾曾讓一雙兒女學鋼琴,結果女兒十分癡迷,兒子不久就打了退堂鼓。楊瀾立刻調整心態,尊重兒子意愿,讓他選了自己喜歡的畫畫。她認為:“不該將成年人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智慧的媽媽會觀察孩子的潛能和才華。至于孩子將來做什么,媽媽是無法設計的。”
郭德綱——要成名,先成人
作為知名相聲藝人,郭德綱深知其中的艱辛。兒子郭麒麟讀初三那年決定輟學從藝,他果斷表示支持,并教育兒子先學做人,再學做藝,趁著年輕多下功夫,成人遠比成名重要。在郭麒麟18歲成年之際,他更是以信叮囑:“我兒且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龍應臺——沒有什么比快樂更重要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段名言出自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之口,她曾反復叮嚀兒子安德烈:“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
(整理/張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