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女兒放學回來,一臉不高興。我問怎么回事,女兒喊了一聲“菜包子”,就沖進臥室“啪”地摔上了門。
“菜包子”是女兒的同桌,她們關系一直挺不錯的,看女兒氣呼呼的樣子,我猜想,她們之間肯定鬧了什么別扭。這種時候給她講再多的道理恐怕也無濟于事。于是,我靈機一動,將一個精美的筆記本放到她桌子上,輕聲對她說:“小公主,受委屈了是吧?如果你覺得難受,發泄出來好了。就當‘菜包子’現在就坐在你的對面,你把所有想反駁她的話都寫下來吧。”女兒吃驚地看看我,沒有表示什么。
第二天,我幫女兒整理房間時翻看了她的筆記本,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因為女兒長得又高又瘦,于是“菜包子”給她起了個外號叫“豆芽菜”,女兒因此生了氣。在筆記本上,女兒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還在空白處畫了一幅漫畫,內容當然是美化自己、丑化“菜包子”的,把“菜包子”頭發畫得像掃帚,身體畫得像壇子,臉上還畫了雀斑。至于文字,更是充滿孩子氣。但我發現今天女兒的心情明顯好多了。

一周后的某天,女兒放學回來,眉飛色舞地對我說,她和“菜包子”齊心協力辦了一期黑板報,非常漂亮,還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
我擠著眼睛說:“不生‘菜包子’的氣了?”女兒臉一紅,頭發一甩:“你女兒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嗎?”然后,她飄然進了書房。
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和她前排的一個男生發生了矛盾,那男生個子比她高,坐的凳子也比她高。于是女兒偷偷把他的凳子與自己的調換了一下,男生發現后又換了回去。女兒不死心,說:“個子高還坐高凳子,還讓不讓后面的人學習了?這公平嗎?”男生說:“你不服氣,找老師給你調座位好了,你偷我凳子干什么?”結果一個“偷”字把女兒惹毛了,她拽著男生的胳膊要去找班主任理論。幸虧同學們都上來勸她,事情才沒鬧大。
回家后,女兒的牢騷依然發個沒完,說她最見不得小家子氣的男生,錙銖必較像個老鼠。看女兒火氣很旺,我不僅沒有勸她,還夸她的比喻相當精彩。然后我把那個筆記本放在女兒桌子上,給她做好吃的去了。我走后,女兒果然打開筆記本,開始奮筆疾書,轉眼之間就寫了好幾頁。
吃晚飯時,我笑著說:“女兵同志,你的戰斗力還蠻強嘛,一番‘槍林彈雨’之后,是不是舒服多了?”女兒點頭,欣然道:“爸爸,你還真有一套。別說,這種用日記發泄的方法,還真不錯!”女兒一邊說,一邊拿著筷子,轉來轉去的,仿佛一個武功高強的女俠。我心想,女兒在日記里發泄時,大概就是這般暢快淋漓吧。
從此之后,女兒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就會在那個“發泄日記”上寫寫畫畫。經她同意后,有時我也會翻翻。雖然都是些瑣碎的小事,比如誰背后說了她的壞話,又比如誰冤枉了她,或者是在語文課上和老師辯論了幾句。后來,女兒翻看筆記本時,時常會大笑起來:“這樣的小事,當初怎么會發那么大的火?”
漸漸地,女兒不用記日記來發泄情緒了,而是開始記錄她對身邊事物的看法、感想,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理想等。我發現,通過記日記,女兒變得細膩、寬容了,也有了愛思索的習慣,和以前那個“瘋丫頭”的形象,已是判若兩人。
女兒生日那天,她由衷地對我說:“老爸,謝謝你給了我這個日記本,讓我盡情地發泄情緒。”我不由得笑了,我何止是給了她釋放情緒的出口,還給了她野馬般的青春,讓她幼小的世界多出一個“跑馬”的通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