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六的上午,剛吃過早飯,書房就傳來愛人的咆哮聲:“你怎么這么笨啊,這么簡單的題都會做錯,我上次不是跟你講解過了嗎?”兒子今年讀小學四年級,寫作業很讓人操心,平時溫柔賢惠的愛人只要一陪讀,就忍不住發脾氣。聽著這習以為常的吼叫聲,我躺在沙發上翻個身繼續玩手機。沒過一會,愛人就朝我喊了一聲:“老潘,你進來……”
我推開門后看了兒子一眼,他低著頭坐在書桌旁抹著眼淚,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我接過愛人手里的書本,趕緊將氣呼呼的她推出房間,然后走到兒子身邊說:“我來看看這道題怎么做!”兒子抬起頭看了我一眼,沒說話。我將題分析一番后,兒子點了點頭,含淚說:“爸爸,我怕媽媽,以后你陪我寫作業吧!”我摸摸他的頭,答應下來。
聽說我以后要陪兒子寫作業,愛人悄悄進來把我拉到一邊告誡說:“現在兒子學習是打基礎的時候,其他的方面可以寬松,學習上一定不行,嚴師才能出高徒!”我點點頭,再次把她“請”了出去。
那天兒子寫作業時,我坐在旁邊看書。兒子遇到了一道怎么都解不出的奧數題,我用了許多方法都沒解出答案,便一點點和兒子探討:“如果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只腳,這籠子里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的兩倍……”我還沒說完,兒子就搶答:“可是雞只有兩只腳,所以,剩下的腳都是兔子的……最后得出的結果就是有兔子12只,雞23只。”我給兒子豎起大拇指夸他:“真聰明。”
得到我的認可,兒子來了勁,完成作業后不僅沒有急著去看電視,還央求我上網找“雞兔同籠”的數學題,陪著他一起解答。那晚,兒子比平時多做了半小時的作業,還將“雞兔同籠”的數學題完全摸透了。
從那以后,兒子再遇到做不出的作業向我請教時,就算我能解答出也不會馬上告訴他結果,而是和他一起探討。一次,兒子和我一起探討一道數學題時,經過多次分析后,解出了正確答案。我心生一計,故意說:“你做錯了,正確答案應該是18。”他難以置信,在草稿紙上演算幾遍后,堅決地說:“我這個就是對的,明天我們老師要是給了我滿分,你就帶我吃肯德基。”我和兒子擊掌為誓,立下賭約。
隔天我一到家,兒子就把我往書房拉,當他拿出標記了“100”的作業本給我看時,滿臉驕傲:“爸爸,你真笨!”我看了眼作業本,問兒子:“你媽媽是否也這樣說過你?”兒子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慚愧地說:“是的,媽媽經常說我笨,讓我很傷心。爸爸,我錯了!”我語氣溫和了點,說:“好孩子,你能認識到錯誤就行。”兒子開心地拿起作業本,說:“爸爸,那我來給你講解!”
去年冬天,我和兒子比賽背誦唐詩《春夜喜雨》,我年紀大了,又多年沒接觸古詩詞,自然比不上記憶力正好的兒子。背了上句就忘下句,我沮喪得很,沒想到背得通順無比的兒子停頓下來:“野徑云俱黑……后面是什么來著?”知道兒子是故意的,我努力調動腦細胞想。兒子提醒道:“我記得這里好像用了反襯的修辭,用‘俱黑’襯托船上的燈火。”兒子啟發到了這里,我才茅塞頓開,趕緊接上:“江船火獨明……”兒子開心地拍拍手:“老爸,你真棒。”我們倆相視一笑。兒子在教我的過程不僅鞏固了知識點,還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有時是對數學題解法的思考,有時是對文章的另類見解。
我的笨讓兒子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增強,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在最近的幾次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看著兒子給我講解時越來越清楚的邏輯和清晰的語言,我欣慰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