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瑛, 江 楓, 王嵩梅, 馬旭卿, 馬 彬, 劉 慧
(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35)
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基于全面的管道數據采集和梳理,通過系統地識別、評價管道的風險,預防事故的發生,確保燃氣管道安全、可靠運行[1]。燃氣公司主要業務領域貫穿燃氣管道的全生命周期,從項目立項、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到運營,業務體系架構完整。
隨著燃氣行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燃氣公司在涉及燃氣管道的全生命周期中建設了大量的管理系統,包括工程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圖檔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生產作業管理系統等。各類管理系統在逐步完善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因缺少統一的數據標準,影響各類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關聯,形成了數據孤島,大量數據被擱置,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影響了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的開展[2-3]。本文結合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數據標準化建設的途徑。
① 數據管理制度欠缺
數據管理制度包括數據的認責機制、數據采集、元數據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標準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然而,燃氣公司的數據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缺少數據的管理組織、職責以及管理流程。
② 數據標準化欠缺
管段編碼是為識別管段編碼屬性(管段編碼屬性包括管段基礎信息,如管齡、管徑、壓力等級、安全事故信息、防腐信息等,是管道在各類管理系統中的屬性標識)而設置的編碼,應遵循通用性、系統一致性、標準化、可比性和適用擴展性原則,編碼應包括碼的內容、碼位長度、分配和碼位格式等。
管段編碼是為燃氣管網中各燃氣管段賦予的唯一字段,是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單位,依據管段編碼才能精準定位管段的屬性、位置等信息。各管理系統間的管段編碼關聯,是實現各管理系統之間數據交互的關鍵。但各管理系統之間缺少自動化的數據交互手段,數據往往采用手工錄入的方式,操作性風險較高,錄入數據質量較低,導致各管理系統之間管段編碼的關聯缺失。
統一的編碼規則不僅有利于數據的共享,更有利于數據的追溯。然而,在不同的管理系統建設時,易出現編碼數據定義口語化嚴重、隨意性強的問題,導致各管理系統的管段編碼規則存在不一致情況。各部室提供的數據需要進行處理后才能用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處理過程耗時費力。
① 建立數據標準
數據標準一般指依據企業內部數據管理要求而制定的數據采集與使用相關的規范性文件,用于確保數據在企業內外使用和交換過程中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是保障數據質量的基礎性要求。數據標準的制定,特別是管段編碼、管段編碼屬性,需要各相關部門共同協商制定,經過持續地完善,逐步形成一套數據標準體系。數據標準化的建立需要重點關注業務、技術兩個方面,確保數據的一致性與準確性。在業務方面,通過對業務定義、屬性、規則進行收集、整理和規范,支持業務管理的規范化。在技術方面,通過統一數據定義,提高數據的一致性,促進數據共享,提升數據質量。
② 建立全壽命數據框架
基于燃氣公司現有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和數據情況,對數據流向和關系進行梳理,確定數據的產生者和使用者,以及數據間的流轉過程,建立從建設期至運營期的全壽命數據框架。這樣,有助于數據管理,并對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起到幫助。
③ 建立數據治理體系
數據治理體系是為滿足企業內部數據需求,全面提升數據管理服務水平而制定的相關流程、政策、標準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用于保證數據的可用性、可獲取性、高質量、一致性以及安全性,一般包括數據框架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質量管理、元數據管理、數據安全管理和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等。
數據標準管理的核心是促進燃氣企業內部各相關方(主要是業務部門、技術部門和數據管理部門等)對管網數據的定義形成共識。通常由燃氣企業內部的數據管理部門牽頭制定管理制度,溝通協調數據管理關系部門,預防各類數據問題的發生,并在發生問題后進行快速剖析和響應。按照需求來源的不同,數據標準的日常維護管理可分為外部需求驅動、主動跟蹤兩種情況。外部需求驅動:通常指由業務部門、技術部門等管道數據標準使用方發起的標準維護需求,經數據管理部門分析和評估后,制定相應的標準維護方案,并應經過企業內部審批、發布等環節。主動跟蹤維護:通常指數據管理部門主動依據外部環境和業務發展的變化情況,對已發布的數據標準的適用性,進行動態分析與評估,對不適應業務變化和發展的部分進行主動更新,制定相應的數據標準維護方案,并應經過企業內部審批、發布等環節。
數據標準化保證了數據在各管理系統之間傳遞過程中的統一,提高了管理系統的開發效率,為實施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