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生成歷程與啟示"/>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何 花
(綿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綿陽 621006)
“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概括[1]。但是,如果從長遠歷史發展來看,中國道路源于近代中國歷史的發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傳統社會自為自主的發展軌跡被中斷了,不斷經歷了從學習別國、移植別國道路到自主發展的歷程,其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其影響深遠。本文通過梳理近代以來中國道路從移植到自主的生成歷程,以期揭示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千絲萬縷的聯系,闡述中國道路生成的內在機理,揭示它帶給我們的諸多啟示作用。
中國在明清時代逐漸與西方社會拉開差距,出現斷層與裂痕,落后于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經歷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通過社會革命,先后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力突飛猛進,社會關系發生巨變,走在歷史發展的前列。而中國社會由于種種原因①,科學技術遠遠落后于西方,仍然處于封建農業社會。“重義輕利”“重農輕商”的價值觀使商人處于邊緣地位,“君子不器”“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使科學家和工匠處于附屬地位,“中國文明中絕不可能出現一種以商業為主導的社會秩序”[2]183。同時,“君為臣綱”“男尊女卑”的等級價值觀長期制約著古代中國人們,使得傳統儒家文化提供不了現代工業社會所需要的新價值觀,自然不能衍生出現代民主理念,它需要新的思想理論武器,以實現中國現代化民主觀念的轉換,重構現代中國社會秩序。
近代中國被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陷入“向何處去”的困境。為了對抗西方列強的凌辱,中國各階級展開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以探求民族發展出路,先后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等。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表明,民族資產階級無力擔當起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有學者因此指出:“由于世界歷史的外部推動和各國國情的特殊性等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一些經濟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難以肩負起國內民主革命和對外反抗殖民斗爭的歷史重任。”[3]毛澤東同志也曾經指出,民族資產階級“一經產生,就從他們的娘肚子里帶出來‘軟弱性’的老毛病”[4]147。民族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和后天的妥協性注定它不能擔當起中國革命的重任,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使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出路。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主要從蘇俄和歐洲傳入中國,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潮。在十月革命前后,西方各種各樣的思潮不斷傳入中國,包括朱執信、江亢虎、劉師復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思想,還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等。但是,近代各種社會思潮和社會主義實踐,先后都失敗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德國的社會政策改良主義辦法、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羅素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歐洲的無政府主義思潮等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在中國行不通,做不到。十月革命后,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轉向蘇俄列寧主義道路。毛澤東因此指出,它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最宜采用”[5]2。孫中山晚年轉向學習蘇俄,提出“聯俄”政策,開始了與共產黨人的合作。毛澤東總結到:“走俄國人的道路——這就是結論。”[6]1471
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始選擇走俄國革命道路。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經驗欠缺,選擇了走俄國革命道路,這是一條便捷途徑。但是,早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把蘇聯經驗和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照抄照搬蘇俄革命經驗,其結果卻導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失敗。實踐證明,蘇聯城市中心起義道路并不適合中國國情。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的前提條件,也是中國革命自主道路發展的內在要求。當時的中國處于西方列強主宰、國內軍閥混戰、內部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等局面,簡單照搬照抄和移植蘇聯經驗和模式顯然已不足以完全能夠解決中國問題,它需要中國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開辟革命新局面,為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提供必要保證。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首先在井崗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啟了尋求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開展的斗爭,對以后中國革命的發展路徑有了更清晰準確的認識[7]231,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革命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革命,在農村開辟革命根據地,不僅給中國革命的勝利帶來了希望,而且為黨不斷壯大發展,最終建立全國政權提供了最初的演練場所和條件。中國共產黨根據實事求是原則,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獨創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路徑問題,為革命勝利后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建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以農村為中心,“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革命政權道路是正確的,它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實基礎,為最終占領和奪取敵人統治的中心城市和大城市提供了物質保障和政治基礎。
當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的指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可能指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同匡亞明談論孔子時指出,他的思想只能當作歷史遺產,批判地繼承和發揚。對當前革命運動來說,它是屬于第二位的東西。第一位的、用以指導革命運動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8]474。馬克思主義和儒家思想,一個主要關注社會政治哲學,一個主要關注人生哲學,兩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補性,但不能彼此代替。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注重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創立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曾經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9]88中國近代被迫卷入了全球化世界歷史,開啟了現代化目標的追逐和構建歷程。“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怎樣進行現代化建設”,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人民面臨的新課題。先進知識分子不斷檢視時代提供給人們的各種現代化路徑時,作出了自己應有的選擇和回答。繼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10]833后,中國的老一輩無產階級對西方資本主義天生也帶有厭惡情緒。新中國成立以后,先進知識分子拋棄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選擇了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探求中國現代化的出路。
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樣,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由于我們對社會主義理論準備不足、實踐經驗缺乏,再加上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榜樣示范感召作用,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成為我們的首選,這無疑又是一條便捷途徑。毛澤東同志一方面感到很滿意,另一方面卻“心情不舒暢”,因為他感覺到我們某些方面照抄照搬得厲害,比如“工業和教育兩個部門搬得厲害”[11]365,軍隊的規章制度,也是生搬硬套,甚至“進口‘成套設備’”[11]366,很少有自己的獨創。蘇共二十大以后,我們黨提出“第二次結合”思想,開啟了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是,由于“左”傾思想的不斷影響,中國社會出現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錯誤,尤其是后者,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遭受重創。原因在于我們把馬克思主義設想的成熟資本主義條件下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當作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基礎,結果造成“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當作社會主義社會唯一的經濟基礎,把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當作我國應當走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從而排斥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存在”[12]107,這顯然不符合我國實際。而“大躍進”這種自主探索的趕超模式,雖然它不適合我國國情,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它著重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忽視了中國客觀規律,扭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12]154,但是,它為以后避免墮入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提供了鏡鑒。實踐證明,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任何形式的移植和自主探索都是不會成功的。
社會主義模式有多種,每個國家必須根據各自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結合時代特征,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因為“國情與世情是決定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根本因素,也是現代化路徑選擇的最根本考量”[13]。文革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在各方面“撥亂反正”基礎上,清醒地界定了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和時代方位,重新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由此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歷程,開始了對社會主義本質新的探索。他指出:“‘四人幫’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還有道理,難道能夠講什么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嗎?”[14]223
改革開放開啟了再一次學習西方的歷程。當然,這次學習西方,不是過去學習的翻版,不是盲目地照搬和移植,也不是一味地模仿和跟蹤,而是根據中國實際和發展需要,在深刻和清醒地認識、把握與運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站在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前沿,自覺自主地、有鑒別有選擇地學習,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自主創新,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蛻變。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特區到全面開放,從經濟體制到政治體制,從城鄉二元體制到城鄉融合發展,從經濟建設到生態建設,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
中國的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分不開[15]18。“馬克思主義無疑是中國現代性問題的一個重要視閾和價值判斷準則”[16],它不僅為我們指明了現代化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為我們開辟了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特征,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適合中國社會實際和時代潮流。中國社會主義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階段,我們不能照搬馬克思主義設想的社會主義原樣,來刻畫我們的社會主義樣式。必須站在時代前沿,根據自身實際,量身打造自己的社會主義樣式。我們既不能走蘇聯激進民主改革路徑,這是一條迅速死亡之路,也不能走“西方模式”的現代化緩慢道路,這是一條危險之路,必須走自己的后發優勢現代化道路。
21世紀以來,中國開啟了民生社會建設路徑,以此提振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矛盾和問題,如分配不均,失業,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城鄉、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污染嚴重,能源供應緊張等問題。如果我們一味走依附性出口發展戰略,而不走內生自主創新型發展道路,則很難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在資源、能源競爭激烈的當代國際環境下,如果我們一味依賴模仿別人,走外向依附式發展道路,僅靠出口原材料以及初級加工產品,而不能自己制造現代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最終只能受人擺布。“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堅持對外開放”[17]600,這才是正確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全面提振中國發展質量,把中國社會推進到新的歷史方位,從而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持續出現增長乏力,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城市化阻力加大,就業壓力難以緩解,反腐敗形勢嚴峻,公共服務短板突出,社會維穩成本居高不下,我們面臨各種陷阱。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展開了一系列避免掉進陷阱的活動。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勇敢擔當精神,全面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把經濟不斷做大做優做強的同時,改革政府機構職能,尤其是加強司法領域腐敗整治,樹立和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防止出現“塔西佗陷阱”;堅決治污防污,打贏污染攻堅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使發展成果讓人們共享,防止“中等收入陷阱”;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主動權,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國愿意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自己積極的貢獻,按時足額繳納聯合國會費,主動承諾履行《巴黎協定》條約,創新全球治理體制機制,提供與自身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公共產品,以免陷入“金德爾伯格陷阱”。中國在不斷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為各國創造良好合作發展條件,促進各國在全球化中共享發展紅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近代中國不斷學習西方、移植別國道路,到今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發展歷程來看,堅持和不斷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要。中國進入近代以來,傳統的儒家文化理論和西方資本主義理論都不能解決中國社會“向何處去”的問題和困境。中國傳統文化與自然經濟、農耕文明相聯系,突出集體忽略個體,長期處于與外界隔絕狀態,它與封建宗法制度相適應,很難滿足現代化市場經濟、工業文明和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靠什么取得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靠的就是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不斷相結合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近百年的中國歷史已經證明,靠中國的傳統思想,靠孔夫子,既不能取得民族獨立和實現社會現代化,也不能實現中國文化的復興。”[18]社會主義不僅是一種思想、制度,而且是一種現實的運動。恩格斯指出:“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圣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么都不存在。”[19]223馬克思主義正是在不斷批判現實運動中為自身發展開辟新的發展道路,使它成為一個科學的有力的思想武器。為此,我們要正確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運用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條件。當然,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擁有正確的態度。如果我們用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它,就會出現不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情形,其結果會如馬克思引用海涅的話所指出的:“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20]476反之,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會使馬克思主義生命之樹常青。因此,在不斷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其理論光芒不斷照進現實社會,實現對中國社會實踐的正確指導。歷史表明,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產生了巨大的指導作用,使古老的東方大國越來越煥發出奪目光彩。
中國道路從移植到自主探索歷程表明,堅持和樹立中國文化自信至關重要。可以說,中國道路探索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考驗著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反過來,中國文化自信與否,對于中國道路的形成至關重要。中國道路、中國優勢乃至中國經驗能否成立,依靠于中國人民的艱苦探索。這需要不斷去掉近代以來形成的“文明自卑”陰影,重塑泱泱文明大國應有的自信心,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堅持和樹立中國文化自信,要大力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扎牢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社會層面講,具有開放包容、實事求是、經世致用和與時俱進的特性,這是開創和堅持中國道路的重要思想方法;從個人層面講,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忠恕之道,突出先憂后樂,講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如果能夠“按照這些觀念去做,中國社會必會更有秩序、更有誠信一些”[21]。同時,堅持中國文化自信,離不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國革命文化艱苦卓越的奮斗精神,排除萬難、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時俱進的開拓創新精神,團結一致、奮起直追的創業精神,匯入了民族精神的洪流,是時代精神的重要體現,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只有堅持文化自信,不斷吸取中國文化養分,才能為中國道路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為中國道路奠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國革命、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實現自主發展,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缺乏任何一方都會使自主發展出現障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否則任何夜郎自大、孤芳自賞、自欺欺人,都會使我們落后。承認我們的落后,承認我們的錯誤與失敗,承認與別人的差距,我們才能正確認識與看待所處的國情和時代條件,才能把握發展重心和主題,處理好各方面關系和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斷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實現自力更生和成功轉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把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之所以經歷曲折,就在于我們沒有把握好這三者。“大躍進”及其后的自主探索之所以遭遇挫折,就在于我們既沒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又沒有認清中國社會實際,偏離時代特征,過份強調主觀主義、意志主義、唯心主義,卻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經濟建設規律,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走入困境。改革開放后,我們把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探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續寫了一個又一個新篇章。雖然我們現在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但我們能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實現新的跨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于“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開放和實踐品格,堅持馬克思主義現代性批判的根本精神”[22],才越走越好。實踐證明,我們只有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三者,自覺把三者有機融合起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繼承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中國道路就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所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兩次偉大革命,尤其是改革開放是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場偉大試驗和偉大革命,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這個偉大革命推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不斷發展的產物和內在要求,為社會主義中國提供發展動力和活力,開辟新的發展前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壯大發展的重要利器,推動中國社會不斷進入新境界。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革命。習近平同志基于對新時代中國社會突出問題和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以辯證思維解決矛盾,以法治思維力圖善治,以系統思維聚合力量,以底線思維確立邊界,以創新思維增強活力,以開放思維拓展視野。這些新的改革思想,開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前景。正如習近平所講,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改革開放永遠不停頓,不止步。
堅持黨的領導要加強黨的領導,要統籌推進“兩個偉大革命”。中國共產黨開新局于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展開了強健體魄的偉大自我革命。“打鐵還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黨是我們國家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如何保持黨的肌體健全,是改革開放中必須面臨和解決的課題。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要出問題就出在黨內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蘇聯解體的教訓讓我們不敢放松黨自身的建設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四代領導集體都把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因為它關系到我們黨、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前途和命運,關系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成敗。習近平同志時刻提醒全黨要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記“兩個務必”思想,以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著力解決好中國社會曾經出現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性課題。他指出:“增強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自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23]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我們黨的莊嚴宣言和承諾,也是祛除黨健康肌體上毒瘤的重要之舉。只有統籌“兩個偉大革命”,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注釋:
① 這個原因至今還存在種種爭論,古代中國在近代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以至處于被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