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漁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的阿爾山火山群,在地圖上并不起眼。所以,當導游說今天的行程是去阿爾山時,我的心咯噔一下:“這是什么‘山寨景點?”還是孩子們心態開放,他們興高采烈地問導游:“導游姐姐,山上有沒有老虎?”年輕的導游哈哈大笑:“有的地方有,咱們現在去的地方沒有。不過,會有一種頭長得像熊,身子像老鼠,耳朵像兔子,跑起來卻比兔子還快的動物,我們當地人管它叫‘石兔子,你們一會兒找找,看能不能找到?!?/p>
老爸問導游:“以前的歌詞不是說‘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嗎?這里的樹怎么看著這么小啊?”這話問出了我們的心聲。導游調皮地問道:“叔叔阿姨,是不是覺得我這個北方姑娘也長得不夠高大啊?”大家看著身形的確嬌小的導游,在哈哈大笑中更加好奇了。后來導游才解釋說,阿爾山一帶冬季漫長寒冷,植被生長周期較長,樹也就長得比較慢。因此,見過險峻華山、秀麗黃山、巍峨泰山的我們,在大興安嶺的腹地一直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旅游大巴停在了這個“養在深閨少人識”的5A級景區門口,木質的簡樸大門上開滿了鮮艷的不知名的花兒,在湛藍的天空下,猶如一幅精致的油畫。我們一行人在山里根本走不快,因為處處皆是新奇:大人能從草叢里發現各種中草藥,有板藍根、紫蘇等;小孩則驚奇地趴在樹邊,發現一棵胳膊那么粗的樹,據說竟然已經活了140年了!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阿爾山兩大天池之一的駝峰嶺天池,腳掌形狀的駝峰嶺天池碧綠如璽,岸邊林木蔥郁,藍寶石一樣的天空投影在天池之中,仿如對鏡自賞的嬌麗女子。孩子們一邊找著神奇“腳掌”的大腳趾,一邊討論“這是不是盤古開天辟地后,腳掌融化而來的”。
從駝峰嶺天池往下走,就是去往阿爾山另一景點大峽谷的路。沿著臺階往下,路邊是火山噴發留下的巖石,石上長出一些莫名美麗的花朵。導游一再叮囑:“不要去摸!這些‘花朵實際上是火山巖漿留下的殘炙,在億萬年的風化中形成了花兒一樣的形狀和色彩!”
行至半山腰上,一道豁口一樣的烏黑色峽谷暴露在眼前,想必這就是阿爾山大峽谷了。我們正驚訝于億萬年前這里活躍的火山群的兇猛,一只肥碩的長得像老鼠一樣的“胖子”睜著萌萌的眼睛直竄了過來,愣愣地看著游客。
“石兔子!”一個壓抑著興奮的聲音之后,大家一致屏住呼吸,不約而同地把手機拿出來,只為拍下這個“小呆萌”!沒想到,“石兔子”并不是虛名,飛奔起來果然動若脫兔,轉眼就從峽谷的底部,靈活地竄到山頂。鉆進洞之前,它還回頭看了看我們,仿佛在跟我們說:“小樣,還真的以為我是呆子??!”
一陣微風拂過,帶著山間水汽的清新,洗去了我們從城市里帶來的浮躁。大自然既有鬼斧神工的魄力,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阿爾山,大興安嶺的這顆明珠,就是大自然贈送給人類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