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東北抗聯年紀最小的女戰士李敏"/>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 穎

李 敏
李敏是一個在東北抗聯部隊里長大的孩子。她的戰友們大部分都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戰爭的血與火將她淬煉成了一名堅強的戰士。
李敏原名李小鳳,朝鮮族。1924 年11 月5 日,北大荒的第一場冬雪飄來時,李小鳳降生在黑龍江省湯原縣梧桐河畔河東村一座破舊的小土屋里。河東村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活動較早的地區,早在1927 年夏,中共北滿省委即派蔡平、李春滿、韓友、金利萬、崔英日等黨員干部來到這里宣傳革命,并組織了婦女、青年、兒童等群眾性革命組織,開辦了第一所學校——羅興學校。1928年,朝鮮籍共產黨人崔庸健來到梧桐河,他在李春滿建立的羅興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松東模范學校。大批青少年在這里接受革命教育走上了抗日戰場。李小鳳從6 歲起就在這樣一所學校里,初步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的教育并參加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
1932 年秋,梧桐河發大水,無情的洪水迅速吞沒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李小鳳隨父母再次逃難。風一程、雨一程,在冬天到來之前,饑寒交迫的一家人來到了安邦河。但是苦難并沒有結束,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奪走了李小鳳母親崔仙曼的生命,那一年李小鳳才8歲。為抗擊日寇,大她6 歲的哥哥李云峰參了軍,父親李石遠是抗日救國會的領導,因形勢緊張,東躲西藏,家中只剩下了小鳳一人。孤身一人的李小鳳曾經與小牛犢為伴,漫漫長夜之中,她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夠像哥哥一樣參加抗聯部隊。
1936 年,李小鳳終于等到了參加抗聯的機會。那一年她12歲。在東北抗聯地下交通員李升的帶領下,地方上的婦救會長李桂蘭拉著她的手,經過三天兩夜的奔波,終于來到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的后方密營。李小鳳就這樣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部隊里最小的一名女兵,當時分配她協助馬司務長做飯。
1938 年3 月15 日,天剛蒙蒙亮,李小鳳和金伯文已經熬好了大碴子粥。正準備叫醒其他同志吃飯時,后半夜站崗的李桂蘭急匆匆地推開門喊:“報告,前面有馬叫聲!”“大家快速行動,馬上組織傷員撤到北山。”裴大姐下完命令,就先從營房沖出去指揮戰斗。李小鳳和金伯文扶著重傷員金指導員等出了門后,小鳳又轉身跑回了營房,她舍不得同志們還沒來得及吃的大碴子粥,想把粥帶上山,返回屋后,就爬到鍋臺上,從大鍋里往桶里舀粥。這時,有人“啪”的一下重重地打了下她的屁股,猛回頭一看,是裴大姐怒氣沖沖地站在背后。“你不要命啦?敵人都堵到門口了,還不趕快沖出去?!”聽裴大姐這么一說,她趕緊拎著半桶粥下了鍋臺,裴大姐從屋內順手拿了一把鋸子和斧子,小鳳不敢吱聲跟在她的后面。
“小李子,你注意聽,聽到敵人的機槍掃射過去,你就馬上沖出去!”為了引開敵人的火力,裴大姐率先沖出小屋。小鳳在屋里聽到機槍的掃射聲一陣緊似一陣,她試了幾次都沒敢沖出屋。正在焦急的時候,槍聲突然停了。小鳳覺得這就是機會,拎起了那半桶粥就往外跑,粥桶太沉,沒跑出幾步就滑倒了,粥也灑了一地。她趕緊爬起來繼續往北山上跑。
“抓活的——抓活的——”風在耳邊呼嘯,回頭一看,有個敵兵脫掉大衣正在追她。馬上就要跑進密林了,她的耳邊不時響起敵兵的叫罵聲和槍彈呼嘯而過的嗖嗖聲,就在這緊急關頭,猛然聽到一聲槍響。她回頭一看,追在自己身后的敵兵被打死了。原來是裴大姐在樹后掩護她開的槍。
為掩護傷員們脫險,在這場戰斗中有四名戰士犧牲,兩名戰士被俘。經過這場生死搏斗,小鳳成熟了不少,她開始懂得戰爭的殘酷,她發誓要為犧牲的戰友報仇。
1938 年農歷十月二十三,在張家窯的戰斗中,像母親和大姐一樣照顧她的裴大姐也犧牲了,李小鳳危急之中滾到一棵倒木形成的雪窩里才幸免于難。失去戰友的李小鳳在呼嘯的風雪中大聲呼喊著戰友們的名字,可回答她的只有雪山里空曠的回音。靠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她終于在最后時刻找到了部隊,這一年李小鳳14歲。
1939 年的除夕之夜,黨小組書記杜敬堂宣布了一個決定和一個消息,決定是李小鳳同志從今天起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消息是她的父親李石遠同志已被敵人殺害。好像是晴空里的一聲驚雷,入黨的喜悅和失去父親的悲痛,同時落在這個剛滿15歲的女兵身上。
戰爭,可不管你的悲苦,大年初一,敵人尾追而來。戰斗中,那個曾經像父親一樣關愛、照顧她的苗司務長因為保護夜里煮的那一桶靰鞡湯就犧牲在她的眼前,鮮血染紅了山巖。戰爭考驗著人們的耐力,面對鮮血和犧牲,李小鳳不再是那個只會做飯的小丫頭了,她是戰士,她是兵,為了國仇家恨,她要苦戰到底!
1936 年4 月,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制訂實施了《滿洲國三年治安 肅 正計劃》(1936 年4 月至1939 年3 月)。采取了“治標”(即武力“討伐”)和“治本”(所謂“匪”民分離)相結合的辦法,實行以關東軍為中心,集日偽軍警與行政于一體的“治安肅正”。在“治本”工作中,建立“集團部落”、設立“無人區”,此工作被日偽統治者視為根絕抗日武裝力量、實現“匪”民分離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他們采用“以華制華”“以夷制夷”的策略,與偽滿政權全方位聯手,妄圖將抗聯部隊趕盡殺絕。由于日偽政權強行實施的“集團部落”政策和日偽軍反復的軍事“討伐”與“圍剿”,東北抗日聯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到了1940 年,東北抗聯各部隊加起來只剩下不足1000人。為保存有生力量,東北抗日聯軍決定實行戰略轉移,到蘇聯遠東邊區進行整訓,李小鳳隨東北抗聯第三路軍部隊轉移入蘇。
自1940 年3 月第一次伯力會議后,東北抗聯與蘇聯遠東軍達成了互相支援、互相合作的協議。在原有的駐屯所基礎上,相繼籌建了南、北兩個野營。其中北野營設在距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約75公里的費·雅斯克村。集中在北野營整訓的是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和第三路軍的將士。李小鳳和她的戰友們一起參加了北野營建設,諸如開荒種地、伐木建房、采石鋪路、制作桌凳及用具等營房設施。
1942 年8 月1 日,南、北野營內隆重召開了紀念“八一”南昌起義15 周年大會。會上,蘇方正式宣布成立蘇聯遠東紅軍第二方面軍獨立第88 步兵旅(對外番號8461 步兵旅,因由中、朝、蘇三方面人員組成,又稱國際旅),中方保持黨組織和軍隊獨立民主原則,稱東北抗聯教導旅,旅長周保中,政治副旅長張壽篯(李兆麟)。在這支英雄的部隊里,李小鳳先后擔任旅部廣播員、通訊營政治教員、營黨支部副書記等職。
東北抗聯教導旅除堅持政治學習外,還進行了隊列訓練、步槍射擊、爆破、防化、反坦克、武裝泅渡、滑雪、無線電、坦克駕駛、航空、跳傘等特種兵訓練。在東北抗聯教導旅,李小鳳除了參加旅部安排的相關訓練外,還參加了航空跳傘訓練,成為我軍第一代跳傘女兵。
1942 年,又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傳來,張壽篯(李兆麟)政委告訴她,她的哥哥李云峰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失蹤了。哥哥是偵察員,他的失蹤意味著犧牲。父親犧牲了,如今哥哥也犧牲了,李家人只剩下她自己了。
1943 年11 月30 日,經組織批準,李小鳳和文化教官陳雷喜結連理。沒有儀式、沒有婚紗,兩床軍毯鋪在了一起。從此,一個簡陋的、甜蜜的小窩為他們遮擋雨雪風霜。(注:陳雷離休前任黑龍江省省長)
1945 年8 月8 日,蘇聯對日宣戰,百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1945 年8 月15 日,東北光復。9月11日,李小鳳和她的戰友們從蘇聯的伯力登上了一架小型軍用飛機向著祖國飛去,回國之時,為了形勢所需,部隊為她改名叫李敏。
新中國成立后,李敏先后擔任哈爾濱市第一工具廠黨委書記、黑龍江省總工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兼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主任等職。她無論擔任什么職務,始終都沒有忘記東北抗聯的情懷,保持發揚“抗聯老兵”的本色。她永遠難忘那與日軍浴血奮戰的往事和那些已經長眠于黑土地的戰友們。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李敏和陳雷多次踏入小興安嶺的深山密林,出入三江濕地,往返牡丹江的林海雪原,多次重走抗聯路。她尋尋覓覓,查訪、挖掘、搶救出大量的抗聯遺物。她用20余年的時間回憶、收集、整理了403首抗戰歌曲,在她的家中,一首首抗戰歌曲的曲譜和歌詞都被放大后懸掛起來,每當唱起當年的戰歌,想起那段和戰友們生死與共的崢嶸歲月,這位耄耋老人都會潸然淚下。
李敏的前半生是和戰友們用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她的后半生則是用她的人生經歷在不斷地弘揚和宣傳東北抗聯精神。在人們的印象中,李敏總是一身戎裝,無論在城市、農村或者林區,無論在家中,還是部隊、學校,她總是精神飽滿、慷慨激昂地講述那段艱苦的抗戰歷史。曾任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的李敏,是將“8 年抗戰”改為“14 年抗戰”的主要呼吁者之一。2016 年底,國家教育部門發函,要求2017 年春季教材全部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
2015 年5 月9 日,俄羅斯阿穆爾州正在舉行盛大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活動,作為特邀的二戰老兵,阿穆爾州的州長受普京總統的委托將二戰勝利紀念章戴在了李敏的胸前。淚水劃過了92歲老人的臉頰,她動情地說:“同志們,今天我領的這枚紀念章,是替我犧牲的戰友領的,他們都不在了,他們都犧牲了,光榮和榮譽應該永遠屬于他們!”
2018 年7 月21 日凌晨,歷盡烽火的抗戰老兵李敏安詳地告別了人間,享年94歲。她歸隊了,她去尋找昔日戰友們了。李敏生前曾經說過:“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革命,曾是那樣的艱難和不易,希望后輩們不要忘記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希望他們能夠格外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李敏雖然離開了我們,但透過歷史的硝煙,我們仍能看到當年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聯將士們用他們不屈的頭顱、滾燙的熱血,所鑄就的光耀千秋的東北抗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