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廣中路街道社區志愿服務中心位于廣中路40號三樓,以自身建設為根本,發揮樞紐作用,下設2個區級志愿者服務基地、3個志愿服務分中心、22個居民區志愿者服務站、40余支企事業單位志愿服務隊(包括機關事業、文明單位及“兩新”組織等),已形成了“1+2+3+22+X”的轄區志愿服務網絡。
中心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以“項目化、品牌化、常態化”為工作目標,通過構建廣覆蓋、高效率的志愿服務網絡,規范和促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健全和完善社區志愿服務體系。


在街道層面,推進社區共治。通過強化社會動員、搭建工作平臺,激發多元主體活力,促進形成“多元參與、各方協作”的志愿服務格局。通過制定各項制度,為基層和各類社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指導和支持。通過整合駐區單位優質資源,聯合上海燈具城組建“愛心志愿者團隊”走進豪斯達敬老院,開展“學雷鋒、送光明”活動;攜手安悅、高頓、虎撲等園區企業在花園坊節能環保產業園舉辦了“愛心小鎮?公益集市”活動;與“匯谷270創客空間”共同開辦“匯智學堂”,義務為社區兒童及其家長提供外語培訓輔導以及陶藝和扎染藝術知識的宣傳、推廣和體驗,市區級媒體予以宣傳報道。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駐區單位員工們的奉獻意識,渲染了園區的公益氛圍。
在居民區層面,推進基層自治。依托居民區志愿服務站,以小區發展要求和居民需求為導向,組建自治團隊,包括敬老愛老、小區平安巡邏、樓道整治、垃圾分類、手工編織等。2016年10月橫浜居委志愿服務站聯合多方力量組建了“心之家”,居民區涌現出一批自治帶頭人。組織和凝聚志愿者力量,有序參與小區事務,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中心連續多年組織企業、街道各部門開展“大篷車”進園區活動,服務園區青年白領。中心每月組織的“為民服務活動日”,已堅持近十年,年服務逾7 000人次,受到社區群眾的歡迎;講座論壇工作室2016年以來授課150余講,服務黨員群眾近6 000人次。以科普為特色的創新屋,開設少兒科技制作課程,2017年上半年開展活動27場,吸引近千名社區青少年參與。2017年,中心又聯合駐區單位打造了15家“溫馨小筑”,為戶外高溫作業人員撐起了避暑的“遮陽傘”。同時開辦具有社區助餐、職業生活體驗、志愿者交流、公益創業和講座培訓等多種功能的“公益軒”。街道先后有2人榮獲“上海市優秀志愿者”、1人獲“上海市志愿服務優秀組織者”等榮譽稱號。
黃浦區外灘街道社區志愿服務中心成立于2013年,擁有獨立辦公場地26平方米,活動展示空間200多平方米。中心建立兩級網絡管理模式,在街道全部19個居民區及3個群團服務站都分別建立了志愿服務站。
堅持需求導向。在街道黨工委統一領導下,中心從轄區實際需求著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立足點。通過“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和“居民區自治”溝通渠道,開展廣泛調研,摸清需求,針對性地設立項目,開展服務。
實現資源共享。通過“雙向認領”等形式開列服務需求與資源供給清單。2016年,組織開展“微心愿”認領活動,由居民區排摸社區居民“微心愿”,由社區單位黨組織和志愿團隊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認領,幫助困難群眾實現“微心愿”,以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方式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解決實際難題。將志愿服務與社區“頑疾”治理相結合,面對地區周邊共享單車停放亂、管理難的問題,組織開展規范共享單車停放志愿服務,制作規范標識,暢通社區道路,緩解現實問題。
注重項目多元化。志愿服務項目不斷創新,在清潔家園、交通文明等傳統項目基礎上,針對社區實際,組織“白領午間沙龍”“文明游覽外灘”“志愿服務微信日志大賽”等多種類型的文化生活、市民修身、服務共享活動。
注重專業化提升。根據不同服務項目開設上崗前培訓,如對“蘇州河護河隊”進行有關心肺復蘇急救、溺水救援技能培訓,對“外灘文明旅游勸導隊”的志愿者開展外灘風貌歷史知識講解培訓等,既提高了志愿服務水平,又強化了志愿者綜合素養。
注重服務崗位創新。根據時代特征、區域實際,設立服務崗位。如設置中運量71路公交車站點文明交通崗,提供問詢導乘、疏導分流服務;又如針對夏日外灘觀景平臺夜宿納涼現象,主動對接有關部門,設立夜間文明勸導崗,為維護城市文明形象貢獻了力量。


建章立制,保障發展。做好志愿者實名制注冊登記,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平臺統一發布、計時錄入等一整套規范流程,確保各項志愿服務活動規范有序管理。
準入退出,更新完善。對于因年齡、身體狀況等其他原因不再適宜從事志愿服務的志愿者,中心及各志愿服務站通過表彰慰問、招募補充等形式不斷進行隊伍結構優化。力求通過各項制度,實現轄區志愿者、志愿服務團隊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規范優化,提升質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外灘社區志愿者身上得到充分體現,“詠年樓健康大使志愿服務團隊”榮獲2016 年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各類優秀志愿服務事跡多次在《文匯報》等市級媒體上登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