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芳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標準來鼓勵有資質和能力的企業推行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無論從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施工安全操作規程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對建筑工人的要求方面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的現澆結構工程,減少了施工現場工人的崗位和數量,但同時增加了預制裝配式構件廠的生產和運輸工人的崗位和數量。
本文主要通過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等形式從工作層面和生活層面來分析傳統結構形式建筑工人的現狀。
1)工人多數來自農村,呈老齡化趨勢發展。我國建筑工人多數來自農村,大多數平均年齡在30~60歲,目前隨著國家振興鄉村戰略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村就業、創業機會大幅增加,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到建筑工地上工作,嫌工地上的工作環境不好,收入不穩定,他們更愿意選擇到南方的工廠里打工或者創業。
2)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多數技術水平也不高。在建筑工人隊伍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數。分別從事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起重工、水電工等工作,來完成現場的各個混凝土構件的模板支護、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工作。在這些工作中,工人多數的技術水平為小工和初級工,少數為中級工和高級工。而且這些中級工和高級工都是通過“學徒制”的形式由師傅在工程實踐中帶出來的,普遍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都不太理想。我國建筑工人多數來自農村,施工現場離家比較遠,加上建設工程的施工周期長,混凝土構件都在現場澆筑,工期又比較緊,所以工人工作和生活都在工地。工作上,冬天冷、夏天熱、有粉塵、有噪聲,工作時間長,工程質量要求高,工人的工作強度也比較高。生活上,住宿條件簡陋,飲食單一,營養不均衡,洗澡、公廁等條件也跟不上,衛生環境不達標。因為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所以工人幾乎沒什么業余生活。
4)建筑工人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建筑工人多數是跟著某個包工頭來到工地工作,和包工頭之間一般是口頭協議,不存在勞動合同。這個季度或者施工項目結束后,工人們返鄉,等下個季度或者施工項目開工時,工人的數量就可能不是上個季度或施工項目的數量,某些工人也不是上個季度或施工項目的工人。還有一種情況,這個施工項目結束了,下一個施工項目何時開始不確定,或者下一個施工項目比較小,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所以剩余的工人只能去別的施工項目上工作。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工作都是臨時的,建筑公司和工人之間是沒有勞動合同的,有的建設項目工期長,有的建設項目工期短,有的建設項目需要工人多,有的建設項目需要工人少,有的建設項目在城市,有的建設項目在荒郊,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工人的工作是不穩定的,流動性比較大。
裝配式構件預制廠需要按照設計單位的設計標準提前預制工程項目所需要的裝配式預制構件,工人在上崗前需要提前參加關于裝配式構件支模、澆筑、養護、拆模、堆放等的專業知識和注意事項的培訓,尤其是預制構件上孔洞的預留、預埋件等細節問題。如果工人上崗前不培訓、不學習,對預制機械不熟悉,看不懂圖紙,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就會造成生產的預制構件質量不符合要求,比如預埋件位置不對、預制構件孔洞預留的位置不對;養護、拆模不科學造成表面起鼓、棱角掉落;堆放不合理造成構件表面損壞;堆放支架不穩導致預制構件傾覆等。這些不符合要求的預制構件運到施工現場無法安裝,還得返工,不僅影響工程進度,而且造成了資源、資金的浪費。
裝配式預制構件體積大、重量重,需要專門的運輸機械和安裝機械,同樣對工人也是有新的要求。尤其是負責構件裝車和堆放的工人,需要經過培訓和學習關于構件吊裝和堆放等方面的知識,比如吊點的設計、構件堆放支架的設計、構件堆放的順序、構件的綁扎,還有運輸過程中預制構件的保護措施等。如果工人不經過培訓,在吊裝和堆放過程中就會出現構件損壞、有裂縫、構件傾覆等現象;或者工人在吊裝過程中操作失誤,不按規程操作,及大體積的預制構件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掉落等,都會造成資源浪費,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采用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工人的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工人負責預制構件安裝工作,一部分工人負責現場某些現澆構件及預制構件接頭部分的現場混凝土澆筑工作。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澆結構對吊運機械的要求更高,對現場吊運作業的要求也更高,負責預制構件安裝的工人需要重點培訓和學習吊裝機械的操作規程、起吊點的設計、起吊時吊點處的綁扎技術、起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構件就位和安裝的方法、構件安放位置的檢查和矯正技術等。負責每一項工作的工人都不能馬虎,必須認真學習或參加培訓和自己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通過考核才能上崗。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屬于起步階段,在施工現場并不是所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都是預制的,還有一部分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構件。比如基礎部分、地下室剪力墻和樓板部分、地上部分的豎向受力構件等。這些現澆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項與之前傳統建筑的要求是一樣的,建筑工人都可以完成。重點是負責預制構件連接處的混凝土澆筑工作的工人,上崗前一定要參加培訓和學習關于預制構件連接處模板的支護方法,腳手架的搭設方法及注意事項,檢查預留鋼筋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澆筑、振搗、養護、拆模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等。預制構件連接部位的施工,一定要保證質量,不能出現裂縫。因為預制構件連接部位是裝配式建筑的受力薄弱部位,如果不懂技術、不經過培訓,在施工中出現失誤,就會造成預制構件連接處有裂縫,出現滲漏、泄漏等,達不到抗震要求,形成安全隱患。山西省泰瑞城住宅小區項目是山西省首個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住宅工程[1],該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就因為上述某些原因出現過返工。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澆結構的安全規程和安全防護要求不同。施工現場安全無小事,除了具體操作工人要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外,還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人負責整個工地的安全巡邏和安全管理。他們在上崗前同樣需要參加培訓和學習相關的安全防護和安全管理規定,比如腳手架和安全網的搭設方法和要點等。
要順利推行裝配式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或文件,鼓勵管理人員和工人學習新的操作規程、新的技術標準,考取裝配式建筑相關的上崗證書和執業資格證書,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裝配式建筑工人隊伍。
1)工作崗位。在裝配式建筑模式下,工人的新崗位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①預制廠生產和堆放預制構件的工人;②預制廠負責運輸預制構件的工人;③施工現場預制構件的吊裝、就位、矯正工人;④施工現場預制構件連接處支、拆模工人、鋼筋工人、混凝土澆筑工人等;⑤施工現場負責安全的工人等。
2)工作形式。隨著國家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逐漸成熟,裝配式建筑各種標準和政策的出臺,結構構件逐漸標準化設計,預制構件生產廠逐漸形成規模,為保證預制構件保質保量按期完工,預制廠的生產和運輸工人可以和預制廠簽訂勞動合同;另外,經過專業培訓和學習已掌握裝配式建筑相關技能的現場吊裝和現場澆筑的工人,也可以和施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這樣工人們工作更穩定,責任心更強,更利于培養工匠精神。
3)工人的年齡組合結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已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的施行保證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權益,保證了工人可以按時拿到工資,工人收入穩定了,流動性就會減少。推行裝配式建筑,如果預制構件廠、施工企業都能與建筑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為工人辦理社會保險,這樣工人的工作就會更穩定,工人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都可以得到改善,不僅可以吸引農村年輕人的加入,而且可以吸引城市年輕人的加入,使建筑工人隊伍更年輕化,促進我國建筑業的發展。
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對建筑工人來說是一個機遇,它改變了建筑工人的工作形式,為工人提供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是挑戰,建筑工人需要挑戰自己,積極去參加專業培訓和學習,掌握專業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只有達到新崗位的要求,才有選擇的權利,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建筑工人。如何讓工人接受這些變化,并主動去學習和配合,還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
[ID: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