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尤曉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領域鼓勵教師應不斷拓展幼兒語言教育的視域,努力開發并利用好幼兒語言教育的資源。幼兒園語言教育涉及的范圍較廣,既涉及讓幼兒聽故事、唱兒歌、看圖講述等系統的語言教育活動,又涉及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教育。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周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為引領,以幼兒的發展為重點,把握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科學、合理、靈活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以不斷地提升幼兒的語言綜合素養呢?
為幼兒構建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是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有學者認為語言是思維的特殊表現方式,而思維的基礎是幼兒的感知,幼兒只有借助于多看、多感受,才能獲得各種感覺的刺激,以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力,不斷地豐富幼兒自身的感性知識,有了想要表達的內容,幼兒才會產生用語言表達的強烈欲望。
如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教師可以結合語言教育的內容,將語言教育的相關圖片在班級的恰當區域張貼或懸掛起來,幼兒會好奇地觀察、欣賞,自主或與同伴一起展開討論、交流、探索,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獨特看法,這樣既擴大了幼兒的視域,同時,又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為幼兒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之前,教師可以先將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張貼在班級相關區域,并用拼音注明青蛙生長各時期的名稱,幼兒會興致勃勃地觀察并展開議論,這種教學方式更便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語言教育的條件與場所。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會出現語言表達不清晰的情況,這是由于幼兒平時缺少語言鍛煉。為了培養幼兒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基本能力,教師每天在給幼兒上故事課之前可以先組織一個“小小故事會”的活動,選擇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為大家講自己感興趣、自己喜歡的故事,在幼兒講述結束后,教師應給予幼兒表揚、鼓勵,并讓其他幼兒把掌聲送給講故事的幼兒,發揮榜樣的力量。剛開始時,幼兒可能會緊張得說不出話,教師可以撫摸幼兒的小手或頭,用語言鼓勵、啟發、引導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可以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講述不少小故事。這種訓練方式為幼兒構建了語言表達的平臺,能讓幼兒感到自豪,進一步地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自信心,讓幼兒體驗、感悟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增強了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學前階段的幼兒具有其獨特的思維邏輯方法與許多奇特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努力為幼兒構建發表奇特想法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語言教育活動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奇特想法,從而不斷地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繪畫活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的表達,幼兒在繪畫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能有效地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六大解放”,幼兒的創造、創新精神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在這樣的繪畫活動中,幼兒的頭腦中會出現多種與繪畫活動主題相關聯的故事情節,并且十分樂意將故事分享給他人聽。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挑選幾位幼兒畫想象畫,在此基礎上再引領、點撥、指導幼兒向同伴大膽地介紹想象畫的主題,也可以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所畫想象畫的構思等。不少幼兒剛開始會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想象畫的內容,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訓練后,不少幼兒能夠創編出完整的故事。諸如此類的語言教育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又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幼兒的自信,讓幼兒能從中獲得語言表達成功的愉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環節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育。比如,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逛商場、逛超市,把握時機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家長可以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食品或玩具。又比如,睡前家長也可以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特別喜歡的故事或讓幼兒說一說白天發生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等,以不斷地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教師必須努力探究幼兒語言教育的方式、方法、策略,豐富語言教育的形式,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育,以期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的語言綜合素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