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 勤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RA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是不同器官慢性、漸進性的炎癥,主要的器官為關節滑膜。患該病可使機體關節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一般以炎癥程度預測RA的發病情況,以便開展預后工作,而RA的炎癥程度評估則需要相應的指標來反饋。血常規指標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液檢查包含的內容,包括血小板計數、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等等,RA主要的關節外表現反應離不開血液系統。那么血常規指標判斷RA活動性具體有什么價值呢?價值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RA沒有確切的發病機制,但是目前臨床研究中已經確定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均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RA的活動發生。上述兩種細胞均為免疫細胞,能夠釋放炎性因子,對炎癥反應有直接的調控作用,但炎性因子能夠激活炎性免疫細胞。RA患者體內中性粒細胞通常表現出異常增多或減少的情況。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NLR)能夠對上述兩種細胞進行綜合闡述,是典型的炎癥標志指標。研究發現,NLR和血小板與淋巴細胞的比值(PLR)均對DAS28評分有影響。簡答的計算就能夠獲得NLR指標,其對RA活動性的評價有重要的意義。
貧血是類風濕關節炎常見的一種關節外表現,并且所包含的類型較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慢性病貧血。貧血的發生主要和RA活動期所釋放的白細胞介素(IL-6)等細胞因子有關,這些細胞因子能抑制骨髓造血,干擾紅細胞的功能。此外,使用激素以及改善病情的慢作用藥物,也是貧血的主要原因。貧血會導致RA周身癥狀加重。有關研究顯示,Hb的水平和DAS28評分、骨侵蝕評分等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提示Hb水平和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性呈現負相關關系。
類風濕關節炎中的炎癥反應明顯,能使紅細胞的體積異質性升高,進而RDW表現出上升的現象。較多的醫學研究顯示,RDW指標反應了較多疾病的患病嚴重程度,其中包括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腫瘤等等。并且有關外的研究表示,RDW指標、血小板的平均體積(MPV)和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有明顯的相同,對炎癥程度有良好的反應效果,研究通過數據顯示出RDW指標和DAS28評分有密切相關關系。
類風濕關節炎的具體發病機制雖然尚不明確,但是目前臨床研究中,免疫功能紊亂仍然是該類疾病的標志。其中包含T輔助細胞比例失衡以及機體自身產生抗體等等。血小板計數是血液細胞當中重要的成分指標,PLT不僅能夠參與出凝血工作,對其進行調節,并且還具有特別的免疫功能。有關研究在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滑膜病灶以及患者的血清當中發現了PLT,另外還存在PLT特異性蛋白,間接證實了PLT在RA的活動過程中起到作用。另外還有研究發現,RA病情嚴重患者體內PLT指標水平明顯偏高,而病情緩輕患者體內PLT指標較低,表示PLT可能和RA的發展有密切關系。
相比上述PLT指標,MPV指標更能被用于反應血小板的功能水平。和上述紅細胞提及分布寬度(RDW)類似,RDW所表達的是血小板體積的差異水平,MPV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血小板體積參數,反映了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有關MPV指標和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性的研究相對較多,并沒有確切的結論,諸多研究中尚存在爭議內容。其中存在一種主流結論,即MPV和類風濕關節炎CRP、ESR指標以及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性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研究在4個月治療時間對類風濕關節患者展開研究觀察,結果發現,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的同時,MPV指標也明顯下降,提示MPV可能能夠作為RA活動性以及反應治療效果的指標。但也有相關研究顯示患者癥狀得到改善,MPV指標并無明顯變化,后期認為結果可能因血常規實驗室標準以及標本存放時間等因素而受到影響,因此有關MPV指標與RA活動性的關系仍然需要大量實驗去證實。
與NLR指標相比,PLR指標與其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該類指標具有綜合性,臨床上運用該類指標進行研究時多采用并列研究的方法開展工作。有關研究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PLR指標與NLR指標和 DAS28評分具有明顯的關聯關系。還有研究顯示,單獨的PLR指標和DAS28評分以及CRP有相關性,表明PLR也能夠作為判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