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書凱
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日常鍛煉以增強免疫力,但是,有些人群在鍛煉的時候運動幅度過大,通常很容易造成很多身體外傷及骨關節問題,如肩鎖關節脫位。很多人在初期都不太注意這些,導致發現后才去醫院治療,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肩鎖關節脫位分很多種不一樣的情況,醫護人員要對肩鎖關節脫位分型進行分析,并做針對性治療。
肩鎖關節脫位的分型主要是根據患者脫位部分的嚴重程度以及脫位方向來區分,傳統選用的是三分法,之后rockwood改善了三分法,將肩鎖關節脫位分型分為六型,為Ⅰ~Ⅵ型。用來具體指導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醫學診治。Ⅰ型為肩鎖韌帶扭傷或指肩鎖關節的挫傷,并無韌帶斷裂和關節脫位,肩鎖關節穩定,疼痛輕微,早期X線片顯示陰性,后期可見鎖骨遠端骨膜的鈣化。Ⅱ型由更強的外力引起的肩鎖韌帶和關節囊破裂,但喙鎖韌帶完好。肩鎖關節不穩定,尤其是在前后平面上不穩定。拍片后可看到鎖骨外側端高于肩峰,但高出的程度小于鎖骨的厚度,肩鎖關節出現明顯的疼痛和觸痛,但必須拍攝應力下的拍片結果來確定關節不穩定的程度。Ⅲ型是損傷肩鎖韌帶和喙鎖韌帶以及鎖骨遠端三角肌附著點的撕裂,鎖骨遠端高于肩峰至少一個鎖骨厚度的高度。Ⅳ型損傷的結構與Ⅲ型損傷相同,但鎖骨遠端向后移位進入或穿過斜方肌。Ⅴ型是損傷三角肌與斜方肌在鎖骨遠端上的附著部位均從鎖骨上分離,同時在鎖骨和肩峰之間出現明顯的分離。Ⅵ型的損傷較少見,由過度外展使肩鎖韌帶和喙鎖韌帶撕裂所致,鎖骨遠端移位到喙突之下、肱二頭肌和喙肱肌聯合腱之后。
通常,不同分型的肩鎖關節脫位有不同的復位方法,主要根據關節周圍的組織損傷情況,不排除需要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肩鎖關節脫位早期都是通過繃帶固定部位,很容易出現再次脫落的現象,如果出現關節活動受限的功能性障礙,就需要配合運動康復療法,提高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來改善穩定性,防止復發。
肩鎖關節脫位一般采用保守治療法,要及時做患部復位及固定,維持骨關節位置,可用膠布固定或石膏固定。如果采用手術治療,那么就應該注意,做到術后2~3周時,在護理方面要保持肩關節的內收位,做到妥善穩固,使受損組織有充足的時間得到修復,去掉固定架以后也要進行功能性訓練,做適當的戶外運動。采用手術治療肩鎖關節脫位手術的患者,如果沒有關節囊和韌帶損傷外的情況,可能會伴有肩峰與鎖骨與關節軟骨盤破裂之間的關節軟骨骨折現象。手法復位后肩鎖關節的穩定性亦難以維持,故應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并在術中修補或重建喙鎖韌帶,這樣特殊的設計為術后韌帶的修復提供了適宜的無張力環境,可以提高修復效果,手術后的患者也可以根據肩關節的功能鍛煉來進行修復。
因此,肩鎖關節脫位在Ⅰ型的肩鎖關節脫位患者,注意休息并用紗布肩帶懸掛1周左右即可康復,如果是Ⅱ型脫位患者,可采用背帶固定,可在局麻下復位,從鎖骨遠端經肩鎖關節與肩峰做克氏針交叉固定,手術后懸掛脫位部位,6周左右可拔除鋼針。
人們應該在平時的鍛煉中要注意正確的姿勢,不應過度鍛煉,防止發生肩鎖關節脫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害。要了解肩鎖關節脫位分型及治療方法,知道分型及相對的治療方法的不同,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避免肩鎖關節脫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