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jié)”,商場的廣播里響起了歡快的旋律——
我有一個好爸爸,
做起飯來鏘(qiāng)鐺鐺,
洗起衣服嚓(cā)嚓嚓,
高興起來哈哈哈 ……
小朋友,你是不是也有一個這樣有趣的爸爸呢?
“爸爸”也叫“父親”。不過,“父”最早不是指爸爸。那是指什么呢?我們先來讀一個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住在美麗卻危機(jī)四伏的大森林里,靠打獵(liè)為生。不過,只靠兩只手是很難捕捉到野獸的,那該怎么辦呢?聰明的祖先想到了辦法,他們發(fā)現(xiàn)石頭很堅硬,于是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把石頭打造成了神奇的勞動工具——石斧。
你看,“父”的古文字—— " , 代表石斧之類的工具, 是一只手,合起來表示手拿工具從事野外勞動的男子。有些資料顯示,“父”最初表示“斧”,后來才有了爸爸的意思。
爸爸就像大樹一樣為我們遮風(fēng)擋雨。瞧,“巴”躲在“父”的下面就是“爸”。我們就像爸爸的“小尾巴”被他保護(hù)著。
女英雄花木蘭也有一個能干的爸爸,不過花木蘭叫他“爺”。哈哈,沒想到吧,古時候“爺”竟然指爸爸。其實,現(xiàn)在有的地方還把爸爸叫作“爹(diē)”呢!
“爸”“爺”“爹”都有部首“父”,含部首“父”的字意思大多與男性長輩有關(guān)。你能寫好下面這幾個字嗎?試試看吧!
還記得5月的《漢字對對碰》嗎?講的就是怎么寫好帶有部件“父”或“巴”的字。今天正好又碰到了,相信你一定能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