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穆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教育家。他在講臺上奮斗了一輩子,教書長達七十四年,深受學生歡迎。
錢穆先生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他遇到過的那些學識淵(yuān)博的好老師。錢穆有一位國文老師叫顧子重,好讀歷史、地理,講課風趣。
一次,顧老師要求課后寫一篇讀后感。十歲的錢穆一口氣寫了四百多字,顧老師大為欣賞,不僅當成范文供大家觀摩,還給了精彩的點評。此外,他還獎勵了錢穆一本自己珍藏的《水滸》。
自那天起,課余時間常有同學圍在錢穆身邊,癡(chī)迷地聽他講水滸故事。顧老師也湊近聽過一回。等同學散去,顧老師叫來錢穆問道:“你可知道梁山好漢中,有一人被稱為‘天人’?”
“我通讀全書,并沒看到‘天人’的說法。”錢穆有些摸不著頭腦。
顧老師一笑:“你讀《水滸》,只看大字,不看小字,所知還很有限。”錢穆大驚:老師真是神了,他怎么知道我沒有讀小字?
回家后,他一字不漏地重讀老師贈送的這本《水滸》,才知道書中小字是清初大才子金圣嘆的批注。錢穆越讀越喜歡,把全書反復看了六七遍,方才感到豁(huò)然開朗。就比如顧老師的那個問題,被金圣嘆稱為“天人”的正是自己喜歡的武松。以前閱讀《水滸》,他只覺得武松武藝高強,疾惡如仇,但在金圣嘆的眼中,武松有魯智深的寬廣胸懷,李逵(kuí)的光明磊落,吳用的深謀遠慮……這才稱他為“天人”。
錢穆便向顧老師匯報自己的感悟:“《水滸》寫得太精彩了!但看了小字批注,我又有了新的體會。金圣嘆真是把書里的精妙之處看得清清楚楚啊。”
看到愛徒的步,顧老師很欣慰:“我們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看書如果囫圇(hú lún)吞棗,不懂得品讀,就如同守著一座金礦,卻不知金子藏在哪里。”
親子聊天室
媽 媽
你平時就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這當然很重要,但“會讀書”也同樣可貴。從這個角度想想,你有什么收獲嗎?